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节

作品数:26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道德
  • 6篇儒家
  • 6篇伦理
  • 5篇哲学
  • 4篇儒家伦理
  • 4篇感动
  • 2篇形而上学
  • 2篇译名
  • 2篇思维
  • 2篇自我
  • 2篇现象学
  • 2篇伦理规范
  • 2篇伦理学
  • 2篇老子
  • 2篇超越论
  • 2篇创新性思维
  • 2篇存在论
  • 1篇道德范式
  • 1篇道德感
  • 1篇道德金律

机构

  • 26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王庆节
  • 1篇范瑞平
  • 1篇刘俊荣
  • 1篇张颖
  • 1篇蔡昱

传媒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世界哲学
  • 2篇哲学分析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学术
  • 1篇中国高校社会...
  • 1篇思想与文化
  • 1篇中国现代外国...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的“渊基”被引量:1
2015年
在海德格尓的眼中,形而上学首先不是一门抽象教授的哲学学科,而是我们人类在自然宇宙大化中的一种具体生活和生命生存的方式。所以,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不是一部将复杂艰深的学科简化、浅化,以助年轻学子顺利入门的导读性教科书。相反,它召唤、引导喜爱哲思的人们回到我们今天称之为"形而上学"的那个东西的生根处、发源处,回到我们人类的语言、思想与睿智的鸿蒙发端处,重新上路思考与发问。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它是一部学科导论,更不如说它展开了"前物理学"的"林中空地",召唤和容纳思想阳光的透入,而这恰恰就隐含了引领走向后世的"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因此,如果我们在相反的意义上套用黑格尓,这部《形而上学导论》倒更像是一部海德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王庆节
关键词:形而上学
也谈道德应当与伦理规范被引量:4
2011年
从杨国荣论道德规范的观点出发,试图进一步对道德规范的形而上学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中外哲学史上的"道德困境"以及与日常语言中关于"应当"的四种基本用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道德应当"的本质也许首先不在于设立绝对标准进行评判裁决,而是在活生生的历史情境和进程中,在人心感动和德行示范的基础上,对作为道德德性而传承下来的"道德本分"进行不断地激活、充实、改善与化育。
王庆节
关键词:道德道德示范感动
道之为物: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自然物论被引量:4
2003年
“四方域”(das Geviert)出于德文数字词“vier”(四),在德文中指的是“正方形”、“四方形”或者“四方形的场地”。这是一个日常用语,尽管有较强的空间含义,但一般不用作哲学概念。
王庆节
关键词:哲学老子道家
现代性问题的形上学根源:海德格论“物”
“四方域”(das Geviert)出於德文数字词“vier”(四),在德文中指的是“正方形”,“四方形”或者“四方形的场地”。这是一个日常用语,尽管有较强的空间含义,但一般不用作哲学概念。可是,我们知道,这个词在海德格...
王庆节
文献传递
系谱学的自我观念与儒家的示范伦理学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讨论了传统儒家哲学自我观念中“普遍性自我”、“有机性自我”与“关系性自我”三种主要理解模式中的各自缺陷,并借助于对汉字如何在历史上“系谱学”式的生成过程的了解,提出“系谱学自我”的观念,认为“系谱学的自我”观念将有助于将儒家伦理的本性理解为一种共同体的和示范型的伦理,而不是绝对个人主义的和律令型的伦理。
王庆节
关键词:儒家谱系学道德自我
自1866年以来的马堡哲学讲座教席的历史被引量:1
2011年
这是海德格尔1927年为马堡大学建立400周年的纪念文集撰写的关于马堡大学自1866年以来哲学讲座教席历史的文章。借此文,海德格尔简要评述了60年来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诸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和哲学贡献,是一篇难得的历史文献。
M.海德格尔王庆节
感动与儒家伦理的生活基础
2017年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山东社科院文化所、山东大学,还有其他一些单位合作举办的黄玉顺教授"生活儒学"的研讨会。首先,向黄教授表示祝贺!再有,感谢涂可国所长,还有其他一些朋友邀请我来参加会议。我也很高兴见到傅永军教授、傅有德教授等老朋友,还有许多年轻的和新的朋友。
王庆节
关键词:儒家伦理生活儒学社科院朋友
“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重定义与超越论现象学的康德批判——兼谈“transzendental”的汉语译名之争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的三个主要发展和"传承",即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解释,视为主要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的创造性批判、发掘和拓展延伸。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作者强调,理解现象学哲学的康德批判的关键就不仅在于施行或者限制在某种经验认知客体和绝对主体之间的"返转"或超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来说明这样的"返转"或"超越"活动本身是如何可能和发生的。借助这一澄清,论文最后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历时已久的译名之争提出看法。
王庆节
关键词:现象学
道德感动与儒家的德性示范伦理学被引量:13
2016年
存在论意义上的"感动论"可以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与基础。"感动"作为枢纽和端口不仅启动人类的道德行为,而且还将存在论层面上的感应一方面与认知层面上的道德感觉与感知,另一方面又与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感情、情绪与同情连接起来。它使两者相互作用,生发与形成道德感通、感悟与道德知识,从而影响与指导我们的道德生活。基于此概念辨析,可以说,儒家伦理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立足于情感本位之上的德性示范伦理学。通过区分伦理学的价值层面和伦理学的实践层面,可以有效地化解道德两难的困惑。儒家的示范性道德人格,体现的是某个或某些道德德性的风范,这些道德示范和风范的重要性,就在于其在平凡生活中彰显德性,从而感动、激励和范导人们做好人,行善事。
王庆节
关键词:感动儒家伦理情感主义
孔夫子:“舶来品”还是“本土货”被引量:1
2013年
美国学者詹启华曾经断言,"孔夫子"这个今天一般世人对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汉语称谓,在利玛窦来到之前的中国本土语言和思想文献中几乎不存在,它完全是利玛窦等西洋耶稣会传教士们"创造"和"制造"的结果。事实上,无论从西洋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前的历史文物还是思想典籍两个方面来看,詹启华的上述说法都不能成立。
王庆节
关键词:孔夫子利玛窦耶稣会传教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