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

作品数:2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杆菌
  • 4篇响应面
  • 4篇发酵
  • 3篇双歧杆菌
  • 3篇响应面法
  • 2篇选育
  • 2篇饮料
  • 2篇诱变
  • 2篇诱变育种
  • 2篇玉米
  • 2篇育种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原生质体融合
  • 2篇枣醋
  • 2篇植物乳杆菌
  • 2篇质体
  • 2篇乳杆菌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机构

  • 25篇北京农业职业...
  • 4篇长春工业大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7篇王建
  • 22篇罗红霞
  • 12篇汪长钢
  • 7篇黄彦芳
  • 5篇句荣辉
  • 5篇张俊
  • 4篇李晓红
  • 4篇王芳
  • 3篇林少华
  • 2篇石莉娜
  • 2篇孙玉清
  • 2篇赵磊
  • 2篇刘小飞
  • 2篇贾红亮
  • 2篇迟全勃
  • 2篇邱芳萍
  • 2篇于佳弘
  • 2篇李志敏
  • 2篇张巧玉
  • 1篇宋阳

传媒

  • 7篇食品工业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北京农业职业...
  • 3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国果菜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农业机械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奶牛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2009食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角甾醇酵母工程菌株构建及应用
薛冬桦左小明卢晓霆李晓玲王红蕾王晓俊宋公明马丽娟王建
课题组应用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DNA重组技术开展麦角甾醇酵母工程菌株构建及应用研究。并探讨培养基质对麦角甾醇合成影响,氮源对麦角甾醇合成影响,玉米浆含量对麦角甾醇合成影响,发酵周期对麦角甾醇合成影响,比较酵母工程菌株、...
关键词:
关键词:麦角甾醇玉米
复合乳酸菌最佳培养基成分的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乳酸菌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的状态,对生物体维持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自行分离的乳酸菌中选取3株高产酸、生长快且抑菌效果较好的优良菌株组成复合乳酸菌,筛选并优化复合乳酸菌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L9(3^4)四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碳源、氮源、缓冲盐3个因素对复合乳酸菌菌体数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复合乳酸菌的最佳培养基为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乳糖35g/L,乳清粉-大豆肽粉(1:1)40g/L,乙酸钠7g/L,硫酸镁0.5g/L、硫酸锰0.25g/L。采用此培养基培养的复合乳酸菌数达到5.41×10^9cfu/ml,比常规培养基培养的乳酸菌数提高了3.7倍。
王建于佳弘罗红霞汪长钢张俊
关键词:培养基
一种双歧杆菌发酵乳的研制
2013年
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典型的益生菌,其促进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双歧杆菌乳制品利用双歧杆菌的益生作用在功能性乳制品的研发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一种双歧杆菌发酵乳的研制过程中,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这种双歧杆菌发酵乳的发酵条件:接种量4%、发酵温度40℃、菌种配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为3∶2∶1。
王建张巧玉汪长钢罗红霞
关键词:双歧杆菌发酵条件
枣醋酵母活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影响酵母菌生长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培养基吸光度值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并得到以吸光度值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图,进而得出培养酵母菌的的优化条件:培养基起始pH5.8、培养温度30℃、装液量95 mL/250 mL和接种量3.6%。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培养基的吸光度值能达到1.676±0.03。
汪长钢罗红霞邱芳萍黄彦芳王芳王建
关键词:响应面法酵母菌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品种甘薯叶品质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6个品种的甘薯叶为试材,测定甘薯叶的水分、脂肪、蛋白质、花青素、绿原酸、咖啡酸、β-胡萝卜素、镁、锌、硒等20个相关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压缩,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前4个特征值大于1的综合指标即功能因子、营养因子、营养辅助因子及蛋白质因子,并且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6.184%。以各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由主成分得分和对应权重线性加权求和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罗兰的综合评分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甘薯叶品质评价的主要因子依次是功能因子、营养因子、营养辅助因子和蛋白质因子,试验结果为甘薯叶的开发利用及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句荣辉李晓红段丽丽王建
关键词:甘薯叶主成分分析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菌株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酸奶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pH继续下降,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控制酸奶后酸化的措施,重点讨论了诱变育种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选育抗酸奶后酸化菌株方面的应用。
罗红霞黄彦芳王芳孙玉清王建
关键词:酸奶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
正交设计法优化糯玉米饮料加工工艺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澄清型糯玉米饮料加工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首先按料水比1:4打浆,α-淀粉酶加酶量为0.08%,并在70℃液化60min后将pH调至4.5,再添加0.045%糖化酶按65℃糖化3.5h;然后按蔗糖8%、柠檬酸0.04%、食盐0.025%进行风味调配,据此可实现澄清型糯玉米饮料的最佳口感。
罗红霞石莉娜汪长钢王芳王建句荣辉朱建成
关键词:糯玉米液化糖化正交设计
红枣醋醋酸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以北京"郎家园"枣为原料,结合现代发酵技术进行酿醋。首先对发酵方式进行选择,试验发现摇床发酵结果好于静置发酵。针对摇床发酵过程中摇床的转速、醋酸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初始酒精含量对发酵结果有影响,故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寻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最佳条件为:初始酒精含量6%、接种量5%、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温度32℃。
罗红霞汪长钢邱芳萍黄彦芳王建石莉娜
关键词:红枣醋响应面
前处理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效果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不同切片厚度、热烫、冷冻和浸渍等4个因素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含水率、硬度、色泽和复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切片的最佳厚度为2 mm,物料经浸渍处理所得产品品质较优;糖液浸渍预处理使物料加速失水,对物料色泽和外形的保持有显著的作用;在果葡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糖醇中,选用麦芽糖浆作为预处理的浸渍溶液,且浓度为15%,浸渍时间为8 h产品质量较好。
宋阳罗红霞句容辉迟全勃王建
关键词:甘薯预处理变温压差
雪莲果、益生菌功能乳饮料的研制
2013年
本试验以雪莲果和益生菌中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为原料,做成乳饮料。最佳配方为:雪莲果汁14%、牛奶添加量25%、直投式益生菌4%、白糖6%、CMC-Na 0.4%、单甘酯0.05%、果胶0.1%和明胶0.1%,产品既有雪莲果的良好口感和风味,又具有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保健功能。
王丽琼刘小飞王建
关键词:雪莲果益生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