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諹

作品数:49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瘢痕
  • 11篇细胞
  • 10篇皮肤
  • 10篇瘢痕疙瘩
  • 7篇信号
  • 5篇信号转导
  • 5篇缺血
  • 5篇转导
  • 5篇细胞癌
  • 5篇脑缺血
  • 5篇病理
  • 4篇树鼩
  • 4篇通路
  • 4篇基底
  • 4篇基底细胞
  • 4篇基底细胞癌
  • 4篇病理性瘢痕
  • 3篇凋亡
  • 3篇多发
  • 3篇增生

机构

  • 34篇昆明医科大学
  • 13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作者

  • 49篇汤諹
  • 8篇何黎
  • 8篇崔倩
  • 5篇刘流
  • 5篇周念
  • 4篇李树清
  • 4篇施晓晓
  • 4篇蒋艳
  • 3篇肖旭辉
  • 3篇李飞
  • 3篇涂颖
  • 3篇张颖
  • 3篇袁瑞红
  • 3篇田卓
  • 3篇李凡
  • 2篇张丽
  • 2篇徐双云
  • 2篇顾华
  • 2篇刘彤云
  • 2篇徐丹

传媒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皮肤病与性病
  • 4篇云南医药
  • 3篇口腔颌面外科...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第七届海峡两...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2009全国...
  • 1篇2015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瘢痕评估量表的文献复习被引量:31
2014年
瘢痕是正常皮肤创伤后自我修复的结果,常伴随局部皮肤形态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常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扰,是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的难题。目前,瘢痕的临床诊断标准模糊,并对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分级标准,一些较为准确的定量方法因其昂贵的价格难以在临床普及应用,本文综述国际通用的瘢痕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为瘢痕的临床诊断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施晓晓汤諹
关键词:量表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检测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及细胞中4种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免疫组织化学HRP法(检测细胞色素C)、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凋亡以及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染色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检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spase-3(0.79±0.08)、Caspase-9(0.46±0.05)、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1.80±0.37)、凋亡细胞数(5.4±1.14)及线粒体膜通透性(0.01±0.01)在瘢痕疙瘩组织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Bcl-2蛋白(0.72±0.03)表达则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凋亡途径失衡与皮肤瘢痕疙瘩形成相关。
施晓晓汤諹
关键词:瘢痕疙瘩凋亡线粒体途径
皮内痣1例
2013年
患者女,29岁。右侧腋前线黑色、无痛性斑丘疹20余年。初起时呈黄豆大,表面粗糙,色深,边缘清楚,无疼痛,无瘙痒,于2年前怀孕4个月期间斑丘疹增大明显,色泽较前变浅,呈椭圆形.边缘较清楚,上有毛发生长,无疼痛及瘙痒等。
施晓晓汤諹徐荻茹刘巍敏田卓周念匡卫安
关键词:皮内痣
光致皮肤损伤的临床与基础
光线性皮肤病包括1、光老化;2、光敏性皮肤病;3、光线加剧性皮肤病;4、皮肤癌。在全国发病率较高,其病源、民族多样性及植物资源优势已经成为研究该类疾病的理想地区。近五年,在2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重点项目及新药研发等项目...
何黎农祥杨智万屏汤諹涂颖
皮肤外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皮肤性病学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又涵盖其他临床学科。是一门古老而发展迅速和整体性很强的学科。18世纪中叶以前,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师承担,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皮肤病学逐渐成为内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1]。然而,皮肤病的常见病种达几千种,而内科常规治疗手段难以解决现有的所有皮肤疾病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皮肤病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扩展和延申。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的需求,皮肤外科学孕育而生并飞速发展,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汤諹李玉叶何黎
关键词:皮肤外科教学理论
PI-3K/Akt信号转导在树鼩脑缺血及后适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树鼩血栓性脑缺血及后适应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超微结构改变,研究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效应的分子机制,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在树鼩脑缺血以及缺血后适应所起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血栓性...
汤諹李树清李凡李飞张颖
双侧翼突过长1例
2005年
汤諹刘流何波肖旭辉张杰李文静
关键词:过度增生溃疡
缺血后适应调控树鼩脑缺血海马CA1区Akt(pS473)和Akt(pT308)过磷酸化的抗凋亡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树鼩脑缺血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改变对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C)抑制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光化学诱导法诱导树鼩脑缺血并建立缺血PC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TACS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p S473)和Akt(p T308)表达的空间分布,用ELISA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磷酸化水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脑缺血后神经元皱缩,核消失以缺血24h为著。脑缺血后4 h、24 h及72 h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以脑缺血4 h的改变最明显,分别为(152.3±3.5)units/mg、(130.8±2.6)units/mg和(149.5±4.7)units/mg和(42.35±2.49)units/mg、(19.23±1.41)units/mg和(23.38±1.32)units/mg(P<0.01)。缺血PC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皮层及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且与海马神经元Akt(p T308)活化水平呈平行改变(P<0.05)。结论树鼩脑缺血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与Akt(p S473)和Akt(p T308)过磷酸化的信号机制有关,缺血PC抑制海马神经元Akt(p S473)和Akt(p T308)双磷酸化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
汤諹李树清
关键词:脑缺血AKT磷酸化树鼩
病理性瘢痕治疗进展
病理性瘢痕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胶原大量合成,使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过度沉积所致,是外科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整形外科及美容外科治疗中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就病理性瘢痕治疗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为临...
汤諹何黎
文献传递
皮肤外科常用缝线的分类及其特点被引量:5
2018年
缝线是外科手术过程中用于结扎及缝合的线状材料,外科医生熟练掌握不同缝线的分类及特点,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本文综述皮肤外科常用缝线的分类及特点,为外科临床提供参考。
李改赢郭一俨崔倩麻艺群汤諹
关键词:皮肤外科可吸收缝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