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25例舌下腺囊肿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初步总结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11年5月11年间经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有完整资料的225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其类型比例、年龄分布、诊断方式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比例为单纯型占66.7%,口外型占21.8%,哑铃型占11.5%。青年人多发。诊断以穿刺为主,口外型穿刺加超声检查,准确率96.9%。治疗以口内切口行腺体及与其相粘连的囊肿摘除为主要治疗方式,对口外型囊肿行1:7内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手术切除,术后术区加压包扎3~7d。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0.4%。结论单纯型及哑铃型采取穿刺检查为常规诊断方式,口外型需穿刺加彩超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为诊断方式,行口内切口完整摘除舌下腺手术是根治舌下腺囊肿避免复发的关键。
- 刘蕾王祥军谢卫红李新明
-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
-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病理误诊和颈淋巴结转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误诊及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其病理诊断和颈清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综合治疗的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对其病理误诊及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和男女之比分别为50.4岁、1.05∶1。发病部位以腭部和牙龈多见,其次为颊部及唇部。HE染色病理误诊17例(43.6%)。淋巴结转移多位于I~III区,占总转移部位的89.3%。结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尽可能HE加免疫组化相结合,避免误诊;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原则上提倡综合治疗,颈清术式宜选择功能性肩胛舌骨上清扫。
- 王祥军李新明王清之刘蕾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误诊颈淋巴结转移
- 口腔鳞癌中CD44v6表达及其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为OSCC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以及生物学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8例口腔鳞癌组织、15例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和1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应用PV-9000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在正常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口腔黏膜、鳞癌三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3.33%、56.90%,三组总体差异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组,高、中、低分化三组的强阳性率分别为16.00%、9.52%、8.33%,三组间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OSCC组,患者按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瘤体大小等分组间比较CD44V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按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组间比较CD44V6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44V6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CD44V6在OS-CC组织中呈下行表达,与其性别、年龄、瘤体大小以及临床分期无关,但与OSCC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可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OSCC的标志物,并作为预测其预后的检测指标。
- 王清芝王祥军王进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