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川

作品数:22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肠癌
  • 8篇抗原
  • 8篇癌胚抗原
  • 7篇细胞
  • 6篇疫苗
  • 6篇直肠
  • 6篇肿瘤
  • 5篇免疫
  • 5篇大肠
  • 5篇大肠癌
  • 4篇直肠癌
  • 4篇切除
  • 4篇复发
  • 4篇肠肿瘤
  • 3篇生存率
  • 3篇术后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细胞免疫
  • 3篇基因

机构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王中川
  • 10篇傅传刚
  • 9篇王庆敏
  • 8篇孙树汉
  • 6篇何天霖
  • 6篇崔龙
  • 6篇杜鹏
  • 5篇杨明
  • 4篇陈卫
  • 4篇黄士勇
  • 4篇张纪伟
  • 4篇郝立强
  • 4篇李金明
  • 4篇戴建新
  • 3篇孟荣贵
  • 3篇徐佶
  • 2篇曹贵松
  • 2篇周详
  • 2篇周辉
  • 1篇杨宝仁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健康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癌胚抗原与γ-干扰素核酸疫苗对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激活作用
2005年
目的检测以双表达质粒pIRES为载体构建的带有全序列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s,CEA)基因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基因的核苷酸疫苗对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效果。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CEA基因片段和IFN-γ基因片段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用肌肉注射方法接种核酸疫苗;检测疫苗在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脾细胞CEA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激活效果。结果小鼠经肌肉注射质粒后,核酸疫苗可在体内有效表达CEA和IFN-γ分子;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高,并且伴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ell,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F=15289·67,P<0·001。结论实验所构建的核酸疫苗pIRES-CEA、pIRES-CEA-IFN-γ和pIRES-CEA-IFN-γ等可在小鼠体内高效表达,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免疫原性。
王中川傅传刚何天霖郝立强王庆敏孙树汉
DNA疫苗诱导的小鼠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检测以双表达质粒pIRES为载体构建的带有全序列癌胚抗原(CEA)基因和IL-2基因的核苷酸疫苗对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效果。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CEA基因片段和IL-2基因片段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用肌内注射方法接种核酸疫苗;检测疫苗在小鼠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小鼠脾细胞CEA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激活效果。结果:小鼠经肌内注射质粒后,免疫组化证实该核酸疫苗可在体内有效表达CEA分子;免疫检测显示注射后小鼠血清中出现抗CEA抗体,脾细胞IL-4分泌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值反应明显并伴有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显著增高。结论:实验所构建的核酸疫苗pIRES-CEA,pIRES-IL-2,pIRES-IL-2等可在小鼠体内高效表达并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
王中川傅传刚王庆敏何天霖郝立强孙树汉
关键词:癌胚抗原大肠癌白细胞介素-2
癌胚抗原DNA疫苗对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激活及其效应的增强策略
  本文旨在研究癌胚抗原DNA疫苗对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激活及其效应的增强策略。研究首先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CEA与B7.1、IFNγ、IL-2分别引入双表达质粒PIRES的两个克隆位点构建疫苗,测序鉴定后检测各分子的表...
王中川
关键词:抗肿瘤免疫特异性免疫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骶前肿瘤手术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骶前肿瘤患者27例,21例初发,6例为复发。均行肛指检查、CT和(/或)MRI作出诊断。肿瘤直径平均6.3(2.4~10.3)cm。单纯经腹手术2例,单纯经骶手术20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5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1例。病理类型:皮样囊肿7例,表皮样囊肿6例,畸胎瘤4例(1例恶变),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感染形成脓肿3例,皮脂腺囊肿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14个月。3例经骶手术复发,其中2例为皮样囊肿切除后引流不畅形成积液,再行手术切除引流治愈;1例畸胎瘤手术后复发,再行经骶切除后成功。1例感染形成的脓肿复发,经加强局部引流后愈合。结论骶前肿瘤诊断并不困难,CT等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大多数肿瘤都可以采用经骶入路切除,手术后引流通畅是保障愈合的关键。
崔龙孟荣贵王中川陈卫陈大伟杨明杜鹏徐佶
关键词:骶前肿瘤
肿瘤复发对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估根治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肠癌患者的心理反应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适合国人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01~2006-06在上海市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确诊并随后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试验组(肿瘤复发组)纳入160例患者,对照组(同时期肠癌术后未发现复发的患者)纳入167例患者。标准问卷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症状困扰自评量表10项问卷。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问卷收回有效率100%,均进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却均高于中国人常模。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在各个时段(复发确诊时、确诊后1、3和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有7项(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头痛、腹痛、疲倦和腹胀)测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项(便血、便秘和腹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肿瘤复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可诱使肠癌患者产生激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随之出现躯体化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心理评估和干预贯穿于整个肿瘤的诊治过程中,以使患者能保持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王中川刘永芳周详傅传刚于恩达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复发抑郁
癌胚抗原与γ-干扰素真核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构建癌胚抗原 (CEA)与γ 干扰素 (γ IFN)的真核双表达质粒 ,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CEA基因片段和γ IFN基因片段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 ,测定序列后 ,用脂质体包裹转染细胞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EA和γ IFN的表达。结果 :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本实验所构建的质粒正确 ,该双表达质粒在体外转染细胞后可表达CEA和γ IFN分子。结论 :实验所构建的pIRES CEA γIFN双表达质粒能在体外同时表达CEA和γ
王中川傅传刚王庆敏戴建新孙树汉
关键词:癌胚抗原质粒酶联免疫吸附脂质体
癌胚抗原与IL-2真核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构建癌胚抗原 (CEA)与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真核双表达质粒 ,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CEA基因片段和IL 2基因片段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 pIRES中 ,测定序列后 ,用脂质体包裹转染细胞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EA和IL 2的表达。结果 :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本实验所构建的质粒正确 ,质粒上所接入的CEA和IL 2的碱基序列与标准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8%和 99.9%。该双表达质粒在体外转染细胞内后可表达CEA和IL 2分子。结论 :实验所构建的 pIRES CEA IL 2双表达质粒能在体外同时表达CEA和IL 2分子 ,说明本质粒具有在细胞水平同时表达两种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
王中川傅传刚王庆敏车文良戴建新
关键词:DNA疫苗癌胚抗原白细胞介素2CEAIL-2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复发和生存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LAR)的根治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lsevier等数据库中检索2010至1990年发表的有关LAR的文献,由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2项随机对照研究和4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共1 602例病人符合入选标准。LAR组术后5年复发率与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OAR)组无统计学差异(OR=0.78,P=0.23);LAR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高于OAR组(78.1%比66.5%,OR=1.59,P=0.0003),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2.2%比76.9%,OR=1.33,P=0.10)。结论:LAR术后5年的生存率不低于开腹手术,复发率不高于开腹手术。
陈卫李金明徐佶张纪伟王中川杜鹏周辉杨明崔龙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腹腔镜生存率复发率
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身心社会功能分析和生活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患者的身心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上海新华医院确诊的HNPCC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单一样本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2)疾病及治疗情况;(3)生活质量情况:参照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设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放问卷47份,收回47份。分析结果 :(1)基本属性与生活质量:年龄与整体健康生活质量成负相关(r=-0.24,P=0.006),与生活品质的身体功能成负相关(r=-0.27,P=0.007);教育程度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r=0.21,P=0.003);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成正相关(r=0.21,P=0.002;r=0.23,P=0.008);身体功能状态与整体健康生活质量成正相关(r=0.33,P<0.001)。(2)生活质量多元回归分析:忧郁和年龄可解释总变异数的29.8%;忧郁程度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解释力,解释总变异数为24.4%,年龄的解释总变异数为5.4%。结论 HNPCC患者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身心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心理健康状态、年龄、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
王中川周详黄士勇孙继伟杜鹏崔龙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生活质量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控制人癌胚抗原与IL-2的共表达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构建能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的癌胚抗原 (CEA ) /IL 2共表达核酸疫苗 ,为进一步研究CEA核苷酸疫苗、佐剂及它们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RT PCR及基因重组技术获得CEA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3 CEA ,并利用酶切、连接等手段与IL 2基因重组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连接的含有两个表达单元的真核共表达质粒 pIRES CEA /IL 2。 结果 全自动电化学法定量测定CEA表达量为 (2 3 .73± 0 .2 6)ng/ml ,ELISA试剂盒测定IL 2表达量为 (2 0 .17± 0 .13 )ng/ml。 结论 CEA /IL 2共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中能高效表达CEA和IL 2 ,并在表达量上无明显差异。
何天霖傅传刚王中川曹贵松王庆敏吴丹戴建新孙树汉
关键词:癌胚抗原白细胞介素-2核糖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