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云

作品数:87 被引量:1,75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经济管理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1篇农业
  • 49篇农业碳排放
  • 33篇碳排放
  • 21篇中国农业
  • 12篇低碳
  • 10篇
  • 9篇省域
  • 9篇碳减排
  • 8篇低碳农业
  • 8篇生产率
  • 7篇影响因素
  • 7篇农村
  • 7篇农业生产
  • 6篇中国省域
  • 6篇LMDI模型
  • 5篇碳排放约束
  • 5篇农户
  • 5篇农业经济
  • 5篇农业生产率
  • 4篇演进

机构

  • 59篇华中农业大学
  • 38篇中南财经政法...
  • 9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6篇田云
  • 47篇张俊飚
  • 11篇李波
  • 10篇吴贤荣
  • 8篇陈池波
  • 5篇程琳琳
  • 4篇何可
  • 4篇李谷成
  • 2篇齐振宏
  • 2篇冯良宣
  • 2篇王雅鹏
  • 1篇周丽丽
  • 1篇罗小锋
  • 1篇张蕙杰
  • 1篇张银岭
  • 1篇吴海涛
  • 1篇李欣蕊
  • 1篇颜廷武
  • 1篇薛龙飞
  • 1篇汪洋

传媒

  • 9篇中国人口·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资源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改革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蔬菜
  • 2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软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
本文基于合意产出与非合意产出的DEA-Malmquist模型,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农业经济核算体系,对2001 ~2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市、直辖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TFP)进行了测度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①2...
田云张俊飚李谷成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农业生产率方向性距离函数
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的中国农业碳减排潜力分析被引量:53
2015年
科学估算减排潜力是实施减排责任分摊的基础。论文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生产体系,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经济核算框架,借助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均农业碳排放、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4个指标,构建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对各省区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成本地区差异较大。其中,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区减排成本较高,其年均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居于全国前列,最高值达2.542×108元/104t;而西藏、青海两地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最低,分别为0.105×108元/104t和0.542×108元/104t,农业减排成本较低。2基于农业碳减排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差异,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大类:西藏等1省2区属于"高效较公平"型地区;甘肃1省1区属于"高效欠公平"型地区;辽宁等8省2区属于"低效较公平"型地区;北京等12省4市属于"低效欠公平"型地区。3西藏、海南、青海、内蒙古四地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在三种情景下均排名前四,北京、黑龙江、山西三地均排名最后。4决策者对于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不同偏好会导致各省区减排责任分摊机制不同。
吴贤荣张俊飚田云田云
关键词:低碳农业农业碳排放减排潜力边际减排成本
中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要素贡献率测度与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基于影响大豆产出增长的三大因素—种植面积、资本投入、劳动用工,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三大要素在中国大豆生产中的生产弹性及对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8年,种植面积对中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资本投入,而劳动用工的贡献率为负。
冯良宣李雅坤田云
关键词:大豆贡献率
中国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被引量:69
2013年
本研究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强,黑龙江、广西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福建则处于倒数第一、二、三位。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辽宁、山东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贵州则排在倒数第一、二、三位。②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③基于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类:天津等7省1市属于"高-高"型地区;黑龙江等2省2区属于"高-低"型地区,即生态容量较高,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低;北京等5省2市属于"低-高"型地区,生态容量较低,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高;内蒙古等8省1市3区属于"低-低"型地区。
田云张俊飚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碳吸收基尼系数
中国碳减排成效评估、后进地区识别与路径优化被引量:17
2019年
本文综合评估了2005—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碳减排成效,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减排“后进地区”,并借助脱钩模型和影子价格模型对其进行减排路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地区已提前实现或有潜力实现2020年和2030年碳减排目标,但同时也存在山西、内蒙古、海南等9个减排“后进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西部;(2)减排“后进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表现出了“以强弱脱钩为主”“前期多种脱钩类型并存但后期以强弱脱钩为主”以及“整个考察期内多种脱钩类型并存”等不同形态,反映出不同类型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3)遵循可行性与公平性原则,科学调整了各“后进地区”的碳减排目标并优化了其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为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碳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田云陈池波
关键词:碳排放碳减排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回顾、评述与展望!被引量:22
2014年
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论点进行了归纳与简要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实证定量研究为主,缺少理论分析与概念阐述;测算体系未完全形成,测算结果差异较大;研究视野带有局限性,经济学思想植入不够;对策建议多空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与可行性验证。进而,提出了今后4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视角:科学整合现有测算体系,编制中国农业碳排放数据库;广泛引入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多视角探讨农业碳排放与农业发展间的关系;强化农户碳行为方式研究,注重微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与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宏微观有机结合,构建差异化的农业碳减排政策体系。
田云张俊飚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气候变化低碳农业
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能源碳减排吗?——基于回弹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的检验被引量:46
2021年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田云尹忞昊
关键词:技术进步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空间计量模型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
本文基于合意产出与非合意产出的DEA-Malmquist模型,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农业经济核算体系,对2001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市、直辖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TFP)进行了测度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
田云张俊飚李谷成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农业生产率方向性距离函数
文献传递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被引量:190
2014年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上,产业结构、耕地面积构成情况及农业受灾程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吴贤荣张俊飚田云李鹏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TOBIT模型
中国农业能源碳减排成熟度评价及其动态演进
2023年
明确中国各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所处阶段显然有助于针对性策略的构建以及“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为此,该研究在对全国及各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成熟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协调发展度为指标探讨了其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①2005—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农业能源碳减排相对成熟度呈现上升趋势,且相当数量的省份实现了一级甚至两级的层次跨越,仅黑龙江出现过一次层次下降,其农业能源碳减排相对协调度由较高层次降至较低层次。②考察期内中国农业能源碳减排整体成熟度虽存在一定年际波动但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从演变趋势来看,农业能源碳减排整体发展度呈现“上升-相对平稳”的循环演变特征,而整体协调度与整体协调发展度则均表现出了“波动上升-持续下降-持续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③考察期内中国农业能源碳减排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且省际差距处于缩小状态;三类地区同样处于提升状态但内部省际差距却表现出了不同特点,其中产销平衡区省际差距大幅缩小,而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省际差距却有所扩大且后者还呈现出了两极分化趋势。据此,该研究得到如下启示:一方面,基于政府部门的有力引导以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推进省际农业能源碳减排相对发展度与相对协调度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在进行必要经验总结并开展省际交流的基础上,各省份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减排路径;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二者合力推进农业能源碳减排。
田云张姹娜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成熟度动态演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