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芳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资源
  • 2篇盆地
  • 2篇模拟技术
  • 2篇基底
  • 2篇基底构造
  • 2篇沉降
  • 2篇沉降量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地壳
  • 1篇地貌
  • 1篇地震
  • 1篇地幔
  • 1篇断裂带
  • 1篇岩石圈厚度
  • 1篇岩石圈结构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王晓芳
  • 3篇赵中贤
  • 3篇许鹤华
  • 2篇何建坤
  • 2篇颜文
  • 1篇刘永宏
  • 1篇张佳政
  • 1篇汪玲玲
  • 1篇施小斌
  • 1篇林秀萍
  • 1篇黄海波
  • 1篇肖捷
  • 1篇庞小艳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下地壳管道流动与青藏高原东缘大尺度构造地貌关系被引量:11
2012年
青藏高原是板块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型构造地貌单元.通常认为印度-欧亚板块汇聚导致增厚的岩石圈发生下部剥离或下地壳内发生粘性管道流动对高原隆升和大尺度构造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动力学联系.就下地壳粘性管道流模型,目前虽然有一些间接观测证据,但就管道的厚度、管道内下地壳物质的粘度及其横向不均一等如何约束管道流的发生,并由此导致地表隆升的时空变化等仍然不清.本文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下地壳不同流动方式与大尺度地表构造地貌关系的控制方程.通过大量模拟发现,发生管道流动的下地壳物质粘度在青藏高原东部区可能在(1~5)×1018到(1~4)×1020Pa s间,而到四川盆地和云南南部地区增大到1022Pa s.其次,当下地壳发生管道粘性流动时,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地表隆升速度在时间序列上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些结果对深入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流变学,解释青藏高原大致在8 Ma发生快速隆升的动力学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王晓芳何建坤
关键词:构造地貌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山和鲜水河断裂带对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的动态响应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之间是否有触发作用及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在这些地震发生过程中对应力场的影响.我们以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所在区域上的共7次地震为研究对象,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由GPS速度边界近似,用分裂节点技术模拟上地壳地震的发生,并采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库仑应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震前积累的库仑应力的17%~38%来自区域构造加载的持续作用,其他的地震形变引起的库仑应力的积累约占49%~67%,故地震触发作用明显(除1948年理塘地震和1973年炉霍地震外);而汶川地震震前1893—1981年发生的地震释放了该区部分库仑应力,不可能对汶川地震有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库仑应力积累可能主要来自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地震发生以后几乎释放了所在区域的所有库仑应力,形成新的格局.
王晓芳肖捷许鹤华何建坤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有限元方法
海星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WXF1904中一个新的异香豆素
2022年
从南海一种海星样品中分离获得共附生真菌菌株WXF1904。经ITS区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曲霉属,命名为Aspergillus sp.WXF1904。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Aspergillus sp.WXF1904发酵液粗浸膏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根据各种波谱数据及结合文献分析,将其中1个鉴定为新的含卤素的异香豆素6-chloro-5,7-dihydroxy-3,8-dimethylisocoumarin(1),6个鉴定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pilobolusate(2)、对羟基苯甲醛(3)、methyl orsellinate(4)、catechol(5)、vanillic acid(6)和wasabidienone E(7)。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微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汪玲玲管达王晓芳庞小艳刘永宏林秀萍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一种耦合沉积作用的盆地沉降史模拟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岩石圈拉伸模拟构造沉降中未考虑沉积充填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耦合沉积作用的盆地沉降史模拟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方法在岩石圈有限拉伸模拟中增加考虑了充填沉积物热披覆效应对基底构造沉降量的影响...
赵中贤颜文王晓芳姜峰
南海西北次海盆深部热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浅部构造演化的控制
2021年
西北次海盆是南海扩张早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构造单元,其周边被西沙海槽、中沙海台、珠江海谷等裂谷和地块所围限,演化出一系列海山和断裂带等复杂地质构造,其深部构造伸展和岩浆活动均与岩石圈结构及其变形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其深部岩石圈结构的了解还较少.文章通过收集西北次海盆及其周边地区的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ESP)、海底地震仪(OBS)、多波束和海陆联测等地震调查数据,详细获得其水深、基底、莫霍面的深度数据.根据热重力均衡方法精细计算得到南海西北次海盆及其周边地区的岩石圈基底埋深,结果表明其深度范围在25~110km之间,在海盆区最浅埋深为25~60km,陆缘增加至60~110km.其中,西沙海槽的南、北两侧的岩石圈结构明显对称,展现出具有夭折裂谷特点的岩石圈深部结构和热状态.中沙海槽和中沙海台的岩石圈基底埋深从60km向西南方向增加到70km,与地表形态一致.珠江海谷西侧岩石圈基底埋深在60~80km,该区岩石圈厚度的减薄与断层、凹陷的分布和岩浆活动有关.西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岩石圈基底埋深均小于60km,最薄小于46km.结合大洋钻探、地震探测和浅部地形表明,南海西北次海盆的成熟洋盆范围位于岩石圈基底埋深在46km等深线以内的区域,海盆周围的裂谷和离散地块的演化过程,同时受到浅部构造运动和深部热物质活动的控制,其岩石圈结构表现出强烈不均一性.
王晓芳黄海波黄海波任自强许鹤华赵中贤
关键词:岩石圈厚度
上地幔含水量对海底扩张过程中洋壳厚度的影响:数值模拟
水广泛存在于名义无水矿物中,是地幔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地球动力学模拟中,前人的数值模型多考虑扩张速率、地幔潜热和地幔源成分对洋壳厚度的影响,然而对地幔含水量这一重要参数关注较少。为了探究上地幔含水量对海底扩张过程中洋壳...
邵佳许鹤华谌永强施小斌王晓芳
文献传递
一种耦合沉积作用的盆地沉降史模拟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岩石圈拉伸模拟构造沉降中未考虑沉积充填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耦合沉积作用的盆地沉降史模拟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方法在岩石圈有限拉伸模拟中增加考虑了充填沉积物热披覆效应对基底构造沉降量的影响...
赵中贤颜文王晓芳姜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