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刚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科学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散射
  • 2篇氮分子
  • 2篇电子散射
  • 2篇信号
  • 2篇信号处理
  • 2篇信号处理器
  • 2篇数字信号
  • 2篇数字信号处理
  • 2篇数字信号处理...
  • 2篇ICE
  • 1篇电子光学
  • 1篇电子枪
  • 1篇电子束
  • 1篇原子
  • 1篇圆筒
  • 1篇散射截面
  • 1篇数据采集
  • 1篇数据采集系统
  • 1篇探测器
  • 1篇透镜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王永刚
  • 5篇徐克尊
  • 5篇邢士林
  • 4篇陈向军
  • 4篇张芳
  • 3篇樊晓伟
  • 3篇王砚方
  • 3篇杨炳忻
  • 2篇施启存
  • 2篇安琪
  • 2篇邢涛
  • 1篇章涛
  • 1篇胡涛
  • 1篇李凯
  • 1篇伍健
  • 1篇单卿
  • 1篇汪晓莲
  • 1篇庞文宁
  • 1篇许咨宗

传媒

  • 3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第7届全国核...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1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DSP2101 FEL-ICE开发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数字信号处理器(ADSP-2101)的开发系统——ADSP2101 FEL-ICE。描述了它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想。
安琪王砚方邢涛王永刚朱科军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
文献传递
BEPCⅡ亮度监测器第一阶段运行的初步结果
2008年
亮度探测器是对撞机束流调试、稳定运行和提高性能的重要工具.一台快亮度监测器首次在BEPC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上实现了逐束团对撞的亮度监测,并且已经成功地用于BEPCⅡ的调束.亮度监测器初步运行结果表明,亮度监测器可以快速实时地给出相对亮度的信息,成功地对每一对束团的状态(时间、空间)进行监视,为高亮度的BEPCⅡ的调试和最佳状态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有效、可靠的监测手段.
单卿许咨宗伍健汪晓莲王永刚章涛李凯胡涛
ADSP2101FEL-ICE开发系统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数字信号处理器(ADSP-2101)的开发系统──ADSP210IFEL-ICE。描述了它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想。
安琪王砚方邢涛王永刚朱科军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
中高能电子的散射全截面测量装置
2001年
以电子束流光学系统为重点 ,介绍一台 5 0 0~ 42 5 0eV电子的绝对散射全截面测量装置 ,给出了电子枪和五圆筒透镜的电子光学设计 ,提供实验对电子光学系统的检验 ,提出对装置的改进设想。
邢士林施启存陈向军王永刚徐克尊
关键词:电子光学电子枪
250—1400eV能区N_2分子的电子散射全截面测量被引量:3
1992年
建立了一套直线透射式全截面测量装置,并测量了250—1400eV能区N_2分子的电子散射全截面,实验误差为3.5%。测量的结果与已报道实验和理论工作做了比较。
陈向军樊晓伟徐克尊杨炳忻邢士林王永刚张芳
关键词:氮分子散射
中能电子的全截面测量装置和对氮分子的散射全截面被引量:3
1994年
介绍一台用于中能电子散射全截面的测量装置,并给出了500-2600ev电子与氮分子散射全截面的实验结果。
邢士林徐克尊陈向军杨炳忻王永刚庞文宁张芳施启存
关键词:散射截面总截面
高性能电子束产生装置及性能测试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电子束产生装置的实现方法,并给出这种装置的各种参数的实验测试方法和结果。
王永刚樊晓伟徐克尊邢士林张芳李兴德
关键词:电子束
低成本100MSPS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介绍采用时间交替技术研制成的100MSPS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原理和调试技术。该系统全部由TTL芯片组成,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成本上都比早期研制的100MSPS采集系统具有绝对优越性。
王永刚王砚方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
350—1200eV氖原子的电子散射全截面测量装置及结果
1993年
进入80年代以来,中能区的电子散射全截面的精确测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Zecca 等人、Garcia 等人、Wagenaar 等人以及 Kauppila 等人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散射全截面测量装置,但至今在800eV 以上能区的数据仍然很少并且相互差异较大,Zecca 等人和Kauppila 等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 Ramsauer 技术,在高能区由于角分辨较差,其全截面数据有相当大的系统误差.因此,对高于800eV
杨炳忻徐克尊邢士林陈向军樊晓伟王永刚张芳
关键词:散射氖原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