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公凯

作品数:62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篇艺术
  • 16篇美术
  • 10篇文化
  • 10篇绘画
  • 9篇笔墨
  • 8篇中国画
  • 8篇教育
  • 8篇教学
  • 8篇国画
  • 7篇中国美术
  • 7篇审美
  • 4篇现代美术
  • 3篇当代艺术
  • 3篇形式语言
  • 3篇艺术教育
  • 3篇浙派
  • 3篇浙派人物画
  • 3篇中国绘画
  • 3篇中国现代美术
  • 3篇人物画

机构

  • 53篇中央美术学院
  • 10篇中国美术家协...
  • 4篇中国美协
  • 3篇中国美术学院
  • 2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市规划委...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国作家协会
  • 1篇凤凰卫视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故宫博物院
  • 1篇中央文史研究...

作者

  • 56篇潘公凯
  • 1篇潘公凯
  • 1篇朱乐耕
  • 1篇刘庆柱
  • 1篇吴为山
  • 1篇王瑞芸
  • 1篇靳尚谊
  • 1篇夏铸九
  • 1篇郑也夫
  • 1篇梁晓声
  • 1篇李崇富
  • 1篇于洋
  • 1篇卢炘
  • 1篇包华石
  • 1篇王鲁湘
  • 1篇单霁翔
  • 1篇童中焘
  • 1篇孔令伟
  • 1篇张抗抗
  • 1篇张抗抗

传媒

  • 14篇美术研究
  • 5篇美术
  • 4篇美术观察
  • 3篇中华书画家
  • 2篇书画艺术
  • 2篇当代油画
  • 2篇诗书画
  • 1篇荣宝斋
  • 1篇海内与海外
  • 1篇西北美术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世界美术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群言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纺织
  • 1篇美术向导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方传统绘画的不同土壤
2023年
中西绘画的差异作为整个东西方文明不同传统的组成部分,其存在发展的条件首先是地理上的隔绝。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和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同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而后又有希腊、罗马的兴起。
潘公凯
关键词:中西绘画东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绘画文明古国
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院长报告被引量:3
2008年
尊敬的黄格胜组长、刘健副组长、刘振天处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 初冬伊始,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首先,我谨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我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各位专家、老朋友们,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我院建设与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潘公凯
关键词: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师生员工副组长
导向精神性的超越:中国画的问题与未来学价值——专访潘公凯
2021年
潘公凯先生指出,中国画的学科化建构和研究工作应当关注中国画具备未来学价值的地方,应当关注并梳理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结构的内在关系,只有面向未来和世界去研究、讨论中国画,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画的发展。潘先生回顾了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画具备未来学价值的观点,并认为在当下中国画之所以仍旧具备未来学价值,是由于个体能够借中国画的笔墨进行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因而中国画的核心问题在于笔墨,依附于特殊的文化结构并负载了群体性人格理想的笔墨也为未来世界的艺术前景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创作、欣赏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摆脱自身局限性的精神生活。
林宸胄潘公凯
关键词:中国画
从事实到方法——关于20世纪中国美术阐释框架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时代。整个同家经受了长时间巨大的创痛,而西潮又将其迅速卷入到统一的世界史视野中,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历史建构在全新的、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中艰难进行。既柯植入也有应对,既有融合也有抗衡,在变异中自觉地进行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
潘公凯
关键词:中国美术历史建构社会情境艺术实践世界史
潘公凯访谈录
2011年
本文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瑞芸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潘公凯的访谈,通过访谈,使读者对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有了多角度的全面了解。
潘公凯王瑞芸
关键词:画家艺术西方当代艺术终极关怀
历史进程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现代美术——访美术理论家、画家潘公凯
2021年
一、中国美术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深化于洋(以下简称“于”):我受《中国文艺评论》之托,对您进行此次专访,想请您就中国美术现代性和中国画发展的相关问题谈谈您最新的一些思考。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一个宏观的理论问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从这里谈起。
于洋潘公凯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术美术理论家文艺评论历史进程
许仁龙的书画篆刻艺术 浩然大美 魂系河山——许仁龙的山水气象
2013年
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及其文化精神历经千余年的积淀,凝聚了传统精英艺术的思想精髓,也代表了文人书斋文化的情致与趣味。
潘公凯熊少华
关键词:大美浩然气象精英艺术书斋文化
潘天寿的笔墨实践与“格调说”被引量:1
2017年
潘天寿的绘画和画论有两大贡献,一是笔墨结构,二是格调说。从笔墨方面看,潘天寿对于绘画创作和绘画教育所作的贡献,是他创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笔墨结构,即绘画形式语言的风格性体系。
潘公凯
关键词:笔墨结构绘画教育绘画创作形式语言画论
谈中国画笔墨被引量:1
2009年
笔墨是中国画传统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一整套形式语言体系,是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式的视觉表达方式。之所以讲独一无二。是因为凡是绘画都离不开形体、色彩,也离不开基本的构图。形体、色彩、构图是全世界绘画所共同的要素.中国绘画也离不开。但是笔墨却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全世界其他民族的传统绘画中都没有的要素。
潘公凯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中国绘画传统绘画语言体系演进过程视觉表达
世纪转型中的中央美术学院
2008年
中央美术学院起源于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迄今为止.已拥有90年的办学历史。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起源于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成为我院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我院由国家文化部划归国家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所美术学院。
潘公凯
关键词:国家教育部办学历史美术系新中国文化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