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芬
- 作品数:178 被引量:5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Ki-67和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Ki-67与PCNA两种增殖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特点及二者的差异性问题。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进行Ki-67及PCNA染色。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析细胞核的荧光阳性面积,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NA的核阳性面积明显大于Ki-67。二者的阳性面积呈正相关。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PCNA抗原表达较强,几乎涵盖了所有Ki-67的增殖信息,二者对增殖情况的反映各具特点。
- 王玉王晋芬
- 关键词:乳腺肿瘤KI-67PCNA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miR-320d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miR-320d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有随访资料的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 62例石蜡标本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免疫标记检测,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采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320d表达验证.将1 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2例DLBCL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miR-320d表达水平是non-GCB型的3.43倍(P=0.034).miR-320d在对照组的表达量是DLBCL的5.65倍(P< 0.001).单因素分析示DLBCL中miR-320d低表达组总生存期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示62例DLBCL中,miR-320d低表达(RR=2.434,95%CI1.148~5.159,P=0.020)为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miR-320d表达下调预示DLBCL预后不良.
- 武鹏艳郗彦凤王晋芬
- 关键词:预后
- 几种抗原修复方法研究被引量:9
- 1997年
- 由于常规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理过程造成的抗原封闭与结构改变,限制了一些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为了恢复组织的抗原性,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阳性率,我们应用高压锅,微波炉和胰蛋白酶分别对石蜡切片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一些抗体过去只能用于冰冻切片,经前处理后可用于石蜡切片,一些抗体的敏感性增强,经高压锅处理的免疫染色重复性较微波炉处理得好,个别抗体适用于酶消化。总之,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适当的前处理方法。
- 王晋芬田相义丛娟殷卫东张景文龚方纯
- 关键词:抗原修复抗体免疫组化
- WHO淋巴瘤分类第四版再版(2016)瞻望
- 自2004年的Real分类作为国际通用的淋巴瘤分类以来,随着临床治疗、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淋巴瘤的分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有幸聆听了2014年Steven H.Swerdlow教授在第三十届国际病理会议...
- 王晋芬
-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类型
- 乳腺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TOP2A)和蛋白的表达及与HER2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显色原位杂交(CISH)和免疫组化(IHC)法分别分析96例(曾检测过HER2基因状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组织中TOP2A基因扩增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组织标本中TOP2A蛋白阳性表达52例(54.17%),TOP2A基因扩增26例(27.08%)。52例TOP2A蛋白表达阳性组中,17例(32.69%)出现TOP2A基因扩增;44例TOP2A蛋白表达阴性组中,9例(20.45%)出现TOP2A基因扩增。TOP2A基因扩增率与TOP2A蛋白表达阳性率及二者一致性比较,有显著差异(Kappa值为0.12,P﹤0.005)。59例HER2基因扩增病例中,26例(44.07%)TOP2A基因同步扩增;37例HER2基因无扩增病例,TOP2A基因也全部无扩增。结论 TOP2A基因与其蛋白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以TOP2A基因检测指导临床选择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治疗可能更为合理。TOP2A基因扩增主要存在于HER2基因扩增患者中。
- 王跃华李建民李丽孙瑞芳高宁高晋南王晋芬
- 关键词:乳腺癌显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 标志物microRNA-223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hsa-miRNA-223(miR-22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及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45例DLBCL进行CD2...
- 王晋芬姚晓香王跃华高宁
- 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及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CD56,CD95(Fas),Ki-67,p53,bcl-2,HMB45和S-100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中的表达,以提高黏膜无色素性恶黑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为临床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48例黏膜无色素性恶黑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HMB45与S-100的阳性率分别是100%和85.4%(41/48)。CD56的阳性率为91.6%(44/48),在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5的阳性率为85.4%(41/48),其中在1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达100%。Ki-67与p53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和58.3%(28/48),Ki-67的阳性分布与CD95基本一致。bcl-2的阳性率为39.6%(19/48)。p53和bcl-2在恶黑中的表达阳性率与CD9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在恶黑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CD95与Ki-67的表达对判断恶黑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王丽霞米哲涛殷卫东王全红王晋芬
- 关键词: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
- CD68、cyclin D1蛋白和bcl-6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CD68、cyclin D1蛋白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患者石蜡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CD3、CDl0、CD20、CD68、cyclinD1、bcl-6、MUM1、SOX-11免疫标记,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应用统计软件分析CD68蛋白、cyclin D1蛋白、bcl-6基因、化疗方案及各临床因素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分别以GCB型、non-GCB型免疫表型和CHOP、R-CHOP化疗方案分组,比较疗效差异。结果105例患者中GCB型19例(18.1%),non-GCB型86例(81.9%),CD68高表达18例(17.1%),cyclin D1高表达36例(34.3%)。bcl-6基因重排21例(21.9%),CD68高表达、cyclinD1高表达与bcl-6基因重排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临床分期I~Ⅱ期、IPI评分0~2分、乳酸脱氢酶(LDH)〈245 IU/L、GCB型、R-CHOP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较好(P〈0.05),性别、原发部位与预后无相关关系(P〉0.05)。CD68、cyclin D1高表达、bcl-6重排者预后不良(P〈0.05);分层结果显示GCB型或non-GCB型CD68高表达对比同种免疫表型组都具有较差的预后,non-GCB型时cyclinD1高表达和bel.6基因重排的预后不佳(P〈0.01,P=0.02);治疗方案分层分析得出,在使用CHOP方案治疗时,CD68、eyclinD1高表达预后较差(P〈0.05),R-CHOP方案时,CD68、cyclinD1高表达与总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和0.168)。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CD68高表达(P=0.026)、cyelinD1高表达(P=0.003)及LDH高水平(P=0.005)为各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CD68、cyclinD1高表达和bel-6基因重排提示预后差,CD68、cyclinD1蛋白和bel-6基因可以�
- 梁晓杰王晋芬白纬孙瑞芳
- 关键词:淋巴瘤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BCL-6
- 3q27-3q29相关的p63蛋白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3q27-3q29相关的p63蛋白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2例DLBCL与1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HL)中p53蛋白和3q27-3q29相关的p6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 p53、p63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和56%,在R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13%,p53、p63蛋白在DLBCL与RHL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63蛋白的表达在Ⅰ+Ⅱ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3%和41.4%,在Ⅲ+Ⅳ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63蛋白的表达在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和28%,在非GCB型(non-GCB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06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和发病部位等无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p6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629,P〈0.05).p53、063蛋白表达阴性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组(38%:6%,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63可能作为癌基因与p53共同参与了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在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联合检测p63蛋白和p53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DLBCL预后指标之一.
- 陈振文王晋芬王国平张宏伟刘冬梅徐义荣张朝霞田林
- 关键词:基因P53P63免疫组织化学
- Bcl-2和P16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Bcl-2、P16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Bcl-2、P16蛋白在74例食管鳞癌、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43.5%、66.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1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0.4%、20.3%、20.3%,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上皮内瘤变组和食管鳞癌组之间P1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与P1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起作用,P16缺失出现在食管癌发生的早期阶段。Bcl-2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检测P16和Bcl-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 杨宣琴王晓娟孙瑞芳昝丽坤王晋芬廉建红徐树明
- 关键词:癌前状态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蛋白质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