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艾
-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中国古典哲理诗的寓意表达及翻译
- 2004年
- 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哲理诗常因寓意深刻而翻译困难。只有了解诗歌中哲学寓意的常用表达方法,再结合翻译理论,就能解决哲理诗的寓意翻译问题。
- 牛小艾
- 关键词:哲理诗艺术风格翻译方法
- 英语隐喻认知能力培养的S.C.T.教学模式研究
- 2016年
- 为了将培养学生隐喻认知思维能力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Students-Context-Teacher多元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英语教学应基于语料库构建语言环境,将"学生中心型"和"教师中心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发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使用隐喻认知机制理解英语隐喻的意识,增强其发现隐喻、理解隐喻的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能有效解决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隐喻认知差异和认知空缺困难。
- 牛小艾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翻译的忠实性研究——以唐诗《春怨》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作是否能完美地再现原作的魅力,是众多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原作者、译者以及译语读者三者之间的认知互动。选择唐诗《春怨》的英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剖析,探讨作者、译者以及译语读者之间的认知趋同度对诗歌翻译中意义忠实的约束和影响。译者必须首先透彻理解源文本信息,进而找到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最适合的切合点,才能使译语读者理解其在译文中再现的原作者所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 牛小艾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诗歌翻译忠实性
- 艾米丽扭曲性格原因探析——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主人公剖析被引量:1
- 2008年
- 艾米丽·格里尔生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主人公,她将自己和镇里的人们隔离,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本文指出家庭的制约、美国旧南方杰弗逊镇老一辈的庇护、新一代的妥协以及新旧文化的冲突是艾米丽扭曲性格产生的必然原因.
- 牛小艾
- 关键词:艾米丽
- 语言演变与文学翻译语言的时代性
- 2005年
-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要求文学翻译的语言应具有时代性,语言的演变必然推动文学翻译的发展。
- 牛小艾
-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言
- 词汇歧义生成的主观因素及歧义效应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歧义是对合作原则的违背,言语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歧义。文章指出,应避免的词汇歧义是指因语言的使用者无意识地使用了歧义词汇而导致的歧义。然而,当言语者和受语者有意识地运用词汇手段违背“合作原则”中的“避免歧义”准则以达到某种交际意图或语用目的时,词汇歧义的积极效应就得以发挥。因此,言语者和受语者是词汇歧义生成的主观因素。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巧用词汇歧义的积极作用,以获取讽刺、幽默等修辞效果或使语言更具趣味性而更具吸引力。
- 牛小艾
- 关键词:词汇歧义
- 情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
- 2011年
-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情感隐喻也不例外。文章以情感隐喻的系统性为基础,探讨情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指出情感隐喻的翻译呈译语与原语基本概念域一致或趋同的特点。
- 牛小艾
- 关键词:情感隐喻翻译
- 论交际中语言间接度的制约
- 2008年
- 间接语言以礼貌、婉转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交际意图,常易于被接受,因而被认为最具恰当性。文章指出,语言的间接度制约着交际目的的实现,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语言间接度对交际的制约。分析表明,说话人在交际中应把握语言的间接度,只有语言的间接度适度,才有助于交际成功。
- 牛小艾
- 关键词:间接语言交际
- 英汉隐喻中的认知缺失分析与翻译
- 2011年
-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隐喻的理解源于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以及自身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感知,即使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隐喻认知。然而,不同民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使隐喻的生成和理解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认知缺失。文章分析了英汉隐喻存在认知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可以采用直白喻底并保留隐喻意象或补充映射条件,为英汉隐喻的认知缺失搭桥,使其翻译成为可能。认知缺失之间的搭桥应以译语和原语认知概念映射一致或趋同为依据。
- 牛小艾
- 关键词:隐喻翻译
- 认知视角下英汉语中“酸”通感隐喻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牛小艾
- 关键词:通感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