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镜
  • 6篇胆管
  • 3篇胆管癌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胆总管
  • 3篇胆总管结石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逆行
  • 3篇逆行胰胆管
  • 3篇逆行胰胆管造...
  • 3篇内镜逆行
  • 3篇内镜逆行胰胆...
  • 3篇结石
  • 2篇胆道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胰胆管造影术
  • 2篇胰管
  • 2篇胰管支架

机构

  • 13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王忠辉
  • 15篇苏树英
  • 6篇张耿
  • 4篇蔡云峰
  • 4篇费凛
  • 3篇王军华
  • 2篇张萦斐
  • 2篇蒋鹏
  • 2篇许卓明
  • 1篇王峰杰
  • 1篇李杰原
  • 1篇郭健童
  • 1篇肖修林

传媒

  • 7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第二届中国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纳入的24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放置胰管支架,181例ERCP无胰管支架置入(传统治疗组).胰管支架组在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胰腺炎发病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治疗组.说明在ABP患者中临时放置小口径胰管支架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在病程早期帮助逆转病情进展,还可以改善此类患者总体疗效和预后.
张耿费凛苏树英许卓明蔡云峰王军华王忠辉蒋鹏张萦斐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胰腺炎并发症胰管支架血淀粉酶进食时间
449例内镜下不同取石方式去除10mm以内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不同取石方式去除10 mm以内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选用不同的取石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行ERCP去除10 mm以内胆总管结石的44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取石方式不同,分为网篮联合球囊组(161例)、单纯球囊组(94例)和单纯网篮组(194例),比较三组在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结石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网篮联合球囊组、单纯球囊组和单纯网篮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5%、94.7%和91.2%,网篮联合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单纯网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篮联合球囊组、单纯球囊组和单纯网篮组内镜取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4.9%、19.1%和9.8%,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4.3%、6.4%和3.1%,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6%、2.1%和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篮联合球囊组、单纯球囊组和单纯网篮组其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9%、4.3%和7.7%,网篮联合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单纯网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比较网篮联合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其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清除率(97.5%vs.94.7%),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4.9%vs.19.1%),胰腺炎发生率(4.3%vs.6.4%),出血发生率(0.6%vs.2.1%),胆总管结石复发率(1.9%vs.4.3%),网篮联合球囊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稍高于单纯球囊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结石复发率稍低于单纯球囊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内镜下去除10 mm以内胆总管结石时,选用网篮取石联合球囊廓清胆道对比单纯网篮或球囊治疗增加了一种取石器械,增加了手术步骤和时间,也增加了手术费用,但其具有较高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较低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较低的远期结石复发率,从患者
王忠辉王维春张耿苏树英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网篮
eIF4E与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是最重要的翻译起始因子,在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eIF4E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相比较,发现很多恶性肿瘤和肿瘤旁组织中eIF4E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研究发现,eIF4E通过多方面调控恶性肿瘤相关mRNAs的翻译,包含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激活原癌基因、血管形成、增强自分泌、细胞存活、侵袭及与细胞外环境的交通。eIF4E与肿瘤的密切关系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更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共同靶点和肿瘤发展与预后的预测因子。
王忠辉苏树英
关键词: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肿瘤
短5Fr胰管支架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困难胆管插管病例中置入3 cm长5Fr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需行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插管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预防性放置短5Fr胰管支架,将其随机分为胰管支架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腹痛情况、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在胰管支架组中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腹痛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 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3 cm长5Fr胰管支架置管成功率高,自发脱落率很高、并发症少,减少再次行内镜取出支架的概率。结论短5Fr胰管支架留置在内镜困难胆管插管中的运用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又能有效地降低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王忠辉苏树英张耿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管支架胰腺炎
内镜下肝门部胆管癌单、双支架引流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双支架引流治疗不能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将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引流组(52例)和双支架引流组(50例),比较术后疗效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双支架组操作成功率低于单支架组,但术后黄疸消退较快,有效引流率较高,亦发生了较高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支架中位通畅期双支架组明显优于单支架组,而生存期两治疗组没有差异。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进行有效操作,放置双支架较单支架更有效降低黄疸,延长支架通畅期,减少患者病程中入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苏树英王忠辉张耿费凛李杰原肖修林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引流塑料支架双支架
eIF4E与肿瘤研究进展
真核细胞中,翻译的调节在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翻译的调节首先出现在起始阶段,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是...
王忠辉苏树英
关键词:真核细胞肿瘤治疗活性调控
文献传递
经ERCP途径获取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与目的:胆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处理不及时可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的种类及药敏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胆道疾病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获取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胆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因胆道疾病行ERCP并进行胆汁培养和药敏检测的1141例病例资料,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对患者胆汁中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对胆石患者和非胆石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胆汁培养共分离出7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88株(65.5%),革兰氏阳性菌195株(26.2%),真菌62株(8.3%)。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33.4%,12.6%和8.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对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在2016—2019年间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变化。胆石患者发生胆道细菌感染比例高于非胆石患者(67.5%vs.58.8%),但非胆石患者更容易出现抗生素耐药。结论:胆道感染细菌的菌种构成和耐药情况均处在动态变化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以胆汁培养与药敏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同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张耿王军华苏树英费凛王忠辉
关键词:胆道疾病胆汁细菌细菌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在高位胆管恶性梗阻中的临床总结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高位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4月168例高位胆管恶性梗阻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引流率、并发症发生率与30天死亡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168例患者中148例成功通过ERCP置入塑料或金属支架,其中13例联合PTCD途径反向导丝与ERCP对接的会师技术置入,成功率88.1%;另外20例行两种处理方法仍未能成功,改行PTCD外引流;有效引流率为91.9%,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总的支架有效时间59天,总的中位生存时间248天。结论高位胆管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内镜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操作,减少并发症,是临床内镜医生应重视的问题。
张耿苏树英费凛王忠辉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姑息治疗双支架
经皮穿刺双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自发性破裂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双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自发性破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皮穿刺双置管引流治疗的9例细菌性肝脓肿自发性破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8~66岁,中位年龄51岁。6例发生在肝左叶,3例肝右后叶;脓肿破裂导致膈下脓肿5例,肝左外叶-胃间隙脓肿2例,右侧膈下-右侧结肠旁沟脓肿2例;均采用经皮肝内脓肿及肝周腹腔脓肿双置管引流治疗,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9例肝内脓肿均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1条8 F引流管,8例肝周腹腔脓肿各置入1条10 F引流管,1例患者肝周腹腔脓肿置入2条10 F引流管。肝内脓肿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14.2±3.9)d,肝周腹腔脓肿引流管放置时间(5.0±0.7)d。9例患者均成功治愈,随访6个月,无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双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自发性破裂简便、安全、可行,避免了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尤其适用于腹腔脓肿局限者。
王忠辉王峰杰苏树英
关键词:肝脓肿引流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口切开并放置塑料支架分期治疗巨大或多发胆总管结石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Ⅰ期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口切开并放置塑料支架解除梗阻,一月后再Ⅱ期取石,分期治疗巨大或多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首次行ERCP治疗的72例直径≥20mm或结石数量≥3粒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一期ERCP放置支架,1月后二期取石,n=36);对照组(一期治疗组,n=36)。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术后结石清除率,ERCP后胰腺炎(PEP)、重症胰腺炎发生,术后出血、胆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结石清除率方面观察组34例(94.4%)与对照组31例(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RCP术后胰腺炎1例,对照组有8例(P<0.05);观察组无重症胰腺炎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1例发生术后出血,对照组则有6例发生(P<0.05);观察组没有发生术后胆道感染,对照组发生5例(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并放置塑料支架分期取石术治疗巨大或多发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王忠辉张萦斐苏树英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塑料支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