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乐

作品数:5 被引量:9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耕地
  • 1篇生态评估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地覆被变化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驱动力
  • 1篇网络
  • 1篇粮食安全
  • 1篇粮食安全预警
  • 1篇猫跳河流域
  • 1篇耕地变化
  • 1篇耕地流失
  • 1篇耕地压力
  • 1篇河流
  • 1篇覆被变化
  • 1篇SOFM网络
  • 1篇GIS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乐
  • 5篇蔡运龙
  • 3篇孙强
  • 1篇彭建
  • 1篇许月卿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60年贵州省清镇市耕地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地方统计资料分析黔中清镇市1949~2006年耕地的数量变化、1992~2002年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和耕地坡度分布变化,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建立初步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表明,1949~2006年清镇市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减少;1992~2002年相对变化率由靠近市区和贵阳的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耕地分布的坡度有向2°~15°集中的趋势;1973年之后,耕地压力指数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处于粮食安全警戒状态;4种情景模拟的结果表明,未来清镇市耕地压力也难以得到缓解。
王乐蔡运龙
关键词:耕地变化粮食安全预警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以北京市通州区重点新城为例被引量:25
2007年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体系,并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北京市通州新城的案例研究,度量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GIS技术、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相关生态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州新城案例研究表明:通州绿色空间的主要生态功能在于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非物质性生产方面;农田是通州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贡献者,贡献率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2004年的41.2%,林地贡献率则由14.7%提高到22.7%,其他各主要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比例随面积的增减也有显著的变化;河流湿地在提升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贡献突出,改善水环境质量对建设通州“滨水宜居新城”具有重要意义。
孙强蔡运龙王乐
关键词:生态评估土地利用
基于SOFM网络的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被引量:20
2008年
从资源禀赋和资源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建立了一套耕地资源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归一化的指标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处理后,基于SOF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无监督分类,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压力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东、中、西的区域差异,在SOFM网络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综合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行政单元完整性等区划原则将全国分成4个耕地压力地带、25个耕地压力区,从而建立起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体系,并用GIS显示其空间分布。
孙强王乐蔡运龙
关键词:GIS耕地
猫跳河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定量研究
2008年
应用RS、GIS以及GPS集成技术,以黔中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为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从1973-2002年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形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从1973-1990年,猫跳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有林地、水域以及裸岩地呈增长趋势,而灌木林和灌草地趋于减少,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林地、灌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持续增加,灌草地总量变化不大,耕地总量和裸岩地减少,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定量分析表明,1990年以前,驱动建设用地变化的因素是总人口的变化,1990年以后则是农业产值;1990年以前驱动耕地变化的是农业人口的增长,1990年以后则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关。
彭建许月卿蔡运龙王乐
关键词:驱动力猫跳河流域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被引量:45
2007年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1996年~2004年间,尽管耕地面积减少,但耕地破碎化程度却在加重;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显著。本文研究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促使北京地区耕地流失的最主要的动力,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北京耕地变化的解释力最强,恰好与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相互印证;人口快速增长、区域土地市场过度竞争、农业结构调整及退耕还林政策也是北京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
孙强蔡运龙王乐
关键词:耕地流失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