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徐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张掖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胶原酶结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2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DSA透视定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盘内注射臭氧术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卧位及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218例患者,优163例,良32例,可16例,差7例;优良率为89.4%,有效率为96.8%。本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胶原酶结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疗效更好,同时安全、费用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疗效。
- 刘新惠钱军钱耀文田永山王徐龙吴智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臭氧髓核溶解术护理
- 肃南地区急诊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
- 2008年
- 外伤是急诊科常见的病症,开展外伤预防医学的前提是进行外伤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探索其流行病学规律,为外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现将肃南县医院及全县7所乡镇卫生院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接诊的外伤病人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钱军钱耀文朱兴仁龚铁军王徐龙田玺民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急诊外伤乡镇卫生院外伤病人急诊科
- 腓肠内侧动脉为蒂双叶肌皮瓣移植术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为蒂的双叶肌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腓肠内侧动脉为蒂的双叶肌皮瓣移植修复8例小腿近侧2/3胫前区软组织缺损(小腿上1/3有5例,中1/3有3例)。供区行一期中厚网孔状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8例患者经腓肠内侧动脉为蒂的双叶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总体疗效较满意。供区游离植皮和双叶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发生受区小的皮缘表浅感染,经伤口换药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4个月至3年(平均2.2年月),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受区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带蒂双叶肌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肌瓣较薄等优点,适宜于修复小腿近侧2/3软组织缺损。
- 张功林陈克明龚铁军尹克军陈多平王徐龙
- 关键词:肌瓣穿支皮瓣带蒂移植
- 膝表面置换术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和骨性膝关节炎的应用和比较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RA)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方法自2010-01—2012-04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68例(84膝)膝关节疾患,按照疾病类型分为OA组和RA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HSS单项评分及总分等。结果术后68例(84膝)获得平均47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人工膝关节假体脱位。O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显著低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个月疼痛和HSS总分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年和3年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单项评分和HSS总分均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及RA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与OA相比,RA患者术后近中期疗效相对较差,但远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王徐龙李旭伟龚铁军钱军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
- 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激光汽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激光汽化术结合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5例患者,优49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8%,有效率为96.9%;本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激光汽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疗效更好,同时安全、费用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 钱军钱耀文龚铁军田永山王徐龙吴智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 胃肠大息肉分期分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体会(附18例分析)
- 2002年
- 我院2001—02/2002—02诊断胃肠大息肉(>2cm),经分期分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吴孝永赵春明盛小艳王徐龙
- 关键词:息肉电切治疗高频电凝胃肠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对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2000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自体移植患者与异体移植患者治疗后Lysholm、Tegner、IKDC200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移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2.6±7.4)rain,术后3例出现膝关节积液,发生率为9.68%。患侧术膝活动度均〉135。;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均无异常。结论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优点是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未断裂韧带的功能,又可对部分柬损伤韧带进行重建,从而达到功能恢复完全、恢复时间短的效果。
- 王徐龙龚铁军王耀华
- 关键词:关节镜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与部分切除对骨密度及下肢力线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与部分切除对骨密度及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单侧外侧半月板损伤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进行关节镜下单侧半月板全切术,观察组50例则实施关节镜下单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周围骨密度及下肢力线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侧膝关节周围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1.42±0.15)g/cm2vs(-2.54±0.36)g/cm2,P<0.01],观察组患侧下肢力线显著优于对照组[(8.51±1.24)mm vs(13.52±1.31)nm,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尽量保留半月板,避免实施全切术,以减少对膝关节周围骨密度和下肢力线的影响。
- 王徐龙
- 关键词:膝关节镜半月板全切部分切除骨密度下肢力线
- 髂前上棘两点定向定位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 2015年
- 目的:分析髂前上棘两点定向定位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1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复合前倾角,治疗组应用髂前上棘两点定向定位法,对比两组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2.34±3.4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33±2.34)分,P<0.05。结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盆骨中髂前上棘两点较为固定,利用髂前上棘两点所建立的平面与线进行直视手术操作,安全、可靠。
- 王徐龙
- 关键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骨筋膜室综合征误诊5例报告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佳切开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9月收治的21例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6.2%,5例患者因处理不当而恶化。结论:筋膜切开术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宁早毋晚,高度怀疑时可做预防性切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李旭伟王徐龙钱耀文朱兴仁
-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