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视网膜节
  • 5篇视网膜节细胞
  • 5篇网膜
  • 5篇细胞
  • 5篇节细胞
  • 3篇周围神经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海马
  • 3篇大鼠海马
  • 2篇神经移植
  • 2篇神经再生
  • 2篇坐骨神经移植
  • 2篇细胞影响
  • 2篇发育
  • 2篇发育过程
  • 2篇CA3区
  • 1篇顶盖
  • 1篇动眼神经

机构

  • 1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医学高等...

作者

  • 11篇王淑玲
  • 6篇于恩华
  • 5篇雷季良
  • 4篇沈丽
  • 1篇莫静
  • 1篇买鸿宴
  • 1篇秦丽华
  • 1篇南燕
  • 1篇张琳
  • 1篇吴金英
  • 1篇王珂

传媒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植新生大鼠顶盖或坐骨神经对受损视网膜节细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实验将新生大鼠脑顶盖或坐骨神经段分别移植到成年大鼠受损的视神经断端或眼玻璃体内,动物存活4周后取视网膜,切片,Nissl染色,显微镜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部分视网膜节细胞胞体截面积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可见,异体移植其中一种移植物后,均可使部分受损的视网膜节细胞暂不演变,仍存活,胞体呈增大的形态学变化.当移植物为坐骨神经时,如移植到眼玻璃体内可使视网膜节细胞胞体明显增大,截面积可增至41.8±34.3μm^2,其中巨大视网膜节细胞(截面积50μm^2以上)占23.8%;如移植到视神经断端效果则次之,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两种移植物分别移至视神经断端时,视网膜节细胞胞体截面积增大幅度则相似,分别为24.4±10.2μm^2和23.3±10.1μm^2,巨大视网膜节细胞构成比仅占1.5%和1.0%.
雷季良王淑玲于恩华
关键词:移植物视网膜顶盖坐骨神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海马CA3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1999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海马CA3 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观察其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物质在生后零天(P0)组位于CA3 区细胞周围间质内;P10,P15 和P20 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产物位于锥体细胞内,幅射层内可见阳性苔藓纤维终末,这些终末随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加。P30 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产物仅见于细胞周围间质内,未见细胞胞浆内有阳性物质分布,但偶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核位于CA3 区锥体细胞层,辐射层内有较多的苔藓纤维阳性终末。本研究结果提示,发育早期大鼠海马CA3 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布于细胞周围间质而生后10 至20 天发育期间,CA3 区锥体细胞合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并可沿神经元轴突顺行运输、传递信息。
吴金英王淑玲王珂沈丽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海马
对大鼠受损视网膜节细胞形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切断大鼠视神经后,将坐骨神经段和视神经段以不同方式植入眼玻璃体内,4周后观察视网膜节细胞的形态,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IBAS-2000)测量胞体截面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移植物对受损视网膜节细胞形态影响是不同的。在坐骨神经段植入的胞体截面积均值和特巨细胞构成比均增大。如预先把坐骨神经挤压1周后再植入,或者一眼同时植入坐骨神经段和视神经段时,则增大更明显。
雷季良王淑玲于恩华
关键词:视网膜节细胞周围神经神经再生
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段对受损的视网膜节细胞影响的形态学研究—存活时间因素的影响被引量:3
1993年
大鼠15只,先将动物视神经切断,再移植坐骨神经段(PN、长约2mm/每段)到眼玻璃体内,动物分别存活2、4、8周后,取视网膜,沿视轴纵切,Nissl染色,显微镜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IBAS-2000)测量部分视网膜节细胞胞体截面积。结果证明,在PN的诱导下,存活2、4、8周时的视网膜节细胞层均出现巨大视神经细胞,胞体呈椭圆形,其胞体平均截面积分别为75.3±16.0μm^2、93.7±33.8μm^2和81.2±19.6μm^2;其中特巨细胞构成比分别为7.6%、34.6%和17.5%;二者均以存活4周时为最大,三组呈现一个由小到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经统计学检验,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雷季良王淑玲于恩华
关键词:视网膜节细胞周围神经神经再生
移植周围神经对大鼠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切断一侧视神经后,随即将自体坐骨神经段、视神经段或挤压后的坐骨神经段植入眼球玻璃体内,植入的神经段长2mm。术后动物分别存活2、4或8周。将动物麻醉处死后,取同侧视网膜制备切片,Nissl染色,观察机网膜节细胞(RGC)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RGC胞体截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坐骨神经段各组RGC大多数存活,并出现巨大的节细胞。存活2周时,RGC胞体截面积均值比正常组大;4周时胞体进一步增大;8周时则有所下降。在同一存活期内,增加移植神经段数目或植入存活卫周的挤压坐骨神经,RGC胞体截面积增大更明显;超过50μm2的巨大节细胞细胞数在本组的构成比也增大。
雷季良王淑玲于恩华
关键词:视网膜节细胞
大鼠海马突触发育可塑性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发育的超微结构,提出其突触发育可塑性的形态学特征和参考突触数密度。方法:采用连续超薄切片,观察突触发育的形态特征,结合体视学disector法测量突触总体及穿孔突触数密度。结果:突触生后发育过程中,形态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穿孔突触的突触接触区曲面凸向突触前区域,20日龄曲度大于30日龄。可见突触小泡偏侧分布现象。20日龄突触后致密物质比30日龄组厚,均可见Tterminals和Cterminals两种类型突触下致密小体分布。海马CA1区生后20至30日龄突触数密度增加。结论:穿孔突触接触面曲度较大,并凸向突触前区域,突触后致密物质较厚,可见突触下致密小体,均可作突触发育和可塑性突触的形态特征。
沈丽买鸿宴南燕张琳王淑玲
关键词:突触海马发育超微结构
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段对受损的视网膜节细胞影响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选用成年大鼠,切断视神经后,将自体周围神经段(2mm/每段)植入眼球玻璃体内,存活2周,取视网膜沿视轴纵切开,Nissl染色,光镜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IBAS 2000)测量面积。结果发现,植入周围神经段的各组视网膜节细胞未见溃变现象,测量的视网膜节细胞胞体平均面积比正常动物者明显增加,每组均可见一些超过正常视网膜节细胞面积的巨大细胞,胞体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节细胞排列方向一致;当增加周围神经移植段数量或缩短两个周围神经移植段植入点的距离时,视网膜节细胞的平均面积和巨大节细胞构成比即随之增大。仅切断视神经的对照组动物视网膜神经节则出现溃变。
雷季良王淑玲于恩华
关键词:视网膜节细胞坐骨神经
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发育过程中酪氨酸激酶受体B的分布
2000年
为了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 B在发育过程中的大鼠海马 CA1和 CA3区的分布 ,本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 A BC法研究了生后几个时间段的酪氨酸激酶受体 B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其免疫阳性产物仅出现在神经元胞体中且只位于胞浆 ,胶质细胞中未见分布。生后零天组偶见免疫阳性细胞 ;生后 5天组免疫阳性细胞较生后 0天组明显增多 ,但分布也尚较少 ;生后 10、15、2 0、30天 4组免疫阳性细胞呈明显的逐渐增多趋势。成年组的免疫阳性细胞与生后 30天组无明显差别。本实验结果提示 :发育早期大鼠海马 CA1和 CA 3区锥体细胞产生酪氨酸激酶受体 B,并通过对它的分泌调节 ,控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作用 (突触的发生、发育。
莫静王淑玲沈丽
关键词:海马发育
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核细胞簇的观测
1990年
脊髓的中间外侧核(IML)呈簇状分布。簇内神经元为梭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多角形,纵向排列。本文以计算机图象分析仪对大鼠IML簇的各径进行了测量。不同节段细胞簇的大小和间距有所不同。上胸节段的IML簇横径最宽;中胸节段的IML簇各径均最小。
王历辛沈丽王淑玲
关键词:脊髓
大鼠眼上直肌神经的生后发育被引量:1
1996年
取生后两天、两周和两月的雄性Wistar大鼠双眼上直肌,进行硝酸银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用光镜观察大鼠眼上直肌神经在生后的发育情况。在大鼠生后两天时,动眼神经的分支从眼上直肌的中后三分之一交界处由眶面进入该肌,它向该肌的球面区发出细小的神经纤维束,这些神经束抵达同一条肌纤维上。眶面层神经纤维细小,单条并且平行于肌纤维方向走行。此时,眼上直肌对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着色浅,反应区未形成某一特定轮廓,说明此时运动神经的发育是不成熟的。在生后两周时,动眼神经的分支开始向眼上直肌的眶面层发出神经纤维;球面区中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粗细两种。这时眼上直肌中的运动神经轴索对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反应,出现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及斑点状运动终板的雏形。生后两月时,眼上直肌中出现了肌梭及典型的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和斑点状运动终板。生后两周是大鼠睁眼初期,由此可见,大鼠从闭眼至睁眼的时期,是运动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运动神经形成一些特定神经末梢,而睁眼后运动神经的发育主要在此基础上运动神经末梢日趋完善和成熟。
秦丽华王淑玲于恩华
关键词:生后发育动眼神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