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养殖
  • 1篇选育
  • 1篇循环水养殖
  • 1篇循环水养殖系...
  • 1篇养殖对象
  • 1篇养殖方式
  • 1篇养殖品种
  • 1篇养殖系统
  • 1篇硬骨鱼
  • 1篇硬骨鱼类
  • 1篇鱼类
  • 1篇杂交鲟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行为
  • 1篇生长率
  • 1篇特定生长率
  • 1篇全人工
  • 1篇全人工繁殖
  • 1篇全人工繁殖技...
  • 1篇人工繁殖

机构

  • 3篇湖北天峡鲟业...

作者

  • 3篇任华
  • 3篇王一明
  • 3篇蓝泽桥
  • 2篇赵兴芳
  • 1篇孙宏懋
  • 1篇兰大华
  • 1篇李义勇

传媒

  • 2篇齐鲁渔业
  • 1篇渔业现代化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对杂交鲟仔鱼摄食行为、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欧洲鳇(Huso huso)(♂)杂交仔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设置放养密度分别为0.3万尾/m3、0.7万尾/m3、1.0万尾/m3/L、1.3万尾/m3,每个密度组设置3个重复,为期30 d。结果表明:杂交鲟仔鱼生长速度受放养密度影响较大,放养密度在0.3~0.7万尾/m3,杂交鲟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放养达到0.7万尾/m3时,进一步增加放养密度,仔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高密度组(1.0~1.3万尾/m3)杂交鲟仔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仔鱼的成活率随放养密度增加而下降。综合认为,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0.7万尾/m3放养密度组杂交鲟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任华蓝泽桥王一明孙宏懋兰大华李义勇
关键词:杂交鲟循环水养殖系统放养密度特定生长率
鲟选育与全人工繁殖技术探讨
2011年
鲟是鱼类家族中一个古老的类群,起源于2亿年前的古老硬骨鱼类,有鱼类活化石之称,由于其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鲟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鲟人工繁殖研究始于1869年,前苏联专家奥夫相尼科夫在伏尔加河河段,发现了小体鲟的产卵场,进行小体鲟的人工授精,并获得成功,为前苏联建立大规模人工放流和鲟增殖保护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鲟人工繁殖和养殖研究始于1956年。
任华蓝泽桥王一明赵兴芳
关键词:全人工繁殖技术小体鲟选育硬骨鱼类养殖对象
鲟养殖品种与养殖方式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鲟(Sturgeon)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我国鲟养殖研究始于1990年,经过十多年的养殖研究,目前鲟养殖已经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雎’。湖北清江库区已建成了现代化的工厂化养鲟车间3313hm^2(500亩),网箱养鲟4万hm^2(60多万亩),年产鲟1万t,鲟产业成为清江库区渔民的支柱产业。根据近几年的养殖调查,将普遍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代表性鲟品种和最佳养殖方式总结分析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任华蓝泽桥王一明赵兴芳
关键词:养殖方式养殖品种活化石工厂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