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翠芬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锈病
  • 6篇叶锈病
  • 6篇小麦
  • 6篇基因
  • 4篇小麦叶
  • 4篇小麦叶锈
  • 4篇抗叶锈病
  • 4篇抗叶锈病基因
  • 3篇小麦叶锈病
  • 3篇分子标记
  • 3篇分子作图
  • 2篇品系
  • 2篇小麦品系
  • 2篇小麦品种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基因
  • 2篇抗叶锈基因
  • 2篇基因定位
  • 2篇基因推导
  • 2篇分子定位

机构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篇王翠芬
  • 6篇刘大群
  • 6篇李在峰
  • 4篇郑嫚嫚
  • 3篇李欢
  • 2篇周会欣
  • 2篇李亚宁
  • 2篇范林林
  • 1篇李星
  • 1篇孙道杰
  • 1篇李勇
  • 1篇赵志泉
  • 1篇吴娱
  • 1篇高丽娇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IMMYT小麦Pavon 76和PBW 343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CIMMYT(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多数携带成株慢锈基因,Pavon 76和PBW343在田间对我国叶锈菌种表现为抗病,其可能携带有多个成株慢锈QTL位点。为了检测和定位Pavon 76和PBW 343中的成株慢锈QTL位点,以Pavon 76和PBW 343杂交、多次自交获得的包含有17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将其种植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田和CIMMYT的Obregon小麦试验田,分别接种不同的小麦叶锈菌混合小种进行田间抗叶锈鉴定,获得群体的表现型数据,同时利用480个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DArT(多样性序列芯片技术)标记检测178个家系,获得群体的基因型数据。结合表现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Map Manager QTXb20和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其中位于1BL染色体上来源于亲本Pavon 76的QTL位点解释5.5%的表型变异,另外3个QTL位点都来源于亲本PBW 343,其中的2个QTL位点位于1AL和2DL染色体上且只在墨西哥试验点检测到,分别解释7.0%和4.3%的表型变异,另外1个QTL位点只在保定试验点检测到,位于3AL染色体上,解释5.7%的表型变异。位于1A和3A染色体上的QTL可能为新的成株抗叶锈QTL,其丰富了现有的小麦成株慢锈基因库,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培育持久抗病品种。
郑嫚嫚王翠芬李欢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QTL作图
2个小麦品种中抗叶锈基因的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苗期抗病基因推导,进一步利用FHPQ接种‘烟农15’和‘Thatcher’、‘ARCIN’和‘郑州5389’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进行抗叶锈鉴定,并进行标记筛选,明确‘烟农15’和‘ARCIN’中的抗叶锈病基因,并找到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这2个品种对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为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F2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1,表明这2个小麦品种的抗叶锈病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标记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与5DL染色体上与Lr1共分离STS的标记紧密连锁。结合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表明这2个品种均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1。
周会欣郑嫚嫚王翠芬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56个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对5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接种推导其中所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同时连续2年对供试材料进行田间成株抗叶锈鉴定。通过苗期基因推导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检测,结果表明,在36个小麦品种中共鉴定出Lr26、Lr34、Lr1、Lr2a、Lr11、Lr20、Lr30、Lr33和Lr44等9个抗叶锈基因,其中28个品种含有Lr26,Lr1和Lr20分别存在于6个品种中,4个品种含有Lr30,Lr11和Lr44各存在于2个品种中,Lr2a、Lr33和Lr34各自在1个品种中出现。经过2年的田间抗叶锈鉴定共筛选出46个慢锈品种。筛选到的这些苗期和成株抗病品种均可用于小麦持久抗叶锈品种的培育。
吴娱王翠芬李勇周会欣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基因鉴定慢锈性
巨麦6号抗叶锈病基因的推导和分子定位被引量:2
2013年
巨麦6号在田间表现出很好的抗叶锈性,鉴定其抗叶锈病基因对小麦抗叶锈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苗期对36个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对照品种和巨麦6号接种15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进行抗叶锈病鉴定,推导巨麦6号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以巨麦6号为抗病亲本与感病品种郑州5389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1、F2代群体,苗期利用叶锈菌小种FHBQ接种F2代群体进行抗叶锈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巨麦6号中可能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其抗叶锈性由1对显性的抗病基因控制。利用与Lr1共分离的STS标记WR003进一步检测F2单株DNA,结果显示,该标记与抗叶锈病基因共分离,进一步证实巨麦6号携带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
王翠芬李欢郑嫚嫚范林林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中国小麦周麦22及罗马尼亚小麦Fundulea 900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范围特别广是一种世界性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时可达40%甚至更大。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减轻小麦叶锈病危害最经济、有效并且安全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叶...
王翠芬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分子定位
文献传递
小麦品系西农1163-4抗叶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方法】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er杂交,获得F1、F2代群体,利用中国叶锈菌优势小种THTT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对西农1163-4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共筛选了1 273对SSR引物。【结果】小麦品系西农1163-4对多个叶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THTT的抗性是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Xi。获得了与LrXi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Xbarc8、Xgwm582、Xwmc269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将LrXi定位于小麦1BL染色体上。距离最近的2个微卫星位点是Xgwm582、Xbarc8,与抗叶锈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 cM和3.2 cM。【结论】LrXi位于1BL染色体,抗叶锈表现不同于所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将有利于丰富中国抗叶锈病基因资源,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李星李在峰李亚宁赵志泉刘大群王翠芬高丽娇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SSR分子作图
小麦品系L224-3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被引量:1
2013年
小麦品系L224-3苗期和成株期对目前大多叶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鉴定和定位其中抗叶锈病基因对培育持久抗叶锈品种十分重要。苗期利用L224-3及37携带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对照品系接种15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同时对由L224-3和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的F2:3群体进行抗叶锈性遗传分析,进一步利用SSR和STS标记对L224-3中的抗叶锈病基因进行分子定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L224-3可能携带1对显性抗病基因,暂命名为LrL224,标记分析表明,LrL224与1BL上的4个SSR标记barc8、gwm582、wmc419、wmc694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紧密连锁,其中距离最近的2个SSR标记为barc8、gwm582,与LrL22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3,4.6 cM。LrL224位于1BL染色体上,鉴于之前对其他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研究,其抗性反应均与此不同,推断其可能为1个新的抗叶锈病基因。
李欢郑嫚嫚王翠芬范林林李亚宁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分子标记分子作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