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端粒长度及端粒酶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及端粒酶TERC、TERT基因突变。方法将69例CAA患儿分为未经免疫抑制治疗(IST)组(n=24)、IST有效组(n=36)和IST无效组(n=9),另选取3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4组儿童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PCR法对69例患儿进行端粒酶TERT及TERC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未经IST组及IST无效组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较对照组和IST有效组小(均P<0.01),IST有效组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现TERC及TERT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突变。结论 CAA患儿端粒长度的改变可能与其发病及发展过程有关;端粒检测在CAA患儿中可能可以成为一种评价预后的指标。
- 王西阁王璇刘松周玉洁王丹凤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端粒端粒酶突变
- 再障儿童骨髓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儿童骨髓造血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和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关系。方法用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法和实时...
- 王西阁周玉洁王丹凤王璇
-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
- 目的: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PBMNC)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5...
- 王西阁王璇周玉洁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核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2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ra)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7岁以下儿童最多(78%);眼睑水肿是IM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于肝脾脏肿大和皮疹;异形淋巴细胞≥10%患儿仅占56.6%。结论小儿I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表现复杂,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眼睑水肿与其他典型表现一样对IM具有诊断价值;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在诊断IM特别是婴幼儿IM的应用价值应该进一步探讨。
- 赵雪莲王西阁王军王璇王丽君周玉洁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3D-FIESTA序列在诊断胎儿脊柱畸形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MRI 3D-FIESTA序列在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胎儿的MRI脊柱图像,所有孕妇均在MRI采集前行产前超声并可疑脊柱病变。将2D-FIESTA及3D-FIESTA序列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价值进行分级,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共得到58例胎儿脊柱图像,发现畸形有半椎体19例、蝴蝶椎7例、融合椎5例、冠状裂3例、椎体骨化中心小14例、椎间隙窄3例、椎体骨化不均4例、阴性结果14例。2D图像分级的优、中等、差分别占31.03%、60.34%、8.63%,3D图像分别占81.03%、15.52%、3.45%,3D图像质量较2D图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FIESTA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胎儿脊柱畸形,在2D序列扫描不满意时可加扫3D序列以提高胎儿脊柱畸形的检出率。
- 吕青青廖俊杰张永远王阳阳王璇马桢赵鑫陆林尚红磊朱功升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胎儿脊柱畸形
-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 AA )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深入,端粒及端粒酶与AA的关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研究[1]显示:成人AA存在端粒长度缩短及端粒酶活性降低的现象,这部分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差。与成人AA不同,儿童患者尤其是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患儿骨髓增生程度以活跃及明显活跃为多见。作者分析了NSAA患儿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付亮张雁儒王西阁王璇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免疫抑制治疗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IL-17、IL-2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儿血清IL-17、IL-2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AA患儿105例,其中初诊55例(初诊组)、治疗后缓解50例(缓解组);另选正常健康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IL-23,同时检测其血常规。结果初诊组血清IL-17、IL-23明显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均<0.01),且血清IL-17、IL-23水平与患儿外周血WBC、PLT、Hb呈负相关(P均<0.05),初诊组血清IL-23与IL-17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491,P<0.05)。结论 CAA患儿血清IL-17、IL-23升高,其水平与外周血WBC、PLT、Hb呈负相关,提示IL-17、IL-23可能参与CAA的发病。
- 王西阁王丹凤周玉洁王璇王檬
-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白介素-17白介素-23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造血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骨髓造血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和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关系。方法用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52例慢性再障患儿(CAA组)、13例急性再障患儿(SAA组)和21例骨髓造血正常儿童(对照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和hTERC mRNA的表达。结果 CAA组、SAA组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CAA组端粒酶活性和hTERT mRNA水平较SAA组升高(P<0.05);hTERC mRNA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2);h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r=0.660,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变化与儿童再障发病及发展过程有关,hTERT表达在端粒酶活性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王西阁周玉洁王丹凤王璇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端粒酶骨髓造血干细胞
- 婴儿与1岁以上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比较婴儿与1岁以上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首次诊断,治疗选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ITP患儿224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2个月)和1岁以上儿童组(>12个月),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出血表现、病原血清学检查结果及疗效等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两组中均以男性患儿为主,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7,P>0.05);②婴儿组鼻衄发生率低于1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8,P<0.05),婴儿组粪潜血发生率高于1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P<0.05);③大部分(76.8%)患儿有前驱感染史,疫苗相关ITP均发生在婴儿组;婴儿组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1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3,P<0.05);④不论采用激素冲击疗法或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组短期疗效均好于1岁以上儿童组;婴儿组慢性ITP发生率明显低于1岁以上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P<0.05)。结论与1岁以上儿童相比,疫苗接种是婴儿ITP的重要诱因,CMV感染可能与婴儿ITP密切相关,婴儿ITP易出现消化道粘膜出血、对治疗反应好、慢性ITP发生率低。对于儿童ITP,需重视对出血严重程度的认识,需行骨髓穿刺,需从患儿病情出发,综合考虑药物副作用、生存质量、经济因素等,选择合理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 王西阁崔芝利刘松王璇付亮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婴儿
- 中药熏洗配合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喜辽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化疗性静脉炎患者150例,逢A号入选试验组,逢B号入选50%硫酸镁组,逢C号入选喜疗妥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喜疗妥外敷,B、C各组分别应用相应药物外敷。比较各组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对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率较其他组高(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喜辽妥法适用于各型化疗性静脉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赵雪莲王西阁王军王璇王丽君周玉洁
- 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中药熏洗喜辽妥硫酸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