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谷群

作品数:45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宫颈
  • 14篇子宫
  • 12篇宫颈癌
  • 10篇病变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7篇上皮
  • 7篇上皮内
  • 7篇皮内
  • 7篇肿瘤
  • 6篇乳头
  • 6篇上皮内瘤
  • 6篇上皮内瘤变
  • 6篇鳞癌
  • 6篇瘤变
  • 6篇卵巢
  • 6篇内瘤
  • 5篇切除

机构

  • 37篇新疆医科大学...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4篇沈谷群
  • 20篇程静新
  • 17篇周萍
  • 13篇袁敏
  • 9篇袁建林
  • 8篇姚立丽
  • 7篇李芬
  • 5篇熊廷川
  • 4篇王岩
  • 3篇张国庆
  • 3篇丁岩
  • 3篇高冬梅
  • 3篇董岩
  • 2篇亚力坤·穆罕...
  • 2篇刘诚明
  • 2篇朱琳
  • 2篇马俊旗
  • 2篇戚婷婷
  • 1篇朱明玥
  • 1篇李爱玲

传媒

  • 13篇新疆医科大学...
  • 6篇新疆医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国外医学(计...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妇产与遗传(...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53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3例VAIN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47例(88.68%);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史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17例。(2)VAINⅠ级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9.75±8.43)岁,低于VAINⅡ/Ⅲ级患者的(58.37±9.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INⅠ级患者干扰素栓治疗和VAINⅡ/Ⅲ级患者阴道病灶局部扩切术后阴道切缘均无病灶残留。(4)随访4~70个月,随访至2014年3月,VAINⅠ级患者中有2例病灶持续存在,1例进展至VAINⅡ级;VAINⅡ/Ⅲ级患者中有2例复发,1例阴道鳞状上皮癌,均存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结论VAIN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及CIN病史有相关性;阴道病灶局部扩切术治疗高级别VAIN疗效较好;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术后复发及进展的高危因素。
沈谷群董岩周萍李芬程静新
关键词:阴道上皮内瘤变乳头状瘤病毒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之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不孕等。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尽管EMP的诊断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其常发生在雌激素过高的环境中,认为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基因突变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变异、细胞因子、细胞遗传学,以及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等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等方面综述EMP可能的发病机理;及与EMP的发生、复发、恶变有关的高危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沈谷群丁岩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理宫腔内病变阴道出血不孕生殖医学
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宫颈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化疗)后临床症状、肿瘤局部及超微结构动态变化,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对4例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给予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于介入前、后动态观察肿瘤局部及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4例病例临床疗效均为部分缓解(PR)。超微结构改变为:(1)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结构发育差,微绒毛减少或消失;(2)细胞器改变:内质网肿胀形成囊泡、囊池,线粒体固缩、肿胀,溶酶体增多;细胞核固缩、溶解、破裂、异染色质增加、核浆比例缩小;(3)出现细胞肿胀、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等凋亡形态表现;(4)周围细胞反应:炎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较明显。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使宫颈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出现明显癌细胞凋亡现象,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
程静新张力忆古力米热.乃扎尔袁敏沈谷群周萍姚立丽
关键词:宫颈癌化疗超微结构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Ⅱ期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7例,均为初治病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前后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全组病例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总有效率64.93%,其中Ⅱa期有效率为61.11%,Ⅱb期有效率为66.10%;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63.64%和4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的Survivin表达,在临床有效组(临床完全缓解和临床部分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稳定和进展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是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治疗的手段之一,Survivin蛋白明显下调表明治疗有效,因此检测Survivin蛋白治疗前后的下调情况可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疗效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
袁敏刘静程静新沈谷群周萍
关键词:SURVIVIN子宫动脉灌注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明显缓解的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显示明显缓解的临床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病理明显缓解患者的预后及术后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计413例,其中278例术前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2-3程,对术后病理提示>90%缓解的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腺癌1例,中分化者18例,高分化2例,低分化者5例;术后病理显示脉管内癌栓者一例;IB2期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7.33±2.08)岁,低于Ⅱa2/Ⅱb期患者。(2)25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同手术前的化疗方案4程,随访至2017年6月,随访时间21~60个月,无一例复发或死亡,2年生存率为100%。253例病理未明显缓解患者2年生存率为82.2%,比较两组的2年生存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如果能达到病理明显缓解,提示死亡风险下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学反应可能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朱晓南美丽帕沈谷群袁建林周萍姚立丽熊廷川戚婷婷李芬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
腹膜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评估
2019年
目的评估腹膜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新疆肿瘤医院妇科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0例和研究组(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膜阴道延长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0例,并对其术后进行随访(1~3)年,评估疗效。结果(1)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热、尿路感染、膀胱阴道瘘、下肢静脉血栓、淋巴囊肿、肠梗阻)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在术前阴道长度比较,术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及术后12月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有正常性生活的IB期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及术后12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IA期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及术后12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IB期和IIA期研究组患者中,有性生活的与无性生活的术后6月及术后12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在性生活质量上相比较,在性欲、性唤起、性润滑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性高潮、性满意度、性交痛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ⅠB1~ⅡA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膜阴道延长术在不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同时可延长阴道长度,提高性生活质量,且对于IIA期患者而言疗效更佳;(2)对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应鼓励其行正常性生活。
李芬戚婷婷铁丽萍沈谷群
关键词:宫颈癌腹膜阴道延长术性生活质量
lncRNA UCA1靶向miR-145调节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迁移行为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lncRNA UCA1靶向miR-145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RT-qPCR检测卵巢癌细胞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UCA1和miR-145表达;在线数据库分析卵巢癌中UCA1表达;过表达和沉默UCA1,RT-qPCR检测miR-145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UCA1与miR-145的靶向关系;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和迁移能力。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SK-OV-3细胞进行实验。过表达UCA1可明显抑制miR-145表达(P<0.01),沉默UCA1可显著促进miR-145表达(P<0.01),减弱miR-145 inhibitor对miR-145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UCA1可靶向结合miR-145(P<0.05);细胞生物学实验证实沉默UCA1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P<0.05);下调UCA1显著抑制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MMP-15表达。结论:沉默UCA1可靶向miR-145调节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董志红古力加汗·艾尔肯铁丽萍沈谷群
关键词:MIR-145卵巢癌增殖
新疆维、汉民族P450arom、ER-β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民族宫颈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中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和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了解P450arom和ER-β在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宫颈鳞癌组、CIN组及对照组的石蜡标本180例,3组标本各60例,其中每组标本维、汉民族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P450arom及ER-β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P450arom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17.9%)低于宫颈鳞癌组(55.0%)及CIN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β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57.9%,CIN组为37.3%,宫颈鳞癌组为15.3%,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呈递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P450arom及ER-β在维、汉族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局部组织中的P450arom表达增高和ER-β表达降低,可能在促进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作用,但其在维、汉族患者中表达无差异。
沈谷群袁建林程静新张国庆熊廷川
关键词:宫颈鳞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雌激素受体Β
宫颈癌及癌旁组织和上皮内瘤变及病变旁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及癌旁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病变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23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病变旁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深,阳性率逐渐增高,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癌旁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旁正常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民族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 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病变旁组织均不表达,P16INK4A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新的评价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姚立丽沙阿代提袁建林周萍沈谷群程静新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P16INK4A
ICG示踪前哨淋巴结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E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早期EC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行腹腔镜下SLN活检(SLNB),然后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42)、中高危组(n=20),比较两组检出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NPV)及SLN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LN显影的因素。结果低危组和中高危组EC患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0.3%和90.0%,灵敏度均为100%,NPV均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EC患者SLN显影分布: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62.0%,髂内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34.0%,髂总淋巴结2.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3%;中高危组EC患者SLN显影分布: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63.3%,髂内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33.3%,髂总淋巴结0%,腹主动脉旁3.3%;低危组与中高危组SLN显影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示踪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EC中均是有效和可行的。
李芬古丽比亚·艾则孜苑锦睿温蒙科沈谷群
关键词:吲哚菁绿前哨淋巴结低危子宫内膜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