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树坤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腺癌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结石
  • 1篇胆绞痛
  • 1篇胆囊
  • 1篇胆囊胆固醇结...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蛋白
  • 1篇调控基因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羊膜
  • 1篇羊膜腔
  • 1篇羊膜腔灌注
  • 1篇羊膜腔灌注术
  • 1篇羊水
  • 1篇羊水过少
  • 1篇胰腺癌细胞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作者

  • 5篇洪树坤
  • 3篇杨坤兴
  • 2篇杨士勇
  • 1篇滕洪涛
  • 1篇王红晔
  • 1篇曹红勇
  • 1篇殷少华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胆绞痛9例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胆绞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首诊误诊为不典型AM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不典型AMI患者病初时均被误诊为胆绞痛。其中4例死亡。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AMI的重视,对减少AMI误诊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洪树坤杨坤兴
关键词:心肌梗死误诊胆绞痛
蛙皮素受体拮抗剂RC-3095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CFPAC-1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蛙皮素受体拮抗剂RC-3095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是否有协同拮抗人胰腺癌细胞CFPAC-1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C-3095、GEM以及联合治疗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给予荷瘤裸鼠RC-3095(20μg/d)、GEM[15 mg/(kg·3 d)]以及两者联合治疗4周,观察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预后移植瘤组织中蛙皮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包括GRP-R、NMB-R和BRS-3。结果:在体外试验中,联合用药组展现出强大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干预4周后发现,RC-3095或GEM都可显著降低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联合组比任何单一用药组都能更显著地抑制CFPAC-1移植瘤的生长。Western印迹法显示,RC-3095组或GEM组均能降低移植瘤中GRP-R和BRS-3的蛋白质表达;联合用药组降低作用更明显。结论:RC-3095联合GEM能协同抑制人胰腺癌细胞CFPAC-1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发展。这种协同抑制的效果与GRP-R和(或)BRS-3表达下降有关。
杨士勇洪树坤殷少华曹红勇
关键词:吉西他滨胰腺癌
热休克蛋白和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热休克蛋白(HSPs)是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可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于所有细胞和生物体中。它们具有很大的细胞内功能并通常被认为在不同的应激中发挥着保护因子的作用。近年来,在各种疾病包括肿瘤中都已检测到HSPs的异常表达。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现就HSPs和胰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洪树坤杨坤兴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胰腺癌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LRH-1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LRH-1及其调控的靶基因ABCG5/8、CETP、SRBI和CYP7A1蛋白表达变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0例,无结石(肝良性肿瘤,肝脏外伤,胆囊非胆固醇息肉)对照15例,分别测定血清血脂全套,胆汁成分分析,结石成分分析,免疫组化法研究胆石患者肝脏LRH一1及其调控的靶基因:SRBI、ABCG5/8和CYP7A1的蛋白表达。结果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提示结石组肝脏核受体LRH-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肝脏SRBI、ABCG5/8和CYP7A1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C〈0.05)。结论核受体LRH-1及其调控的靶基因SRBI和ABCG5/8可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
杨士勇杨坤兴陈毛冰洪树坤
关键词:胆囊结石基因表达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评价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外文数据库和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文数据库,筛选出有关利用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随机或类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1.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篇,共有105例在经腹羊膜腔灌注术组,100例在对照组。灌注组和对照组在分娩潜伏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5.51,95%CI:0.92~30.10,P〈0.05),经腹羊膜腔灌注术能显著延长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分娩潜伏期;灌注组和对照组在分娩孕周数、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注组和对照组在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围生儿死亡率、肺发育不全、早发败血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腹羊膜腔灌注术能有效延长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分娩潜伏期,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新生儿体重,对改善围生期母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滕洪涛洪树坤王红晔
关键词:羊膜腔灌注术胎膜早破羊水过少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