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珍

作品数:91 被引量:1,417H指数:24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38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种群
  • 14篇荒漠
  • 10篇土壤
  • 10篇干旱
  • 9篇地下水
  • 9篇植物
  • 9篇胁迫
  • 8篇塔里木河
  • 8篇灰叶胡杨
  • 7篇性状
  • 7篇树种
  • 7篇水分
  • 7篇苜蓿
  • 7篇荒漠河岸林
  • 7篇河岸林
  • 6篇叶绿
  • 6篇叶绿素
  • 6篇叶绿素荧光
  • 6篇塔里木盆地
  • 6篇盆地

机构

  • 70篇塔里木大学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8篇新疆生产建设...
  • 16篇塔里木农垦大...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90篇王海珍
  • 78篇韩路
  • 14篇徐雅丽
  • 11篇曹新川
  • 10篇于军
  • 9篇李志军
  • 9篇彭杰
  • 8篇牛建龙
  • 7篇王家强
  • 7篇梁宗锁
  • 7篇周正立
  • 6篇韩蕊莲
  • 6篇贾志宽
  • 6篇龚平
  • 6篇胡守林
  • 5篇陈加利
  • 4篇韩清芳
  • 4篇马春晖
  • 4篇席琳乔
  • 3篇郝文芳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塔里木农垦大...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塔里木大学学...
  • 4篇植物科学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沙漠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棉花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新疆环境保护
  • 2篇植物研究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子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干旱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树种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9
2005年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树种幼苗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干旱(50%~55%θf)下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和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n Hance)的生物量比适宜水分下(70%~75%θf)增加20.23%和3.93%,而大叶细裂槭(Acer stenolobum Rehd.var.megalophyllum Fang et Wu)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生物量分别降低13.59%和35.25%;重度干旱(40%~45%θf)对幼苗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白刺花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较其他树种具有更强的耐旱性;干旱对辽东栎地上部生长的影响较地下部大,重度干旱下其生长明显受抑制.随干旱程度加剧幼苗的根冠比增大,在重度干旱下大叶细裂槭根冠比达2以上.虎榛子整体生长速度较慢,对干旱的适应可能更多表现在生理上的耐旱.
王海珍梁宗锁韩蕊莲韩路
关键词:乡土树种土壤水分幼苗生长干物质分配黄土高原干旱
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被引量:66
2007年
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胡杨群落中除草本西北天冬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它主要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拟合检验表明,胡杨、灰叶胡杨种群为聚集分布.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分析表明,灰叶胡杨在小树、中树与大树阶段均为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小树与中树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到大树阶段为随机分布.研究表明,物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有关.
韩路王海珍彭杰莫治新
关键词: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
塔里木河流域灰叶胡杨种内竞争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灰叶胡杨种内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灰叶胡杨胸高直径达到30 cm或龄级达120年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种群结构基本稳定。竞争指数随着树冠面积、树高的变化呈现与径级、龄级类似的变化规律,表明树冠面积、树高可作为衡量竞争强度的参数。
韩路王海珍周正立李志军
关键词:灰叶胡杨种内竞争种群结构
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韩路2.贾志宽王海珍
关键词:耕作栽培措施苜蓿产草量
干旱胁迫对胡杨和灰胡杨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以塔里木荒漠优势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控水方法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两苗木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两幼苗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来抵御干旱胁迫。两树种抗旱方式不同,胡杨幼苗以大量积累可溶性糖(SS)、维持可溶性蛋白质(SP)基本稳定为特征,而灰胡杨幼苗则以积累大量游离脯氨酸(Pro)来提高其抗旱性。胡杨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灰胡杨幼苗,随干旱胁迫加剧SOD活性降幅小,而POD活性大幅增加,是灰胡杨幼苗的60.9倍,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其POD活性虽有所下降,但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活性。胡杨幼苗高活性的POD与SOD协同作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远大于灰胡杨幼苗,表现在干旱胁迫下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灰胡杨幼苗,灰胡杨幼苗MDA含量增幅与干旱胁迫程度及干旱持续时间有关。总体看胡杨幼苗对土壤干旱的适应和忍耐性要高于灰胡杨幼苗。
王海珍徐雅丽张翠丽韩路
关键词:干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
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33
1999年
生态位理论近年来在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生态位理论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在生态位理论发展历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三位生态学家,格林尼尔的“空间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如何正确理解生态位概念及其理论,并就如何应用生态位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多种途径,如高效合理利用现存的生态位,开拓潜在生态位,定向改变基础生态位等,也为生态位理论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韩路王海珍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农业生态
胡杨、灰叶胡杨蒸腾耗水规律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以塔里木盆地3年生胡杨、灰叶胡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不同土壤干旱条件,研究胡杨、灰叶胡杨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生长期胡杨、灰叶胡杨的蒸腾耗水量表现出适宜水分>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月蒸腾耗水量呈单峰变化,最高值出现在7月。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两树种月耗水量差异均较明显,说明土壤水分含量是决定树木蒸腾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天气状况也影响苗木耗水量,耗水峰值多出现在晴天,峰谷多是阴天。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灰叶胡杨单株耗水量均高于胡杨,水分条件较好时灰叶胡杨的生长较胡杨好,水分利用效率高,但随水分的减少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表明胡杨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较灰叶胡杨强,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荒漠生境中生存。
王海珍韩路李志军
关键词:灰叶胡杨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系数
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评述了栽培密度、刈割方式等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韩路贾志宽王海珍
关键词:牧草紫花苜蓿产草量栽培密度刈割方式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与灰杨光合水分生理特性被引量:34
2009年
在自然条件下对塔里木河上游优势树种—胡杨、灰杨的光合水分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胡杨、灰杨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除8月份)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无明显规律性。胡杨与灰杨12:00后Pn的下降主要取决于非气孔因素限制。胡杨Pn、WUE高于灰杨,而Tr低于灰杨,表明胡杨属高光合、低蒸腾、高WUE型树种,灰杨属低光合、高蒸腾、低WUE型树种。胡杨、灰杨枝水势(Ψw)、清晨与正午水势日进程均呈"V"字型曲线,胡杨水势日变幅、正午水势月变幅均小于灰杨,但两树种水势间无显著差异。胡杨与灰杨具有较强的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丧失的能力,但胡杨调节气孔导度(Gs)控制蒸腾失水的能力较强,对干旱环境表现出更强的生态适应性,从而导致两树种产生了种群地理分化。
王海珍韩路李志军彭杰马春晖
关键词:灰杨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水势
塔里木荒漠胡杨群落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选择塔里木荒漠胡杨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并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对荒漠胡杨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胡杨群落植物种类组成贫乏、区系成分简单。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古地中海成分明显多于温带成分;群落生活型以一年生植物为主,矮高位芽植物次之,叶的性质以小叶型、单叶、草质、全缘为主,反映出塔里木环境气候的旱化趋势和该群落与本区的干旱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及其地史变迁相吻合。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基本上呈稳定型。存活曲线趋似于DeeveyII型,种群从V龄发育到VII龄过程中出现死亡率高峰。优势种群胡杨呈随机分布,伴生种呈随机或聚集分布。
韩路王海珍周正立李志军
关键词:植物区系生活型种群结构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