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雅娟
- 作品数:98 被引量:1,05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回龙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者的效果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 徐东张学立李献云牛雅娟张艳萍王绍礼杨甫德曹孔敬许永臣
- 关键词:自杀未遂社会心理干预随访
- 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
- 目的:修订并评估Bus 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PQ-CV)在普通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将经过翻译及现场测试初步修订的PQ-CV在分层随机抽取的且年龄≥1 8岁的602例农村和546例城市社区居民以及628例大...
-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
- 关键词:量表攻击性信度农村
- 文献传递
- 酒依赖患者的腹侧苍白球改变及其与复饮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腹侧苍白球(VP)的体积变化及其与复饮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酒精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33例,在停酒14~28 d内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机构酒精戒断症状评定量表(CIWA)、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进行评估,采用自制随访问卷评估半年内治疗结局。比较酒依赖组与对照组,复饮组与非复饮组间VP体积。结果:酒依赖组的VP体积小于正常对照组[(1749±492)mm^(3) vs.(2116±189)mm^(3),P<0.05],复饮组的VP体积较非复饮组大[(1956±452)mm^(3) vs.(1555±458)mm^(3),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的VP可能参与病理性奖赏环路功能,并与复饮有关。
- 杨清艳杨可冰赵荣江牛雅娟于婷范丰梅范宏振谭云龙
- 关键词:酒依赖复饮皮质下磁共振成像
- 都江堰应届高考生和教师灾后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模式初探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灾后高三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推荐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在汶川地震20天后对都江堰地区260名高三学生和41名教师进行调查,尝试校园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个体治疗和心理救援培训的分层干预模式。结果:(1)在学生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容易疲劳"(79.2%),"感觉紧张、不安或担忧"(74.6%),"思维不清晰"(66.5%);在教师中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容易疲劳"(80.5%),"感觉不快乐"(80.5%),"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75.6%)。(2)教师在"感觉不快乐"、"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3个项目上呈现出的问题多于学生(80.5%vs.58.8%,65.9%vs.41.2%,22.0%vs.10.8%;P均<0.05),但在"思维不清晰"上少于学生(29.3%vs.66.5%,P<0.001)。(3)女生在"食欲差"、"容易受惊吓"、"手抖"、"感觉紧张不安或担忧"、"消化不良"、"思维不清晰"、"比原来哭得多"、"生活中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胃部不适"9个项目上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P均<0.05,如,食欲差:29.3%vs.16.5%,P=0.019)。结论:地震灾后应届高考师生存在大量的焦虑、抑郁和躯体不适,老师的问题多于学生,女生问题多于男生。根据灾后心理特点,派遣多功能心理救援团队,开展校园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结合个别干预的心理援助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牛雅娟朱凤艳邹义壮
- 关键词:灾后心理危机教师
- 抑郁症急性期疗效与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对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组急性期治疗结束的抑郁症患者428例,290例完成6个月随访,分为依从性好组(202例)和依从性差组(88例)。使用16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16)、健康问卷躯体化症状群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席汉残疾量表(SDS)等评估急性期治疗结束抑郁症残留症状、生命质量与社会功能对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依从性差组QIDS总分、QIDS-5、QIDS-11、QIDS-13、QIDS-14、PHQ-15总分、GAD-7总分、SDS-03得分高于依从性好组,Q-LES-Q-SF总分低于依从性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末PHQ-15总分及QIDS-11得分与巩固期服药依从性差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越多、生活质量越差,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越差。
- 冯威于泽王刚胡永东牛雅娟胡健王学义高成阁张宁方贻儒刘铁榜贾福军王立娜钱敏才徐向东许秀峰陈炜吴文源
- 关键词:抑郁症急性期服药依从性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好转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与慢性期认知功能好转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三个月末和治疗三年末各做一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及BPRS、SAN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SIMP-SON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 在急性期阴性症状好转程度越大,智力、记忆好转程度越大;在慢性期阴性症状、GAF以及副反应的改善与多种认知功能改善显著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GAF、药物副反应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好转有关,但在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特征不同。
- 牛雅娟费立鹏吉中孚张培琰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 苯二氮类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被引量:9
- 2017年
- 老年人、青少年、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物质滥用或依赖及特殊躯体疾病患者,因其生理功能较一般人群有明显不同,在使用苯二氮类药物(BZDs)时更应谨慎。本文重点介绍上述特殊人群在使用BZDs时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原则。
- 牛雅娟刘铁桥赵敏
- 关键词:苯二氮类药物
-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3.0%,有自杀意念的男、女学生构成比为3:4;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OR=5.07,95%CI:4.27~6.02)、近一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07,95%CI:1.79~2.38)、已发生性行为(OR:1.95,95%CI:1.65~2.30)、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1.77,95%CI:1.52~2.08)、女性(OR=1.66,95%CI:1.45~1.90)、认识的人中有过自杀行为(OR=1.46,95%CI:1.28~1.67)、近一个月因疾病对学习及日常生活影响(OR=1.29,95%CI:1.08~1.52)。结论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 陈建梅艾明况利王敏建沈岩李大奇高新学黎雪梅费立鹏牛雅娟
- 关键词:自杀意念大学生
- 抑郁发作患者转相影响因素1年随访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转相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混合特征对抑郁发作患者转相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集357例抑郁发作患者进行1年随访,评估其转相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相组和无转相组,分析抑郁发作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及伴混合特征、非典型特征等临床特征与转相的关联。结果共296例抑郁发作患者完成1年随访,转相的发生率为12.2%(36/296)。与无转相组患者相比,转相组患者起病年龄更早[(27.72±12.27)岁vs.(33.71±15.49)岁,t=2.65,P=0.01]、既往发作次数更多[中位数:3(2,5)次vs.2(1,3)次,Z=-4.28,P<0.01]、既往住院次数更多[中位数:1(1,2)次vs.1(0,1)次,Z=-2.82,P<0.01],更常伴混合特征(36.1%vs.7.3%,χ^(2)=24.30,P<0.01)及非典型特征(19.4%vs.5.4%,χ^(2)=7.41,P<0.01),更少伴忧郁特征(47.2%vs.64.2%,χ^(2)=3.87,P=0.05),更常使用抗抑郁剂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等)(94.4%vs.60.4%,χ^(2)=16.0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混合特征(OR=4.71,95%CI:1.89~11.77,P<0.01)及非典型特征(OR=3.69,95%CI:1.22~11.14,P=0.02)和既往发作次数多(OR=1.37,95%CI:1.14~1.64,P<0.01)与抑郁发作患者转相有关。结论伴混合特征及非典型特征、既往发作次数多是抑郁发作患者转相的危险因素。
- 陈林肖艳霞林靖宇杜晶阁杜霞牛雅娟司天梅
- 关键词: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影响因素随访研究
- 中国北方城乡居民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 牛雅娟费立鹏童永胜李献云杨少杰王志青张艳萍刘艳王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