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湛博

作品数:60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病理
  • 26篇肿瘤
  • 21篇临床病理
  • 12篇细胞
  • 10篇免疫
  • 10篇病理学
  • 9篇血管
  • 8篇乳腺
  • 7篇导管
  • 7篇乳腺浸润
  • 7篇乳腺浸润性
  • 7篇乳腺浸润性导...
  • 7篇浸润性
  • 6篇肉瘤
  • 6篇组织化学
  • 6篇临床病理意义
  • 6篇淋巴
  • 5篇导管癌
  • 5篇影像
  • 5篇乳腺浸润性导...

机构

  • 6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大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北戴...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医学部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作者

  • 60篇王湛博
  • 14篇李向红
  • 9篇赵坡
  • 8篇袁静
  • 7篇宋欣
  • 7篇石怀银
  • 6篇韦立新
  • 4篇万涛
  • 4篇张雯雯
  • 4篇王云喜
  • 4篇王海屹
  • 4篇刘梅
  • 4篇孙玉鹗
  • 4篇卢实春
  • 3篇于国
  • 3篇刘良发
  • 3篇唐浩文
  • 3篇陈薇
  • 3篇刘元林
  • 3篇赵建东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癌症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子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该研究试图确定生物标志物ER、PR、c-erbB-2、c-erbB-1、FHIT、CyclinD1、Bcl-2、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及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探寻这些生物标志...
王湛博
关键词:临床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生物学乳腺癌
文献传递
以坏疽性脓皮病为首发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44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3个月余、痰中带血1d”于2008年4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2月发现背部鸡蛋大小疖肿,手臂及腹部皮肤各有1处红色小结节,当地诊所行背部疖肿切开引流并静脉应用青霉素治疗,疖肿逐渐愈合,皮肤小结节消失。2008年1月20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间断出现干咳。当地医院考虑右肺中叶肺炎,给予喹诺酮类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2月14日因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实性病变、右肺下叶多个结节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人住我院特需病房。实验室检查示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弱阳性。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示右肺肉芽肿性炎伴非干酪样坏死,隐球菌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氟康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及地塞米松治疗后,
胡红余丹阳赵微李雯磨国鑫王湛博陈良安
关键词:韦格纳肉芽肿坏疽性脓皮病首发表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中叶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激素受体和Cyclin D1及Bcl-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生物标志ER、PR、Cyclin D1、Bcl-2和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探寻这些生物标志对化疗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用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生物标志的阳性率分别为ER60%,PR58%,Cyclin D1 55%,Bcl-250%,Bax34%。其中ER的阳性率与患者的绝经与否有关,ER、PR和Bcl-2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负相关。Cyclin D1阴性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要短于Cyclin D1阳性的患者,χ2=7.77,P=0.0053。ER、PR阳性者与阴性者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ER=0.0322;χ2=6.19,PPR=0.0129),ER、PR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更长。Bcl-2阳性者平均无瘤生存时和平均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Bcl-2阴性者。ER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4个月)长于ER阴性者(35.8个月),χ2=6.10,P=0.0135;Bcl-2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4.8个月)长于Bcl-2阴性者(41.6个月),χ2=10.11,P=0.0015。结论:ER、PR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相关,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相关。ER和Bcl-2阳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
王湛博赵坡刘梅李向红
关键词:导管乳腺细胞周期蛋白D1BCL-2
颅内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颅内转移少见,容易与颅内其他原发性肿瘤混淆。本研究探讨4例颅内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复习4例颅内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并做免疫组化染色及PAS特殊染色,抗体包括Actin、Vimentin、Myosin、Myoglobin、S-100、Desmin、CgA、Syn、NSE、CK。结果: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主要表现为头痛及视物模糊等。颅内转移性病变均位于后颅窝,与脑膜关系密切。显微镜下肿瘤细胞胞浆透亮或嗜伊红,核仁明显,呈腺泡状排列,周围绕以血窦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2例表达Actin、Desmin和S-100,1例Vimentin和NSE弱表达。PAS染色4例均为阳性。1例术后1年内死亡,1例术后27个月死亡,1例30个月死亡,另1例术后已生存半年,目前无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多数为转移性,需要与脑膜瘤、黑色素肿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以及副节瘤鉴别。患者预后差,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
王志蕙石怀银王湛博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病理学
尸检率降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王湛博施晓亚李向红
关键词:尸检率病理检验
去分化脊索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去分化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4例去分化脊索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6-63岁;其中3例为反复复发;1例位...
王利群石怀银王殿军王湛博宋志刚于国赵坡刘爱军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生物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的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提示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随访分析患者的术后治疗情况和生存状态。结果 ER阳性率为60%,PR阳性率58%, CyclinD1阳性率55%。CyclinD1阴性者总体生存时间要短于阳性者(P=0. 0053)。CyclinD1和ER均为阳性者预后好于均为阴性者(Pdfs<0 .01, Pos<0. 01)。ER阳性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 .4个月)长于ER阴性者(35 .8个月),PR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4个月)长于PR阴性者(37. 8个月)。CyclinD1阴性,单独使用环磷酰胺、阿霉素、5 氟脲嘧啶(CAF)治疗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使用其他方案者。结论 ER、PR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长,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CyclinD1阳性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CyclinD1为阴性,单独使用CAF组患者比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组预后更好。
王湛博赵坡刘梅李向红
关键词:化疗后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将25例肺癌患者术中获取的淋巴结标本进行石蜡包埋,然后连续切片,6~10张不等,切片厚为5μm。选择第1和倒数第2张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剩余切片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所选抗体为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单克隆抗体。结果 195枚淋巴结接受了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9例患者共30枚淋巴结中发现有显性转移,无一例患者的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135枚苏木精伊红染色阴性的淋巴结又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有31枚淋巴结病理切片中显现出了癌微转移。16例常规病理PN_0期患者中,5例患者肺门淋巴结出现了微转移;另9例常规病理 PN_1期患者中,4例出现了纵隔淋巴结的微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00,P=0.0193)。结论普通苏木精伊红染色能准确地检测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的显性转移灶,而不易发现隐匿性微转移灶。免疫组化染色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可对部分Ⅰ、Ⅱ期患者重新进行 TNM 分期。
王云喜初向阳孙玉鹗王湛博李向红张高魁
关键词: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微转移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分子分期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术中将每枚淋巴结平均分成两半,一半淋巴结进行 HE 染色病理检查;另一半淋巴结,按区域混合,用于 RT-PCR。如果一枚淋巴结 HE 染色证实有显性转移,该患者同一区域的其他淋巴结不再接受 RT-PCR。结果 (1)25例肺癌患者中共195枚淋巴结接受了 HE 染色检查,9例共30枚淋巴结中发现有显性转移,无一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2)39组 HE 染色阴性的区域淋巴结混合组织中,11组 RT-PCR 呈阳性。(3)16例常规病理 PN_0期患者中,6例肺门淋巴结出现了微转移;另9例常规病理 PN_1期患者中,5例出现了纵隔淋巴结的微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63,P=0.0043)。结论 (1)HE 染色病理能准确地检测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的显性转移灶,而不易发现隐匿性微转移灶。(2)RT-PCR 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可对部分Ⅰ、Ⅱ期患者重新进行分子分期。
王云喜孙玉鹗李向红王湛博刘元林陈良安张高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肿瘤分期微转移
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术前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手术(CEA)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25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个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了CEA。术前1周以内,对所有患者预手术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OB-CE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DSA及OB-CEMRI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情况、最大狭窄程度、斑块累及范围,并将DSA、OB-CEMRI图像与CEA术后斑块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对照,分别分析DSA和OB-CEMRI在显示上述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DSA(κ=0.807)和OB-CEMRI(κ=0.812)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方面与病理图像均有较好的一致性。DSA诊断斑块破溃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66.7%,而OB-CEMRI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在评价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度方面,虽然DSA与OB-CEMRI无显著差异([77.33±3.79)%vs(76.02±3.95)%,P=0.648],但与病理图像比较,OB-CEMRI低估了管腔狭窄程度(P=0.008)。OB-CEMRI所显示的斑块累及范围18.96±4.96 mm更接近于病理(18.13±4.57 mm,P=0.506),明显大于DSA所显示的范围(14.80±3.78 mm,P=0.004)。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OB-CEMRI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粥样硬化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斑块累及范围,但在评价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方面不如DSA准确,如果能在CEA术前联合使用OB-CEMRI和DSA对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术前评估。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赵廷强马林蔡幼铨陈利峰王湛博
关键词: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内膜剥脱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