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志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道教
  • 2篇学科
  • 2篇生命
  • 2篇《化书》
  • 1篇地域文化
  • 1篇刑治
  • 1篇药物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 1篇用药
  • 1篇山川
  • 1篇山名
  • 1篇上古
  • 1篇社会和谐
  • 1篇生命美
  • 1篇生命美学
  • 1篇生命美学思想
  • 1篇史学
  • 1篇首义
  • 1篇天道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6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黄龙国家级风...

作者

  • 14篇汪志斌
  • 3篇潘显一
  • 1篇唐思远
  • 1篇尹怡

传媒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国宗教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潘黄龙多宗教共存与融合现象研究
共存与融合乃是中国宗教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中国宗教最为本质的历史结构取向。因此,要把握中国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及未来走向,要在中国宗教的事实基础上推动“现代宗教学”的发展,就不能不研究这种“多宗教共存与融合现象”。而道教作...
汪志斌
文献传递
基于理想典型思想的上古巫觋研究反思
2013年
理想典型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设想,对于社会科学认识的规律多有揭示,至今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在梳理理想典型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就其在上古研究中的可能性应用展开讨论,通过梳理童恩正、张光直二位先生在上古巫觋研究上的得失,阐明上古巫觋研究中应用理想典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对上古巫觋理想典型建构的核心结构做初步的探讨。
汪志斌
清新妙境 古刹仙乡——记蜀西松潘黄龙寺
2009年
蜀西松潘黄龙寺,位于松潘县城东北方向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之中,有前中后三寺。据《松潘县志》记载,该寺为“明兵使马朝觐”所建,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黄龙寺及其所处胜景因地处边荒而不为人所知,以至当地人杨楫舟晚年在《重游黄龙寺拟古》一诗中非常感慨地为黄龙寺抱屈:“山川显晦亦有缘,不遇高人名不传。君不见兰亭修禊舂如海,右军一游便千载。又不见柳子作记马退山,茅亭一石播人间。自古文章能华国,布之山水便生色。如何此山名不垂,白云长对寂尔为!”
汪志斌
关键词:县城山川山名
以杀止杀,岂乐之哉!--试析葛洪的刑治思想
2010年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尹怡汪志斌
关键词:刑治道教
新发现《金刚宝忏》考被引量:1
2009年
松潘黄龙民间抄本《金刚经》和《金刚宝忏》,是佛教、道教思想渗透融合并民间化、世俗化的产物,尤其是《金刚宝忏》,以民间教门或者民间道教的立场来接受并融合佛道二教思想,展现出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宗教精神取向。二者以其特有的内容展现出松潘黄龙地区佛道教之间、藏汉文化之间明代以来的共存与融合,从而对认识当代松潘黄龙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现状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潘显一汪志斌
关键词:《金刚经》
《化书》的生命美学思想
时代之精神起于时代之生活。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生活从群体向个体、从精神向物质、从理想向现实、从政治向经济的转变,也带来了思想、意识领域的巨大转变。在此期间,以个体生命为其发端与关注点的生命思潮在根本上扭转了原来...
汪志斌
关键词:《化书》生命学科
文献传递
“辛亥首义”辨析
2011年
本文立足于历史研究与历史叙述的区别,对"辛亥首义"的三种叙述方式作了澄清,并进而对辛亥革命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的完整结构作了梳理,特别对"武昌首义"作为一种历史叙述的合理性与作为一种历史研究对象的价值有限性作了初步辨析。
汪志斌
关键词:辛亥革命辛亥首义武昌首义
黄龙庙会:藏彝走廊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范例被引量:2
2010年
藏彝走廊是中国三条主要的民族走廊之一,其历史沉积的久远性、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空间。这一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展现,就是这条走廊上众多的多民族文化汇聚场所。本文以四川松潘黄龙庙会这一多元文化汇聚场所为切入点,通过对黄龙庙会多元文化生态及其形成历史的探讨,从一个具体的点上展现藏彝走廊文化空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由此思考在整体上把握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面貌的可能路径。
汪志斌
关键词:藏彝走廊
抗战民族运动下的国民党国族主义策略
2014年
本文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主体的基本理论出发,立足于抗战民族运动,在民族视域下审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实践,梳理了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理论到国民党国族主义策略的演变过程,探讨了这种策略与国民党历史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抗战胜利后迅速走向失败,正是因为其极端国族主义策略背离了抗战民族运动所显示的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历史主体方向。
汪志斌
关键词:民族主义
松潘地区的多宗教共存现象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松潘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区域。这个地区,以汉藏羌回四个民族为主要人口,集中了中国宗教的几乎所有型态,这些宗教形态不仅共处一地,甚至同居一庙,并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盛大宗教活动——黄龙庙会,诞生了融合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黄龙真人"形象。这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多宗教共存、对话与社会稳定的问题,以及筹划这一地区的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与管理等,都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广泛的借鉴。
潘显一汪志斌唐思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