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韬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心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角膜
  • 6篇细胞
  • 4篇膜炎
  • 4篇结膜
  • 3篇调节性
  • 3篇异基因
  • 3篇节性
  • 3篇结膜炎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3篇角膜移植
  • 3篇反应性
  • 3篇变态反应
  • 3篇变态反应性
  • 3篇变态反应性结...
  • 2篇滴眼
  • 2篇滴眼液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机构

  • 2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1篇王文韬
  • 17篇徐建江
  • 12篇王欣
  • 9篇王艳
  • 9篇乐琦骅
  • 7篇洪佳旭
  • 6篇孙兴怀
  • 4篇赵峰
  • 4篇朱文卿
  • 4篇庄宏
  • 2篇郑天玉
  • 2篇王杰
  • 2篇冯晓源
  • 2篇吴灵捷
  • 2篇唐作华
  • 2篇钱雯
  • 2篇肖泽彬
  • 2篇钟玉凤
  • 2篇王容
  • 1篇杨伯齐

传媒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2014第十...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Treg细胞和Th17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ATRA)对受体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
乐琦骅王欣王文韬徐建江
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价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评价。方法对90例(180只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一组,单用0.05%依美斯汀滴眼液;B组:对照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C组:试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三组每种用药均为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d、4d、7d、14d随访,评估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与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分泌物、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球周组织水肿等体征,评价有效率及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眼部不适及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的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6.7%、56.7%与60.0%,第4天分别为20.0%、100.0%与96.7%,第7天分别为53.3%、100.0%与100.0%,第14天分别为73.3%、100.0%与100.0%。治疗第14天治愈率分别为10.0%、73.3%与63.3%。两两比较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A组与B组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与C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B组与C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0.147、0.058、0.0405〉0,05)。各试验组未见用药后的眼部不适及副反应。结论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快速、有效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其中,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与同类进口滴眼液的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又经济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王欣赵峰徐建江王艳乐琦骅王文韬
关键词:非甾体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滴眼液透明质酸钠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angiopoietins家族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2008年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是角膜疾患的难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血管生成素(Ang)与其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该系统在血管生成与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眼科学界已取得一些新的关于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分析、归纳Ang家族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王欣王文韬徐建江洪佳旭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类受体信号传导角膜新生血管化
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评价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120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0.05%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试验组联合应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与0.05%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两组用药均为每日3次。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进行随访,评估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与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分泌物、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球周组织水肿等体征,评价有效率及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评分值在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20.30±4.69与12.53±4.12,第4天分别为16.85±3.95与5.93±3.06,第7天分别为12.00±4.26与3.07±3.19,第14天分别为9.45±5.28与1.40±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治疗7d后有效率分别为53.3%与100.0%,治愈率分别为6.7%与46.7%;治疗14d后有效率分别为73.3%与100.0%,治愈率分别为10.0%与73.3%,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未见明显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结论0.1%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治疗药物。
王欣赵峰徐建江乐琦骅王艳王文韬
关键词:非甾体类消炎药普拉洛芬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药物治疗
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只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型为角膜基质炎与角膜内皮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0.15%更昔洛韦凝胶,每日4次,以及0.1%氟米龙滴眼液,每日 3次;试验组使用更昔洛韦凝胶与氟米龙滴眼液滴眼,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更昔洛韦胶囊,每日3次,每次1000 mg,用药时间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1、2、4、6及8周随访,评估眼痛、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症状与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睫状充血、角膜炎症反应、角膜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等体征,评价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不适感与副作用.两组间症状与体征评分值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角膜知觉变化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症状(对照组10.70±3.61,试验组11.87±3.47)与体征(对照组13.83±3.74,试验组15.27±3.83)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Z=-1.269、-1.419,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总评分值分别为13.63±7.64、10.53±7.18、7.83±6.49、5.37±5.33及4.37±5.11,试验组分别为8.37±4.31、2.70±2.65、0.70±1.44、0.33±0.92及0.17±0.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2.801、-4.895、-5.260、-4.758、-4.292,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分别为50.0%、73.3%、86.7%、93.3%及96.6%,治愈率分别为0.0%、3.3%、16.7%、30.0%及43.3%,而试验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的有效率均为100.0%,治愈率分别0.0%、36.7%、76.7%、90.0%及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0、16.433、22.571、22.636、17.330,P<0.001).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与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7,P=0.448).试验
王欣徐建江乐琦骅王艳王文韬
关键词:角膜炎疱疹性更昔洛韦胶囊
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术后调节性T细胞与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研究。实验组以BALB/c(H-2^d)小鼠为受体、C3H/He(H-2^k)小鼠为供体,建立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对照组的受体与供体均为BALB/c,建立小鼠同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观察术后植片的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3d、7d、4周及8周各时间点角膜植片中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d、7d、4周及8周各时间点受体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Treg及CD103^+CD8^+Treg的表达变化;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与房水中自细胞介素10(IL-10)、IL-4、1干扰素(IFN—γ)及IL-1β的表达变化。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发生时间为7d至4周,平均存活时间为(14.79±1.02)d,对照组术后植片保持透明,观察期(8周)内未发生排斥反应,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4,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外周血CIN^+CD25^+Treg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分别为(3.36±0.29)%、(4.09±0.44)%、(5.44±0.35)%、(5.73±0.53)%,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0±0.39)%、(3.24±0.25)%、(4.20±0.45)%、(4.1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2.898、3.780、4.892,均P〈0.05),两组脾脏中CIN^+CD25^+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外周血内CD8^+CD103^+Treg的表达分别为(2.20±0.33)%、(2.79±0.57)%、(4.55±1.03)%、(4.31±0.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0.12)%、(1.10±0.19)%、(1.43±0.14)%、(2.10±0.14)%,差�
王欣乐琦骅洪佳旭徐建江孙兴怀王文韬庄宏
关键词:小鼠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调节性细胞因子类
双眼致盲后大鼠跨感觉通道重组的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双眼盲大鼠听、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验证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的产生。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内耳外淋巴注入0.4M Mn Cl2,24h后比较ME MRI表现,观察是否建立听觉代偿通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听觉代偿功能的产生。结果:ME MRI结果显示双眼盲大鼠双侧内侧膝状体、听皮质、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质的对比度均较正常大鼠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听皮质较显著(P<0.01),视觉中枢差异更加明显(P<0.001)。ME 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致盲4月后,ME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产生视听跨感觉通道重组(听觉代偿通路)。
王容肖泽彬唐作华冯晓源钱雯王杰吴灵捷钟玉凤王文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可塑性双眼盲
中国东部地区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分析
朱文卿王欣王文韬徐建江王艳
贝伐单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avastin)局部应用对小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碱烧伤建立CNV模型,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A组贝伐单抗1mg/mL每日点眼2次;B组贝伐单抗3mg/mL每日点眼2次;C组贝伐单抗5mg/mL每日点眼2次;D组0.1%地塞米松每日点眼2次;E组生理盐水每日点眼2次。分别于术后3、7、14d观察CNV情况并拍照。术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行CNV内皮细胞荧光标记,计算CNV所占全角膜面积的比例。结果各组CNV面积为A组(37.11±3.17)%、B组(29.75±3.56)%、C组(18.76±2.55)%、D组(20.91±2.75)%,E组(41.65±2.11)%。各组小鼠CNV面积依次为C组
赵峰徐建江郑天玉王欣林志荣李纲王文韬
关键词:贝伐单抗角膜新生血管眼部碱烧伤
环孢素眼液治疗继发性Sjogren综合征干眼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0年
Sjogren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眼部表现为泪液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SS患者的眼部组织病理学显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泪腺和结膜组织(以T细胞为主),而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进一步发现其角膜中央可见大量郎格尔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分布。S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庄宏马晓昀徐建江朱文卿王文韬王艳何琳萍
关键词:SJOGREN综合征继发性干眼环孢素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郎格尔汉斯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