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志勇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单中心研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代大鼠
  • 1篇原代培养
  • 1篇神经介入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受体
  • 1篇鼠脑
  • 1篇术后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术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作者

  • 6篇熊志勇
  • 5篇赵洪洋
  • 4篇王旋
  • 4篇姜晓兵
  • 2篇孙云
  • 1篇谭松巍
  • 1篇周毅
  • 1篇卢高方
  • 1篇雷德强
  • 1篇胡学斌
  • 1篇姚东晓
  • 1篇张志平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问题与建议
2020年
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实施神经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保护医护人员,救治后的患者如何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及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给同道在疫情常态化后有所指导。
胡学斌姜晓兵熊志勇胡跃云刘昌亚赵洪洋
颅内黑色素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患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颅内黑色素瘤成功全切除,术后结合放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颅内黑色素瘤临床较少见,影像学表现多变,术前易误诊,显微手术结合放疗可以降低恶性黑色素瘤的复发。
王旋姚东晓雷德强熊志勇赵洪洋
关键词:黑色素瘤颅内
原代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与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介绍一种从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CEC)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滤网机械分离结合右旋糖苷密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脑毛细血管段,接种在涂有明胶的培养皿培养BCEC。结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量子点超敏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我们培养出来了纯度较高的原代BCEC。结论将分离的鼠脑毛细血管段置于涂有明胶的培养皿上培养原代BCEC的新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的BCEC,为后期基于BCEC为载体的动物实验奠定了细胞基础。
熊志勇姜晓兵王旋孙云卢高方赵洪洋
关键词:原代培养
EGFRvⅢ单链抗体治疗小鼠脑胶质瘤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单链抗体(EGFRvIIIscFv)对小鼠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人工合成EGFRvIIIscFv基因序列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再通过纯化和复性,得到有功能的EGFRvIIIscFv;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抗体的亲和常数后,通过立体定向仪将其注射到胶质瘤小鼠的脑内,观察荷瘤鼠的生存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人工合成的EGFRv Ⅲ scFv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完全一致;经过诱导表达,电泳显示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分子量为63kDa,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该单链抗体亲和常数为0.203×10-8mol/L;将蛋白注射到荷瘤鼠的脑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VEGF表达量明显减少、荷瘤鼠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 EGFRvscFv重组蛋白可与EGFRvⅢ特异性结合;脑内注射EGFRvⅢscFv可明显降低胶质瘤血管形成,延长荷胶质瘤小鼠生存期。
王旋姜晓兵熊志勇孙云周毅赵洪洋
关键词:胶质瘤单链抗体小鼠
开发和验证预测脑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列线图:单中心研究
2023年
目的构建脑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列线图用于术前精确预测脑肿瘤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方法选择自2021年1~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3∶1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训练集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采用差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肿瘤术后继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脑肿瘤术后继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通过校准曲线、临床有效性以及内部测试集来评估临床模型的性能。结果本组共纳入400例脑肿瘤患者,训练集300例,其中脑肿瘤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24例(消化道出血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276例(无消化道出血组);测试集100例,其中消化道出血8例,未出现消化道出血92例。2组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消化道疾病史、冠心病史、非甾体药物服用史、饮酒史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非甾体药物服用史、肿瘤位置和手术时间是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817,测试集中的AUC值为0.806,呈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和稳定性能。此外校准曲线证实了列线图拟合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年龄、非甾体药物服用史、肿瘤位置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简单、有效地预测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将为颅脑肿瘤患者积极预防术后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
黄利军熊志勇李丹凤
关键词:脑肿瘤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列线图
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载香豆素-6和罗丹明B标记的纳米颗粒(NP)和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ANP),将其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共培养,以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CECs对Angiopep-2修饰纳米粒的摄取能力。体内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粒,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比较2种纳米粒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BCECs摄取ANP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摄取NP的荧光强度;小鼠体内脑组织摄取的ANP显著多于NP。结论经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具有比普通纳米颗粒更强的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熊志勇王旋张志平谭松巍赵洪洋姜晓兵
关键词:脑靶向血脑屏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