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娅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锥形束CT分析肿瘤放射治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
- 目的放射治疗中病人每次的治疗摆位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本研究目的是采用锥形束 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肿瘤放射治疗中这种摆位误差及其变...
- 许峰王瑾柏森徐庆丰沈娅丽钟仁明
- 文献传递
- 应用锥形束CT分析肿瘤放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被引量:44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中肿瘤患者每次的治疗摆位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本研究目的是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方法:对51例放疗肿瘤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19例,胸部肿瘤25例,腹、盆部肿瘤7例,在每次照射前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结束时获取CBCT,通过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结果:51例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1934次。每次治疗开始前首次摆位CBCT955次,调整治疗床后再次CBCT扫描525次,治疗后CBCT扫描454次。X、Y、Z三维方向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头颈部分别为(1.2±0.9)mm、(1.2±1.1)mm和(1.0±0.8)mm;在胸部分别为(2.3±1.9)mm、(4.2±3.7)mm和(2.4±2.1)mm;在腹、盆部分别为(1.7±1.5)mm、(4.7±3.6)mm和(2.1±1.6)mm。和调整后比较,头颈部肿瘤治疗后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均有增加,并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体部肿瘤这种差异在X、Y、Z3个方向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每次治疗前通过CBCT获得分次间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对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有积极意义。分次内误差在头颈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胸部及腹、盆部分次内误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许峰王瑾柏森徐庆丰沈娅丽钟仁明
-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锥形束CT摆位误差
- 锥形束断层CT对肺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修正及其阈值的确定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测并修正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可以有效减少放射治疗边界,而CBCT图像引导治疗误差的修正范围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本研究目的是确定锥形束CT影像技术对肺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修正阈值。方法:对30例肺部肿瘤放疗患者在每次照射前获取CBCT,通过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前后(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若任何方向误差>2mm,相应移动治疗床修正误差后再次获取CBCT图像,设定1mm、2mm、3mm和5mm调准阈值并分析相应调整后的残余摆位误差及其规律。结果:30例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860次。每次治疗开始前首次摆位CBCT 584次,调整治疗床后再次CBCT扫描276次,调整误差前胸部摆位误差在Y轴最大,其误差≤1mm、2mm、3mm和5mm的百分率分别为15.0%、26.0%、48.7%和63.7%,调整后残余误差≤1、2、3、5mm的百分率分别为78.4%、95.2%、98.3%和99.6%;初次摆位最大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4.2mm和5.0mm,其外放边界(M_(setup))为6.9~13.8mm,根据1、2、3、5mm阈值调整获得的残余误差值分别为≤1.0mm、≤1.0mm、≤1.2mm和≤2.2mm,与之相对应的外放边界分别为≤2.2mm、≤2.2mm、≤3.1mm和≤4.4mm。结论:CBCT有助于检测和修正分次间摆位误差,采用2mm和3mm作为胸部肿瘤CBCT摆位误差的修正阈值是可行的。
- 朱中秀徐庆丰许峰沈娅丽钟仁明王瑾
- 关键词:摆位误差
-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ctivebreathingcontrol,AB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的影响及ABC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选择9例使用ABC技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ABC和自由呼吸(freebreath,FB)状态下的图像,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和PTV边界的影响程度;并比较两种计划的DVH。放疗剂量为54~60Gy/18~20次,3Gy/次,1次/天,5天/周。定期随访,评价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应用ABC技术后,膈肌的平均位移从FB时的24.5mm(20.0~32.0mm)降低为3.6mm(0.5~7.2mm),胸壁的侧方位移从FB时的3.2mm(2.8~4.0mm)降低为1.2mm(0.5~1.6mm)。PTV边界可以从FB时的1.5cm减少为0.75cm;肺的V20从21.8%降低为15.0%,减少了30.6%。中位随访6个月时,9例患者中有6例CR,3例PR。急性放射副反应都很轻微,仅为Ⅰ°~Ⅱ°。结论:在肺癌的精确放射治疗中,呼吸动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而ABC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运动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减少副反应。但该系统使用较为复杂,延长了治疗的时间,个别患者不能耐受。
- 王辛张洪沈娅丽徐庆丰许峰王展宏(校对)
- 关键词: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主动呼吸控制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加同期适形放疗治疗12例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顺铂联合影像引导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晚期NSCLC患者,行为状态评分为0~1,化疗方案为顺铂75mg/m^2(分3次于第1~3天给药),伊立替康设3个剂量组(50、60、70mg/m^2),分别于第1、8、15天给药,28d重复,共给予2—3个周期,同期采用kV—CBCT引导3D适形胸部放疗[2.0Gy/(次·d),总剂量66Gy]。结果伊立替康最大耐受剂量为60mg/m^2,剂量限制毒性为中性白细胞减少和食管炎。肿瘤缓解率75%,中位生存期11.5个月,随访未观察到症状性肺炎或食管炎发生。结论Ⅲ期NSCLC患者采用胸腔图像引导3D适形放疗66Gy联合同步伊立替康加顺铂化疗(伊立替康60mg/m^2,顺铂75mg/m^2),能为患者耐受。
- 张洪王瑾周晓娟李燕沈娅丽王辛钟仁明
- 关键词:伊立替康放化疗最大耐受剂量
- 非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系统评价非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和副反应,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CBMdisc和VIP数据库,并手工检索10种中文医学期刊,纳入非常规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比较,或非常规分割放疗+同步化疗与单纯非常规分割放疗比较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51篇文献,最终纳入23个RCT,包含8411例患者。其中13个是高质量研究,其余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非常规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比较,仅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S-HART)与连续加速放疗(CAIR)组的完全缓解率较高,其RR分别为1.21[95%CI(1.02,1.44)]和3.31[95%CI(1.03,1.57)];随访2年时,仅超分割放疗(HRT)可提高2年总生存率[RR=1.32,95%CI(1.13,1.54)];随访5年时,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非常规分割放疗会增加急性放射性副反应的发生率,但均不会增加晚期放射性副反应的发生率;②非常规分割放疗+同步化疗与单纯非常规分割放疗比较,仅连续超分割放疗(C-HRT)组的完全缓解率较高[RR=1.58,95%CI(1.18,2.11)];随访2年时,非常规分割放疗+同步化疗组提高了2年总生存率[RR=1.35,95%C(I1.18,1.54)];随访5年时,仅C-HRT组提高5年总生存率[RR=1.57,95%CI(1.19,2.07)];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由于例数偏少,尚不能证明非常规分割放疗可以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生存率;但与同步化疗联合时,可以在不增加急性和晚期放疗并发症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疗效,其中HRT和C-HRT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 王辛艾平沈娅丽任若梅李平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非常规分割放疗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