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儒
- 作品数:34 被引量:22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新型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减少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辐射暴露的前瞻性研究
- 目的:本研究使用一种新型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装置取代以往手动推注骨水泥,探讨其在减少PKP术中辐射暴露方面的作用.方法:将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组(A组)与手动推注组(B组).两组...
- 郑召民王建儒李秉学刘辉王华李泽民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单侧双通道镜下置入超大型号笼架椎间融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介绍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置入超大型号笼架椎间融合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经验。[方法]术前测量行走神经根与出口神经根之间的距离,选择>16 mm的一侧为入路侧。术中透视定位,建立同侧的内镜与工作两个通道。镜下切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椎间盘,至终板下骨。再次测量神经根间距离,选择合适的超大型号笼架。牵开保护神经根,镜下配合透视,椎间植骨,置入笼架,经皮双侧椎弓钉固定。[结果]患者,男性,49岁,腰椎MRI示L_(4/5)椎间盘巨大突出伴椎管狭窄。手术顺利完成,时间为135 min,术后安返病房。置人笼架型号为12mm×6mm×40mm;术后引流量20ml;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下肢VAS评分从术前7分改善至2分,J0A评分从术前12分改善为22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MRI示内固定在位,椎管、神经根减压满意。[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置人超大型号笼架技术可行,并取得良好的初步结果,但对手术经验及学习曲线具有一定的要求。
- 吴鹏张国民王建儒王旭光蔡春雨
- 关键词:手术技术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病变的Meta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检索的主题词为“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或mini-open)、开放(open)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检索时间和语言未作限制。纳入关于微创与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病变的对照研究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来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特征描述。利用Review Manager 5.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手术相关性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放射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发症,翻修手术例数和末次随访融合率。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5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仅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437例,微创组691例,开放组746例。质量评价提示纳入文献均属高质量队列研究(NOS评分5~9分)。微创TLIF与开放TLIF比较,前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后者(P〈0.01);术后3d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改善优于后者(P〈0.00001);术中放射时间明显多于后者(P〈0.0001);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翻修手术率、末次随访融合率、术后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TLIF相比,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早,术后腰背痛程度较轻的优势,且术后下肢痛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术中放射时间较长。
- 丁文彬郑召民王建儒王华刘辉
- 关键词:开放手术单节段META分析
- 大鼠正常与退变性髓核突出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正常与退变髓核突出对大鼠疼痛阈值以及背根神经节中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椎间盘退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19)、正常髓核(N-NP)组(n=16)和退变髓核(P-NP)组(n=19)。对P-NP组大鼠利用尾椎椎间盘纤维环穿刺的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取出N-NP组和P-NP组大鼠自体的正常髓核与退变髓核组织,置于手术显露后的腰5左侧神经根处,建立髓核突出致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采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术前1天,术后1、4、7、10、14、21天机械刺激阈值与热刺激阈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术后第4、14天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NF-α的表达。结果行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后2周,组织学与MRI检查均证实椎间盘组织发生明显退变。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动物未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N-NP组和P-NP组大鼠机械性刺激阈值均显著下降,该痛觉过敏现象持续至术后2周消失;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退变髓核所致机械性刺激阈值下降程度更为严重。各实验组均未发生热刺激阈值的规律性变化。术后第4、14天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中未见TNF-α明显表达,而正常及退变髓核组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大鼠尾椎纤维环穿刺是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发生退变的髓核组织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加重,提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释放的炎症因子在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张奎渤张加芳郑召民刘辉张劲军王建儒王太平刘先国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脊神经根疼痛肿瘤坏死因子Α
- 脊柱-骨盆曲线和谐角在脊柱畸形矢状面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脊柱一骨盆曲线和谐角(curveharmonyangle,CHA)在量化矢状面相邻弯曲间相关性的作用,并评估其用于评价脊柱畸形矢状面平衡的可行性。方法收集93名正常志愿者及95例脊柱畸形患者(包括退变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常见脊柱-骨盆矢状面局部参数和整体参数,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测量脊柱-骨盆曲线和谐角,包括颈胸和谐角(cervical-thoracicangle,CTA)、胸腰和谐角(thoracic.1umbarangle,TLA)和腰骶和谐角(1umbar.sacralangle,LSA),比较正常人及不同畸形患者间CHA的特征性改变。根据Schwab.SRS成人脊柱畸形分型矢状面参数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矢状面平衡状态下CHA的改变,以检验CHA评价脊柱畸形矢状面平衡的可行性。结果正常志愿者与各类型脊柱畸形患者常用脊柱骨盆参数呈现典型改变。CHA在不同类型的脊柱畸形中呈特征性改变。与正常组比较,退变性脊柱侧凸组与强直性脊柱炎组均表现CTA与LSA减小、TLA增大,且强直性脊柱炎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特发性侧凸组仅TLA减小,而CTA及LSA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面代偿平衡组较平衡组有较小的LSA,失衡组较平衡组有较小的CTA与LSA和较大的TLA,CHA能反映各代偿阶段的特征性改变。结论CHA可用于量化描述矢状面相邻弯曲间的关系。正常人、各类型脊柱畸形、以及不同平衡状态下CHA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用于临床矢状面平衡及畸形矫正效果的评估具有可行性。
- 刘辉郑召民李思贝张奎渤王建儒王华锋王华李泽民杨豪
- 关键词:脊柱弯曲放射摄影术
- L_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其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5月间79例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LSA、LL、PI、PT、SS、L5I及SVA等),在腰椎MRI的矢状位T2WI图像中观察L4/L5及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等级。分别按滑脱程度的不同、PI的大小以及L5/S1椎间盘退变的等级不同进行分组对比。[结果]与L5滑脱程度〈25%组相比,滑脱〉25%组的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更重;两组L4/L5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PI大小进行分组,大PI组的L5/S1椎间盘退变等级与小PI组或正常PI组相比均更重。按L5/S1椎间盘退变不同等级进行分组,中重度退变组的LSA明显小于无退变组,而PI、PT、SS和L5I值均明显大于无退变组。三组的LL及S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L5/S1椎间盘退变的等级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张奎渤刘辉王建儒于兵陈涛郑召民黄宗文
-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间盘退变
- 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3年
- 非特异性腰痛缺乏明确的特异性病理表现,约有85%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无法得到一个精确的病理解剖学诊断。84%的人群一生中曾有过腰痛的症状,而慢性腰痛的发病率为23%,其中11%-12%人群因此身患残疾或瘫痪。美国审计总署调查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与腰痛相关的医疗花费增长非常迅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
- 杨豪王建儒郑召民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病理解剖学病理表现慢性腰痛
- 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167例脊柱畸形患者行后路内固定矫形术,11例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男3例,女8例,年龄14.6±4.7岁(11~27岁);其中早发性感染(术后90d内)9例,迟发性(术后90d后)感染2例。9例早发性感染患者中,伤口渗出液或在B超引导下深层穿刺取脓液细菌培养阳性6例,其中2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例为大肠杆菌;另3例培养阴性者,依据伤口脓性渗液、持续胀痛及术中大量脓性积液而诊断为早发性切口深部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患者分别于矫形术后7个月和10个月时因腰背部持续性疼痛不适,经MRI检查提示切口深部积液形成,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值而确诊,清创术时取内固定旁组织细菌培养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均行彻底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同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9例早发性感染经一期切口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及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愈合,感染获得控制,内置物得以保留;随访13.5±5.8个月(6~36个月),无内置物松动及感染复发迹象。2例迟发性感染经多次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及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仍无法控制感染,于矫形术后1年时取出内置物后治愈,取出内置物后分别随访6个月和14个月,无感染复发迹象,但分别有25°和17°的矫形丢失。结论:对脊柱畸形后路内固定矫形术后早发性深部感染,积极采取彻底清创、置管持续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取出内置物;而迟发性感染则可能需取出内置物才能控制感染,但有矫形丢失风险。
- 王华锋梁春祥郑召民王华刘辉王建儒叶福标
- 关键词:脊柱畸形内置物持续冲洗引流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荟萃分析
-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荟萃分析.方法:计算机科学检索到2014年1月为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
- 王华希腊本大郑召民刘辉王建儒李泽民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后路脊柱截骨术与牵引辅助后路广泛松解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后路脊柱截骨术和牵引辅助后路广泛松解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研究我科收治的29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资料。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行牵引辅助后路广泛松解术矫形患者(牵引组)12例;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行后路脊柱截骨手术矫形患者(对照组)17例。牵引组术前主弯Cobb's角平均为111.8°,对照组平均为115.2°;牵引组术前最大后凸角度平均为113.3°,对照组为118.5°。比较两组间术后9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前平均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主弯角度、主弯柔韧度、最大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牵引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1±102.5)min和(426.3±100.4)min(P=0.012);术中出血量,牵引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1.7±999.5)ml和(2300.0±1449.1)ml(P=0.040);置钉密度,牵引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0±16.2)%和(77.4±13.1)%(P=0.001);而围手术期并发症,牵引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7%和58.8%(P=0.049);两组比较,牵引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畸形矫正率相当。结论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后路脊柱截骨术和牵引辅助后路广泛松解术,疗效相当,但牵引辅助后路广泛松解术,可避免侵袭性大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显著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王华锋刘辉郑召民梁春祥王建儒王华李泽民叶福标李思贝潘鹤海
- 关键词:脊柱弯曲牵引术矫形外科手术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