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琛瑞

作品数:18 被引量:2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水土
  • 4篇水土流失
  • 3篇英文
  • 3篇松林
  • 3篇太湖
  • 3篇太湖流域
  • 3篇流域
  • 3篇阔叶
  • 3篇阔叶红松
  • 3篇阔叶红松林
  • 3篇湖流
  • 3篇红松林
  • 3篇CO2浓度
  • 2篇水曲柳
  • 2篇苏南模式
  • 2篇曲柳
  • 2篇净光合
  • 2篇净光合速率
  • 2篇可溶性糖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长白山...
  • 1篇林肯大学

作者

  • 18篇王琛瑞
  • 7篇史奕
  • 6篇黄国宏
  • 6篇周玉梅
  • 6篇岳进
  • 6篇邹春静
  • 5篇张军辉
  • 5篇梁战备
  • 5篇韩士杰
  • 3篇张金池
  • 3篇吴杰
  • 2篇吴劼
  • 2篇姜凤岐
  • 2篇曾德慧
  • 2篇常禹
  • 2篇梁巍
  • 1篇徐文铎
  • 1篇关德新
  • 1篇郝占庆
  • 1篇徐国强

传媒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3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CO_2浓度下长白山3种树木幼苗的光合特性被引量:62
2002年
选取长白山针叶树红松 (Pinuskoraiensis)、长白赤松 (Pinussylvestriformis)和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幼苗为研究对象 ,以开顶箱的方式控制CO2 浓度为 5 0 0和 70 0 μmol·mol-1,经过 3个生长季CO2 处理后 ,分别测定了 3个树种的 3年生幼苗在高浓度CO2 和大气CO2 浓度下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前两个生长季高浓度CO2 处理增强了 3个树种幼苗的光合能力 ;不同树种在相同CO2 浓度下 ,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响应参数值不同 ;第 3个生长季 ,除 5 0 0 μmol·mol-1CO2 下生长的长白赤松外 ,各树种的幼苗在高浓度CO2 下并未发生“光合驯化”现象 ;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响应参数值随CO2 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不同幅度的增减 ;高浓度CO2 改变了树木幼苗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 .
周玉梅韩士杰张军辉邹春静王琛瑞陈永亮
关键词:水曲柳光合作用
太湖流域水土流失评价技术与综合防治体系研究
王琛瑞
关键词:水土流失苏南模式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土壤CH_4氧化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采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不同深度的暗棕色森林土壤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高低浓度CH4的氧化 .结果表明 ,土壤氧化CH4的能力随深度变化明显 ;5~ 15cm土层具有最大CH4氧化活性 ,在 4 0 0ppmvCH4浓度下此土层土壤最大氧化速率可达 3.3nmolCH4·h-1·g-1dw ;2 5cm以下土层基本没有CH4氧化活性 ;因 0~ 5cm土层土壤含有高浓度NH4+抑制了CH4氧化菌的活性 。
梁战备史奕黄国宏王琛瑞岳进吴劼
不同水分管理下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与微生物菌群的关系被引量:34
2003年
采用MPN计数法对黑土 (海伦 )和草甸棕壤 (沈阳 )稻田生长季 4种微生物菌群数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用封闭式箱法对CH4和N2 O通量进行观测 ,以深入了解稻田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学过程 .两地试验田均采用长期淹灌与间歇灌溉两种不同水分管理 .对实验结果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海伦与沈阳两地稻田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CH4通量季节变化与产甲烷菌数季节变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沈阳稻田生长季CH4通量季节变化与甲烷氧化菌数季节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间歇灌溉条件下黑土稻田N2 O通量与反硝化菌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两种水分管理条件下沈阳稻田N2 O通量与硝化菌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间歇灌溉条件下沈阳稻田N2
岳进黄国宏梁巍焦志华梁战备王琛瑞史奕
关键词: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CH4N2O
大兴安岭樟子松林火历史及火烧对林分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04年
为准确评价林火在大兴安岭樟子松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兴安岭呼伦贝尔盟莫尔道嘎林区樟子松林内,利用火疤木解析的方法,确定了3块火疤木集中的样地历史林火发生的年代及每次林火的火焰高度(h);林火强度(I)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结合样地每木调查,推算了林火发生后样地林木胸径。研究表明,3块样地自1887~1976年间共发生10次林火,h为0.46~3.32m,I为48~3690kW/m,平均林火间隔期(tMFI)约为19.8a。在樟子松林内高强度的火烧对林分生长造成破坏,迫使林分重新开始更新和演替,中度与低强度火作为一个自然选择力,排除抗火性较樟子松差的树种、灌木和杂草,加速养分循环,使存活下来的樟子松获得更大的存活与发展空间。tMFI与I成反比,因此过分干扰林火发生必将增加发生大火的可能性。
王琛瑞张金池史奕
关键词:樟子松火强度
大气甲烷的源和汇与土壤氧化 (吸收 )甲烷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2年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O2 ,而每分子甲烷温室增温潜力是CO2的 2 1倍 .因此确定全球大气甲烷的源与汇 ,并对其进行估算、预测已成为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及温室效应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气甲烷源与汇研究的进展情况 ,详述了土壤氧化 (吸收 )大气与内源甲烷机理及其影响因子 (如土地利用情况、环境甲烷浓度、土壤温度、湿度、pH值、孔隙状况等 ) .最后指出 ,通过在长白山森林垂直分布带开展地带性土壤甲烷氧化 (吸收 )研究 ,对估算我国温带至寒带、高山苔原带土壤吸收甲烷总量 ,乃至全球甲烷汇具有重要意义 .
王琛瑞黄国宏梁战备吴杰徐国强岳进史奕
关键词:大气甲烷
森林土壤氧化(消耗)大气甲烷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甲烷(CH4)是大气中仅次于CO2对全球变暖贡献第二大的温室气体,全球大气CH4的收支取决于CH4的源与汇。水分未饱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唯一已知的CH4汇。对比研究发现,在各种土壤类型中了森林土壤具有最大的消耗CH4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对森林土壤氧化(消耗)甲烷进行过全面的综述。本文概述分析了大气CH4在森林土壤中氧化的机制与影响这一生物学过程的自然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湿度、环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树种和林火)和人为因素(森林皆伐与择伐、施肥、外源铝盐与大气酸沉降、杀生剂的使用和森林土地利用改变)。结果表明:森林土壤消耗CH4的速率受气体扩散的限制,对土壤水分状况和温度变化敏感。土壤C/N、环境主要温室气体(CO2,CH4与N2O)浓度、树种和火状况对CH4氧化有显著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活动的干扰使CH4氧化速率下降,促进大气CH4浓度升高。作者最后指出,准确估算森林土壤氧化(消耗)大气CH4的能力对全面认识森林在全球环境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预测全球变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在不同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图1参90。
王琛瑞史奕杨晓明吴杰岳进
关键词:森林土壤大气甲烷全球变暖土壤水分树种
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土壤侵蚀预报模型被引量:8
2000年
对太湖流域影响水土流失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植被和人为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结归纳了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时空规律。并在影响水土流失单因素分析、评价基础上 ,选取坡位、地形、坡度、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七个指标为自变量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因变量 ,利用数量化模型I对 87块模式样地进行回归分析 ,获得形如 :Yk =B0 +Σp1+1j =1Σm1i=1B(j,i) φk(j,i) +Σpj=p1+1B(j)Xkj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运用该模型可以预测太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土壤侵蚀模数 ,达到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动态 。
王琛瑞张金池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太湖流域宜溧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技术被引量:1
2002年
为保护太湖流域山区水土资源,应因地制宜,强化水土流失防治的针对性,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治理效果。以太湖流域宜溧山区的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在对87块模式样地影响该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土壤剖面调查,利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形图、土壤类型图与土地利用类型图,获取1214个样本点主因子(坡度、起伏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胶粒百分含量、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类型)数据,用类间平方和法对样本点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类型区,同时对各类型区的分布、水土流失成因进行了分析概述。
王琛瑞张金池黄国宏
关键词:水土流失分区技术
沙地森林生态学研究
邹春静徐文铎曾德慧姜凤岐郑元润何兴元刘广田卜军关文斌张远常禹范志平赵焕胤杨彩民齐淑艳周玉梅汪耳和王琛瑞段佩山
该研究为了深入了解沙地森林适应的生态过程及其机理,开展了沙地森林分子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气候变化以及经营基础等研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沙地森林生态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沙地森林生态系统》。该研究发现沙地云杉...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