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星

作品数:12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人参
  • 4篇皂苷
  • 4篇人参皂苷
  • 2篇代谢产物
  • 2篇洋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物合成
  • 2篇西洋参
  • 2篇次生代谢
  • 2篇次生代谢产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研究
  • 1篇锈腐病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液相色谱

机构

  • 1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篇王亚星
  • 12篇郜玉钢
  • 10篇张连学
  • 6篇李萍
  • 6篇李学
  • 5篇郝建勋
  • 5篇李然
  • 3篇马琳
  • 3篇杨鹤
  • 2篇刘延硕
  • 1篇刘继永
  • 1篇王南
  • 1篇黄永兴
  • 1篇于文影
  • 1篇王士杰
  • 1篇杨智
  • 1篇王世杰

传媒

  • 2篇特产研究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人参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最早于1891年由Kossel明确提出,它是相对于初生代谢或基本代谢而言的。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数是其次生代谢物,特别是一些微量成分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活性,如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平喘、扩张血管、强心、抗癌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
王亚星臧埔马琳张连学郜玉钢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影响因素黄酮类化合物次生代谢物
微生物转化法制备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稀有人参皂苷Compound K(CK)是二醇型非天然人参皂苷,是其他二醇型人参皂苷在人体肠道内的降解产物。因其在抗肿瘤等方面有特效,需大量制备以满足医疗和科研需要,因此,有效获得稀有人参皂苷CK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就人参皂苷CK的微生物转化及制备进行系统的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李学臧埔张连学郜玉钢李萍郝建勋王亚星
关键词:人参微生物转化
鹿角盘胶原蛋白酶解工艺的优化
以鹿角盘胶原蛋白为原料,以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探讨了胰蛋白酶酶解鹿角盘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时间3h,温度60℃,酶与底物的比值为4%,pH为9.0.
子文影郝建勋李然王亚星郜玉钢
关键词:酶解工艺评价指标胰蛋白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田人参中9种人参皂苷单体含量被引量:30
2012年
为评价农田人参质量,建立同时测定农田人参中9种人参皂苷单体含量的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对农田人参与伐林人参中9种人参皂苷单体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4.6mm×150mm,5μm),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min(18%A)→24min(22%A)→26min(26%A)→30min(32%A)→50min(33.5%A)→55min(38%A)],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结果表明:农田人参含有与伐林人参相同种类的9种人参皂苷Rg 1、Re、Rf、Rg2、Rb1、Rc、Rb2、Rb3、Rd;6年生农田人参9种皂苷含量均高于6年生伐林人参,但除Rg1含量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8种皂苷含量均不显著(P>0.05);4年生农田人参除Rg1、Rf显著高于4年生伐林人参(P<0.05)外,其他7种皂苷含量与4年生伐林人参差异均不显著(P>0.05)。农田人参中Rgl、Rb1的含量、Rgl和Re含量之和、Rgl和Re含量之和均超过中国药典、欧洲药典与美国药典的要求。
郜玉钢郝建勋臧埔李然杨鹤王亚星李萍李学张连学
关键词:人参
西洋参种苗质量标准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对36份西洋参种苗的质量研究,据种苗根重及根长2项指标,制定了西洋参种苗分级标准。种苗分级标准为:1年生根重≥1.61,根长≥4.04,2年生根重≥3.26,根长≥9.64,3年生根重≥10.13,根长≥20.25划为Ⅰ级种苗;1年生根重在1.47~1.61之间,根长在3.66~4.04之间,2年生根重在2.97~3.26之间,根长在8.76~9.64之间,3年生根重在8.31~10.13之间,根长在17.76~20.25之间划为Ⅱ级种苗;1年生根重≥1.33,根长≥3.36,2年生根重≥2.69,根长≥8.03,3年生根重≥6.61,根长≥15.72划为Ⅲ级种苗;其余为不合格种苗。
黄永兴臧埔郜玉钢王亚星杨智张连学
关键词:西洋参种苗
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选择吉林主产区的西洋参种子36个批次样本进行分选,测定其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生活力,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分级标准为以千粒重和生活力所测得的数据作为分级的主要指标,其他指标作为参考。种子质量等级分为3个等级,生活力在99.05%和千粒重在40.26 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Ⅰ级种;生活力在96.96%~99.05%,千粒重在37.60~40.26 g的种子被列为Ⅱ级种,生活力在95.17%和千粒重在35.58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Ⅲ级种。[结论]初步建立了西洋参种子的分级质量标准。
臧埔王亚星郜玉钢李萍李学李然郝建勋张连学
关键词:西洋参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光灭灵和ATP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广灭灵抑制人参皂苷生物合成,ATP促进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结论人参皂苷苷元的合成经由甲羟戊酸→三十碳六烯→牻牛儿基二磷酸途径,异戊烯二磷酸异构酶和异戊烯基转移酶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两个重要的酶。
郜玉钢王亚星臧埔李学李萍张连学
关键词:人参皂苷关键酶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人参皂苷含量较低,限制了其开发与利用,如何提高其含量已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营养因子、植物激素、前体物质和诱导子,为人参皂苷生物合成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马琳王亚星臧埔王世杰郜玉钢张连学
关键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BVDV基因E_0在人参发根的转化及其分子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将重组鹿源BVDV基因E0植物表达载体(pBI121/E0),通过发根农杆菌Ri介导,用叶盘法转化得到人参发根,分别用PCR、RT-PCR检测其转化情况。结果表明:获得了转鹿源BVDV基因E0人参发根,鹿源BVDV基因E0已整合到人参发根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转录,为研制转基因人参发根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材料。
李然臧埔郜玉钢马琳王亚星李学李萍张连学
关键词:BVDVE0基因RT-PCR
人参锈腐菌侵染参根后防御酶变化的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对3年生农田人参根部喷洒锈腐菌悬液后,分别在5d、10d、15d、20d、25d、30d后取人参根和叶,测定其中SOD、PAL、POD、PPO和CAT 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种防御酶活性在处理后的人参根和叶中均高于对照。在根中,SOD和PPO在第20天达到活性最高峰,PAL和POD活性在15天达到最高峰,CAT在第10天即出现活性最高峰。叶中SOD和PAL活性在第15天达到最高峰,POD和PPO活性分别在第15和20天出现2个最高峰,CAT在第10天出现活性最高峰。
刘延硕郜玉钢王南杨鹤祝彦海王亚星张连学
关键词:锈腐病防御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