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基础通气方式,5 min后切换为PCV,以此时气道压为人工气腹前预设气道压,之后分别依次减少1 cm H_2O、恢复为预设值、增加1 cm H_2O;人工气腹15 min后气道压作为气腹后预设气道压,之后重复上述过程,每个时间点至少间隔5 min,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潮气量(VT)、动态肺顺应性(Cdyn),其中VT、Cdyn连续记录5个值取平均数,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人工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Cdyn、VT减小(P<0.01),MAP升高(P<0.05);预设气道压改变1 cm H_2O时,ΔVT减小(P<0.05),Cdy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状态下预设气道压每改变1个单位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VT改变明显减小而Cdyn改变无明显差异。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病程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70例,按术前疼痛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3个月)35例,B组(≥3个月)3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2 h进行VAS评分和简易智能评价量表(M M SE)评分。术后M M SE评分较术前降低2分以上,则认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各时点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POCD发生率A组为21.2%,B组为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 POCD发生率A组为18.2%,B组为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存在慢性疼痛的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病程≥3个月),POCD发生率更高。
目的以阳性药物为对照,评价格隆溴铵预防新斯的明诱导心率减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心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4例)。手术结束时,试验组给予格隆溴铵0.008 mg/kg+新斯的明0.04 mg/kg,对照组给予阿托品0.016 mg/kg+新斯的明0.04 mg/kg,推注时间1 min,用于拮抗肌肉松弛(肌松)药残留作用。比较给药后15 min内心率与基线心率差值的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eurve,AUC)、每分钟心率的实测值、每分钟心率与基线比较的变化值,给药后阿托品补救治疗使用率和剂量,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给药后15 min内心率较基线心率变化值的AUC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心率的实测值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试验组心率维持在基线水平的时间长于对照组,试验组心率变化的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阿托品补救治疗使用率和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隆溴铵与阿托品均可安全地用于预防非去极化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诱导的心率减慢,格隆溴铵更有利于患者的心率维持稳定。
目的:探讨不同胸段硬膜外阻滞位置复合不同局麻药物对诱导期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的影响。方法:我院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L0,L1和L2,行胸段T8~T9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择期胸部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H0,H1和H2,行胸段T5~T6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全麻诱导前硬膜外分别给予L0和H0组0.9%Na Cl溶液8 m L,L1和H1组1%利多卡因共8 m L,L2和H2组0.25%布比卡因共8 m L,硬膜外给药20 min确定麻醉平面后,所有患者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至意识消失。结果:硬膜外给予局麻药物二十分钟后双频指数BIS值出现明显下降,L0,L1,L2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21±0.24),(1.46±0.17),(1.60±0.21)μg·m L^(-1),H0,H1,H2分别为(2.34±0.25),(1.17±0.29),(1.05±0.29)μg·m L^(-1)。局麻药组低于0.9%Na Cl溶液组(P<0.05),高位胸段组明显低于低位胸段组(P<0.05),组内不同局麻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明显降低丙泊酚的全麻诱导浓度,应用等效剂量的不同局麻药未见明显差异,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丙泊酚的影响要强于低位胸段阻滞。
目的探讨CT纹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导管腺癌(PDAC)、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及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PDAC、62例SPTP及39例PNET患者的CT资料,于肿瘤横断面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界手动勾画ROI,提取46个CT纹理特征。按二分类(PDAC vs rest;SPTP vs rest;PNET vs rest)和三分类(PDAC vs SPTP vs PNET)分组方式将数据分组。以单因素回归分析每个纹理特征鉴别二分类各组的诊断效能,并计算AUC;基于随机森林算法选择特征后,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器(LDA、K-NN、RF、Adabost、NB、NN)对二分类和三分类分组进行分类,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分类器的诊断效能,基于十折交叉验证标准计算AUC。结果采用单个纹理特征鉴别胰腺肿瘤时,低密度短域补偿和灰度不均匀性分别对PDAC vs rest和SPTP vs rest有较好鉴别能力(AUC=0.73、0.79,P<0.01),而总和均值对PNET vs rest具有极好鉴别能力(AUC=0.90,P<0.01)。分类器鉴别PDAC vs rest、SPTP vs rest、PNET vs rest的诊断效能很好或极好,最大AUC分别为0.88(RF)、0.86(RF)和0.94(Adaboost)。分类器鉴别三分类分组的准确率均较好,以RF最高(0.80)。结论CT纹理分析可鉴别PDAC、SPTP和PNET;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