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保龙

作品数:15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食管
  • 5篇食管炎
  • 5篇肿瘤
  • 5篇放射性
  • 4篇头部肿瘤
  • 4篇立体定向放射
  • 4篇立体定向放射...
  • 4篇放射性食管炎
  • 3篇射波刀
  • 3篇竹叶
  • 3篇家兔
  • 3篇放疗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图像引导
  • 2篇颅骨
  • 2篇颈部
  • 2篇急性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军区北戴...

作者

  • 15篇牛保龙
  • 8篇曲宝林
  • 7篇戴相昆
  • 5篇路军章
  • 5篇鞠忠建
  • 4篇潘隆盛
  • 4篇王丽娟
  • 4篇李明伟
  • 3篇王金媛
  • 2篇欧光明
  • 2篇葛瑞刚
  • 1篇徐寿平
  • 1篇杨艳
  • 1篇刚颖
  • 1篇王运来
  • 1篇孙志高
  • 1篇张宏
  • 1篇高灵灵
  • 1篇李建雄
  • 1篇朱凤伟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装备
  • 4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技师在现代放疗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放疗技术发展现状,探讨技师在现代放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分析现代放疗技术的各个环节,评估放疗技师在放疗每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结果: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以调强放射治疗为代表的精确放疗已经在逐渐取代常规放疗技术...
申红峰戴相昆欧光明滑鹏牛保龙孙波丁静静
CyberKnife系统日检结果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G4 CyberKnife系统日检剂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长期稳定性,寻求建立一套临床上针对CyberKnife系统更为有效的日检剂量学验证方法。方法:采用PTW公司的Quickcheck系统采集每日质控数据,评价其剂量输出稳定性、能量输出稳定性,并同时分析其对称性及平坦度的稳定性。结果:采集2个月的数据分析显示,其剂量输出稳定性在±2%之内;能量输出稳定性保持在±2%之内;射束平坦度稳定性≤±5%;对称性稳定性≤±2%。结论:G4 CyberKnife系统具有很好的长期稳定性;Quickcheck系统能够保障其安全和精确治疗。
巩汉顺鞠忠建欧光明杨艳刚颖牛保龙周学海王运来
利用CyberKnife6D Skull Tracking技术研究头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的体位误差
牛保龙曲宝林潘隆盛戴相昆鞠忠建王金媛付春鹏
M6型射波刀机房辐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某院M6型射波刀新建机房进行辐射防护计算,评价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方法:依据GBZ126—2011《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防护要求》、GBZ/T201.1—2007《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和GBZ/T201.2—2011《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等辐射防护安全标准法规,参照IAEA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47及NCRP Report No.151推荐的方法和相关参数,假设工作负荷为20人次/d,计算M6型射波刀运行时对机房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根据预设工作负荷,M6型射波刀运行时,防护门外辐射剂量率为1.09μGy/h,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值约为0.04mSv/a,周围群众所受剂量不超过0.04mSv/a。治疗室周边辐射污染远小于防护限制要求,满足防护安全标准法规要求。结论:某院M6型射波刀机房屏蔽效果良好,可为其他医疗单位的机房建设提供参考。
鞠忠建高原牛保龙葛瑞刚吴青南郭雯
关键词:辐射防护
构建6MV-X射线的大鼠放射性食管炎模型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建立6MV-X射线所致大鼠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对各组Wistar大鼠以不同物理剂量6MV-X射线进行照射,于照射后7 d、14 d、21 d取全长食管进行病理学分析,选定最佳造模照射剂量,同时观察大鼠各时段饮食量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40 Gy剂量照射组大鼠7 d时全部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未见死亡,且该剂量组大鼠局部照射后7 d、14 d食管组织变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7 d,实验动物饮食量及体质量达到最低点。21 d食管黏膜损伤有所修复,炎症反应减弱。结论 Wistar大鼠经6MV-X射线40 Gy剂量局部照射后7 d,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路军章孙志高蒲香蓉牛保龙曲宝林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大鼠模型
发泡剂泡沫垫与头颈肩低温热塑膜在放射治疗中体位固定稳定性的比较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通过Cyber Knife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研究分析发泡剂泡沫垫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体位固定的优势。方法:选取3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部肿瘤患者,按照放射治疗中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为头颈肩低温热塑膜联合发泡剂固定,对照组为单纯头颈肩低温热塑膜固定。采用6D-skull技术获取患者治疗中体位误差值,比较两组患者分次治疗执行前体位误差、治疗中50 s采样点体位误差及体位位移量,并计算计划靶区(PTV)在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两组分次治疗执行前体位误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292,t=1.544,t=0.880,t=1.178,t=0.163,t=0.852;P>0.05);治疗中50 s采样点体位误差与体位位移量在3个线性方向有统计学差异(F=8.183,F=21.250,F=3.152,F=27.604,F=39.093,F=4.278;P<0.05),且观察组体位误差与体位位移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3个旋转方向中L-R旋转和CW-CCW旋转体位误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737,F=37.024;P<0.05),UP-DOWN旋转体位位移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2.679;P<0.05)。两组分次治疗执行前与治疗中50 s采样点体位误差在Y轴线性方向PTV外扩范围差别较大,观察组PTV外扩0.421 mm和0.8424 mm;对照组PTV外扩1.162 mm和1.278 mm。X轴与Z轴线性方向PTV外扩范围差别较小。计算观察组PTV外扩范围均<1 mm。结论:发泡剂联合头颈肩低温热塑膜固定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精确性,提升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牛保龙曲宝林金丽媛陈辉戴相昆潘隆盛
关键词:头部肿瘤摆位误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利用CyberKnife 6D Skull Tracking技术研究头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的体位误差
牛保龙戴相昆潘隆盛鞠忠建王金媛付春鹏
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外围辐射防护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辐射防护的重要性,评价辐射防护对放射治疗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双面覆盖可吸收射线凝胶的防辐射含铅复合防辐射新材料,尺寸:10 cm×15 cm、铅当量:1 mmPb(120 kV),数量:2块。将15粒氟化锂(LiF)热释光剂量片分别置于两块重叠防辐射铅皮中央区的表层(A组)、中间(B组)和底层(C组)3组中,每组5粒LiF热释光剂量片。选择医院头颈部肿瘤患者11例,将防辐射铅皮置于平躺患者身体中央表面,平行于头颈肩膜固定板下缘处,治疗完成后通过热释光剂量仪分析各组LiF。并记录辐射剂量数值。每例患者放射治疗3次,同时测量3次。分析对比3组辐射剂量数据与放射治疗时间、单次靶区放射治疗剂量、靶区总放射治疗剂量和准直器孔径大小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11例患者共33次放射治疗测量中,A组、B组和C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8.97±1.82)mGy、(7.99±1.65)mGy和(7.17±1.52)mGy,且与放射治疗时间、单次靶区放射治疗剂量、总靶区放射治疗剂量及准直器孔径大小无相关性。在33次治疗中A组、B组、C组、A组与B组差值(A-B差值)、A组与C组差值(A-C差值)和B组与C组差值(B-C差值)中,只有A-B差值与B-C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t=18.7,t=11.4,t=11.4,t=14.3;P<0.05)。每例患者放射治疗3次完成后,A组、B组和C组总辐射剂量分别为26.90 mGy、23.96 mGy和21.52 mGy。单层防辐射减少2.95 mGy(占10.96%),双层防辐射减少5.38 mGy(占20.00%)。结论:在SBRT中借助凝胶覆盖的防辐射铅皮,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治疗靶区远端部位的辐射剂量,对于实施临床辐射防护、保护敏感器官具有可行性。
牛保龙曲宝林徐寿平戴相昆王忠国梁宇鹏葛瑞刚
关键词:辐射防护
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体位误差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利用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研究头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体位误差及位移量,为临床放射治疗靶区精确勾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5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头部肿瘤患者,均采用6D-skull技术。治疗中每隔40 s采集一次正交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配准记录体位误差值。分析放射治疗执行前体位误差、治疗中采样点体位误差及体位位移量数据统计,由公式M=2.5Σ+0.7δ计算计划靶区(PTV)外扩间距。结果:放射治疗可执行前左右(X)、头脚(Y)、垂直(Z)线性体位误差分别为(-0.098±0.590)mm、(0.278±0.637)mm、(-0.071±0.679)mm,PTV外扩间距分别为0.168 mm、1.141 mm、0.298 mm。间隔40 s采样点误差分别为(-0.032±0.550)mm、(0.350±0.636)mm、(-0.058±0.821)mm,PTV外扩间距分别为0.305 mm、1.320 mm、0.430 mm。位移量计算d=d_1-d_0误差分别为(-0.015±0.550)mm、(-0.061±0.645)mm、(0.003±0.657)mm,PTV外扩间距分别为0.338 mm、0.299 mm、0.467mm。3个线性方向、3个旋转角度的6个分组之间直线相关性分析L-R与DOWN-UP(r=0.023,P>0.05),Y轴与Z轴(r=0.513,P<0.05),8组两两直线正相关,7组负相关。三类线性数据中,Y轴变化较大,PTV外扩基本在1.6 mm之内。结论:利用射波刀6D-skull技术对患者头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体位误差分析,能够较好的监测并修正头颈部肿瘤治疗前与治疗中的体位误差,实现对颅内肿瘤精确性放射治疗,同时也提供对临床颅内肿瘤PTV外放相应数据的参考。
牛保龙鞠忠建戴相昆潘隆盛王金媛
关键词:头部肿瘤图像引导摆位误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射波刀
不同CT模拟定位条件对射波刀图像引导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 k V组、100 k V组、120 k V组及140 k 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 m 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 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 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 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 mm,最小值为0.009 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 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 k V,440 m 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牛保龙戴相昆张宏陈辉王小深付春鹏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