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龙生

作品数:114 被引量:82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4篇色谱
  • 30篇质谱
  • 30篇相色谱
  • 23篇液相色谱
  • 19篇液相
  • 16篇药物
  • 14篇高效液相
  • 14篇高效液相色谱
  • 13篇质谱法
  • 12篇中药
  • 10篇指纹
  • 10篇色谱法
  • 9篇指纹图
  • 9篇指纹图谱
  • 9篇内酯
  • 8篇气相
  • 7篇气相色谱
  • 7篇LC/MS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机构

  • 108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广州市药品检...
  • 6篇江苏康缘药业...
  • 4篇中国药品生物...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江苏中康药物...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安捷伦科技有...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江苏省药品检...
  • 1篇南京化工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4篇盛龙生
  • 44篇安登魁
  • 21篇相秉仁
  • 19篇周红华
  • 17篇王颖
  • 15篇马仁玲
  • 15篇张正行
  • 10篇丁岗
  • 10篇韩俊
  • 10篇彭建和
  • 8篇王广基
  • 7篇楼凤昌
  • 6篇李明慧
  • 5篇杨仲元
  • 5篇孙建国
  • 5篇张亮
  • 5篇刘文英
  • 4篇徐新军
  • 4篇郭寅龙
  • 4篇毕宇安

传媒

  • 26篇中国药科大学...
  • 13篇药学学报
  • 9篇药物分析杂志
  • 9篇Chines...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西北药学杂志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色谱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质谱学报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第十届全国有...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药事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4篇2003
  • 4篇2002
  • 14篇2001
  • 8篇2000
  • 9篇1999
  • 6篇1998
  • 4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6篇1993
  • 4篇1992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内酯提取物中微量成分的LC-DAD-ESI-MS分析及结构鉴定
2001年
银杏叶ginkgo biloba .L中含有多种二萜内酯和倍半萜内酯.Furukawa.S于1932年首次分离得到银杏内酯混合物;直到1967年,才由Koji Nakanishi和Okabe.K等人鉴定出其中各个成分的结构,并分别命名为Ginkgolide A、B、C、M(简称GA、GB、GC、GM)[1];Weinges K等分别于1969年和1987年分离并鉴定出白果内酯(Bilobalide,BD)[2]和Ginkgolide J[3](GJ).银杏内酯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4],引起了世界医疗行业的广泛关注.对银杏内酯的HPLC分析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UV、RI和近年出现的ELSD[5],但这些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UV需在末端检测,易受干扰;RI不适合作梯度洗脱;ELSD灵敏度相对较低.随着对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提取物中尚有一些微量成分,用这些检测方法不足以获得较好的信号响应,本实验以质谱作为检测器,获得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结合UV和MS提供的光谱信息,有利于分析鉴别微量成分.……
王颖盛龙生楼凤昌张正行安登魁
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讨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图谱,用于非目标的代谢组的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学包括代谢组学,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或人体相互作用的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的代谢组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盛龙生
关键词:代谢组学
银杏内酯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银杏内酯注射液的合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指纹图谱相似度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版本2004A)计算。结果 10批注射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确定了4个共有峰,建立了该注射液的指纹图谱。结论本法可作为银杏内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章晨峰付小环毕宇安尚强王振中盛龙生
关键词:指纹图谱
地黄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4
2003年
目的 :首次研究地黄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 :在建立地黄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地黄药材各提取部位、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 ,筛选、研究地黄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结果 :地黄水溶性部位给药组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他给药组及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不同。结论 :水溶性高分子部位是地黄的主要有效部位 ,对其血清药物化学的深入研究 ,将有助于阐明地黄的药理活性。
丁岗崔瑛盛龙生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地黄血清药物化学HPLC指纹图谱中药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HPLC/ESI/MS肽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复杂的糖蛋白药物,含有三个氮连接和一个氧连接的糖基化位点。肽图谱分析是糖蛋白分析的有效手段,可是由于糖基化的影响,不是所有理论酶解位点都酶解了,需要实验验证。本文采用谷氨酸内切酶(Glu-C)将rHuEPO所有糖基化位点酶解成含糖肽段,HPLC/ESI/MS肽图谱分析,并通过源内碰撞诱导解离(In-source CID)分析了氨基酸序列。理论肽段有7段,检出了6段,只有一个三肽未检出。实验得到了含双硫键的肽段,通过CID分析确证了小分子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彭建和盛龙生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糖蛋白液相色谱
用3β.β′—一氧二丙腈色谱柱分离环境空气中丙烯腈
1993年
用3β.β′—一氧二丙腈色谱柱分离空气中丙烯腈,洗脱效率为94.5%,相对标准偏差为3.3%;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7%,平均回收率为93%。
蒋庆安赵利生杨一超王钦源周靖平盛龙生
关键词:丙烯腈气相色谱
重组人生长激素胰蛋白酶肽图谱的微径LCMS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采用电喷雾离子化为接口的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 H) 胰蛋白酶水解的肽图谱。以此为例,讨论了微径柱对质谱检测灵敏度的影响,运用柱后“ T F Afix”修饰技术大大提高了质谱检测灵敏度。根据肽图谱的分析结果,验证了rh G H 的一级结构,并区分了rh G H 及其甲硫氨酰化产物,综合肽段检出率100 % 。
韩俊盛龙生杨仲元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液相色谱ESI重组人生长激素
用色谱联用技术分析桂腈和溴代苏合香烯顺反异构体被引量:1
1995年
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GC/FTIR)、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快速分离、鉴定了桂腈和溴代苏合香烯的顺反异构体,解决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时出现的保留行为不同的顺反异构体因为质谱图类似而导致谱库检索鉴别困难的问题。从而,可将保留指数与质谱数据相结合,互补各自在鉴定上的局限性。
许宏琪盛龙生安登魁
关键词:色谱红外光谱
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h;AUC0-12分别为1453.0,3041.6,6731.6ng·mL-1·h;AUC0-∞分别为1462.0,3077.3,6788.7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h;50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h,AUC(S0)(0-t)为9800.8ng·mL-1·h。结论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杨兵勋周红华洪敏盛龙生陈立钻孙继军沈春香于善凯夏克中陈武兵杨芳亮王增张旭峰
关键词: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LichrospherC18柱 ,2 5 0mm× 4 .6mm (ID) ,5 μm,柱温 :2 5℃ ;流动相 :10mmol·L-1醋酸胺水溶液 甲醇 (2 5 75 ) ,流速 :1ml·min-1。电喷雾离子化 (ESI)方式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检测离子为正离子 ,苦参碱的离子是 [M +H]+ ,m z 2 4 9.2。结果 :苦参碱在 2~ 5 0 0 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75 ) ,最低检出限达 0 .3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 4 .5 % ,方法回收率大于96 .6 % ;药 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Cmax 为 382 1±70 5 μg·L-1,Tmax为 0 .4± 0 .1h ,T1 2 β为 11.2± 2 .1h ,AUC0→∝ 为 74 46± 14 5 6 μg·h·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 0 .1± 19.0 ) %。结论 :该法灵敏、快速、简单 ,专属性强 ,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有较高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马仁玲盛龙生孙建国谢海棠
关键词:苦参碱药代动力学BEAGLE犬绝对生物利用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