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霞

作品数:29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细胞
  • 4篇晶状体
  • 3篇上皮
  • 3篇内障
  • 3篇基因
  • 3篇角膜
  • 3篇白内障
  • 2篇蛋白
  • 2篇选择性激光小...
  • 2篇眼科
  • 2篇氧化应激
  • 2篇再灌注
  • 2篇上皮细胞
  • 2篇手术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年龄
  • 2篇年龄相关

机构

  • 26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延安市人民医...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王春霞
  • 17篇张劲松
  • 14篇于紫燕
  • 10篇赵宇
  • 6篇阎启昌
  • 5篇孙琦
  • 4篇马立威
  • 2篇王欣玲
  • 2篇陈琳琳
  • 2篇赵江月
  • 2篇刘洋
  • 2篇冯莉
  • 2篇孙凯建
  • 2篇陆博
  • 2篇周文凯
  • 2篇冯秀琴
  • 1篇邱辉
  • 1篇董鸿铭
  • 1篇姚长义
  • 1篇李洪阳

传媒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光眼致病基因OPTN在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内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OPTN在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探讨OPTN和NRL(neural retina leucine zipper)两蛋白相互的作用。方法制备正常Wistar大鼠的视网膜冷冻切片,用抗OPTN抗体、抗NRL抗体和抗CRX抗体分别进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在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细胞内节(IS)、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IPL)和内核层(INL)中均观察到抗OPTN抗体不同强度的荧光信号。光感受器细胞内的荧光信号主要在细胞质内,而细胞核内未见染色,且具有视锥细胞特征的细胞未被抗OPTN抗体染色。结论 Optn(OPTN的大鼠同源基因)在除视锥细胞以外的光感受器细胞高表达。
王春霞杨德琪赵宇于紫燕阎启昌张劲松
关键词:OPTINEURIN免疫荧光染色光感受器
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疾病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呼吸内科疾病护理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总结教学查房的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7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5例,均进行为期6周的带教,定期进行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查房,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查房,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查房的满意度。结果PBL组实习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教学查房满意度为100%(35/35)。对照组实习护生的带教满意度为71.4%(2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疾病教学查房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通过教学查房,充分调动实习护生主动学习能力,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冯秀琴王春霞
关键词:PBL教学法呼吸内科疾病教学查房护理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
改良埋藏缝线法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退行性睑内翻又称老年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眼睑,是睑缘部因年龄增长向眼球方向卷曲导致角膜上皮损伤的疾病。主要原因是下睑缩肌的垂直向松弛及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内眦韧带的水平向松弛[1]。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手术矫正方法,缝线法有原田-河本法、连续缝线法及一些改良法;切开法有Hotz法、Fox法和Wheeler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等[2]。埋藏缝线法手术简单,术后反应少,但复发率较高。
刘洋李海辉赵宇王春霞
关键词:睑内翻下睑皮肤内眦韧带下眼睑手术矫正睑缘
3种小鼠晶状体组织石蜡切片固定液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3种固定液对小鼠晶状体组织石蜡切片的影响,优化小鼠晶状体组织石蜡切片固定方法。方法选取3种常用固定液(改良Davison’s固定液、传统Davison’s固定液和10%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小鼠晶状体组织,并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传统Davison’s固定液固定的晶状体组织切片无碎裂,改良Davison’s固定液固定的晶状体组织中央区碎裂。改良Davison’s固定液和传统Davison’s固定液固定的小鼠眼球外形均无明显变形和收缩,未见明显的视网膜脱离,镜下视网膜组织结构完整清晰,各层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裂隙,染色鲜艳。采用10%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的小鼠眼球壁组织发生严重皱缩,晶状体组织皱缩,空隙和空泡形成。结论传统Davison’s固定液固定的小鼠眼球晶状体组织石蜡切片质量效果优于改良Davison’s固定液和10%中性甲醛固定液。
于紫燕王春霞孙琦赵江月张劲松
关键词:石蜡切片固定液晶状体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激素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全身激素用药引起的激素性青光眼8例8眼进行房角全周SLT,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5~74(平均65)岁。激素的持续用药时间为11.5±3.3a,给药开始6.2±2.9a后眼压开始上升,使用2.9±0.5种类的抗青光眼药局部点眼。SLT术后继续点眼治疗和激素口服。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26.8±5.1mmHg,SLT术后1mo为20.2±3.2mmHg,术后3mo为17.6±2.2mmHg,术后6mo为16.1±1.4mmHg。各时点的眼压值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SLT对于全身激素用药继发的激素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赵宇王春霞许军于紫燕张劲松
关键词: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激素性青光眼ND:YAG激光
棘阿米巴角膜炎6例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总结6例因配戴角膜接触镜(CL)引起的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成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25岁)均配戴CL(1例硬性CL,5例软性CL)。其中5例以角膜剧烈疼痛为主诉就诊。4例初次眼科检查时确诊假树枝状角膜炎,2例表现为放射状角膜神经炎和环状基质混浊。所有病例进行角膜刮片培养并确诊棘阿米巴感染。5例立即开始0.02%氯己定联合抗真菌滴眼液滴眼治疗,最终矫正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范围为0.5~1.5。另外1例未能及时治疗,角膜炎症状恶化,视力下降为手动,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手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到0.6。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早期阶段及时应用0.02%氯己定联合抗真菌药物滴眼可提高疗效,避免不必要手术,并产生相对较好的最终视力。
王春霞赵宇于紫燕张劲松
关键词:氯己定角膜接触镜
nm23-H1与Tiam1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睑板腺癌组织中nm23-H1及Ti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睑板腺癌标本34例及癌旁正常组织34例,应用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检测nm23-H1和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观察其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其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nm23-H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am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及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nm23-H1及Tiam1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率具有相关性,在复发的睑板腺癌中nm23-H1及Tiam1表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nm23-H1和Tiam1表达水平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Tiam1高表达提示睑板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孙凯建陈琳琳王春霞
关键词:NM23-H1TIAM1睑板腺癌
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使用丝裂霉素C(MMC)的羊膜移植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羊膜移植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并经半年以上随访的复发翼状胬肉患者42例42眼,年龄26~74岁,观察期6~24个月。根据病例记载,对翼状胬肉有无复发、手术前后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和睑球粘连、手术至复发的时间、术前既往手术次数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眼经长期随访观察,3级大胬肉的30眼中29眼(97%)未确认复发或复发后形成较小的胬肉,复发程度得到控制。同时,术前伴有睑球粘连和眼球运动障碍的病例术后分别有47%(17眼中8眼)和56%(25眼中14眼)得到改善。复发多见于术后6个月内,术后1年以上复发的仅有1例。在复发的8眼中有3眼(38%)需要再次手术。结论本术式未联合应用MMC,在过去反复多次手术病例的81%中有效防止了复发。即使在复发的病例中胬肉的大小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仍有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本术式也有一定的局限。存在重度睑球粘连和眼球运动障碍的病例有必要考虑联合MMC的术式。另外,应在根据客观检查判断睑球粘连和眼球运动障碍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复视这一主观检查作为术式选择时的指标。
赵宇刘洋王春霞于紫燕阎启昌
关键词:羊膜翼状胬肉结膜瓣移植睑球粘连
与NRL相互作用所必需的OPTN结合区域的确定
2014年
背景视神经蛋白(OPTN)基因是青光眼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的致病基因,在眼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最多。我们先前的研究分离出与OPTN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确定其中之一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致病基因——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转录因子,即神经视网膜亮氨酸(NRL)拉链,并证实OPTN和NRL两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目的确定与NRL相互作用所必需的OPTN蛋白结合区域。方法构建一系列带FLAG标签的OPTN部分片段缺失质粒,分别与带血凝素标记的NRL(HA—NRL)共转染HeLaS3细胞。用抗HA和抗FLAG标签抗体分别对细胞质和细胞核提取物进行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blot检测,分析两蛋白质问的相互结合方式,以确定NRL与OPTN蛋白的结合区域。结果在OPTN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缺失区域质粒转染细胞的细胞核组分中均检测出血凝素标记的NRL(HA-NRL)免疫共沉淀条带,但在第四缺失区域质粒中不产生此HA—NRL条带。从所有缺失质粒及全长OPTN质粒转染细胞的细胞质组分中均未观察到NRL条带。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OPTN和NRL在HeLaS3细胞核内的相互作用,并明确其蛋白结合区域。在共表达NRL和OPTN的HeLaS3细胞中,Flag-OPTN可与HA-NRL相互结合,且OPTN的尾端区域(423-577)是结合NRL所必需的。
王春霞董鸿铭赵宇阎启昌张劲松
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降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0例37眼进行SLT。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13)岁。有晶体眼20眼,假晶体眼17眼。病种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8眼,正常眼压青光眼6眼,囊膜性青光眼3眼,随访病程均超过3个月,平均8.6个月。Nd:YAG激光斑打击在下方180°范围的小梁网,激光点数约70~90点。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21±5)mm Hg,术后3个月为(16±5)mm Hg,术后6个月为(15±4)mm Hg。眼压下降率在20%以上的有20眼(54%),20%以下的17眼(46%)。无明显效果的6眼(16%)再次追加SLT,3眼(8%)行小梁切除术。SLT治疗前应用2种以下滴眼液点眼的病例比3种以上的病例可获得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 SLT治疗青光眼安全且有降眼压的效果。眼压较高的青光眼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可先考虑SLT治疗。
赵宇王春霞于紫燕张劲松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高眼压激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