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强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外
  • 2篇体外构建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氧传递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体外制备
  • 1篇皮肤
  • 1篇皮肤成纤维细...
  • 1篇人成纤维细胞
  • 1篇种子细胞
  • 1篇组装方法
  • 1篇微载体
  • 1篇流体力学
  • 1篇计算流体力学
  • 1篇反应器

机构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汤强
  • 4篇谭文松
  • 4篇周燕
  • 2篇梅洋
  • 1篇陈飞
  • 1篇陈霡沁
  • 1篇江华
  • 1篇罗厚勇
  • 1篇叶朝阳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第六届全国组...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组织组装方法的实验研究及CFD模拟被引量:1
2007年
提出利用微组织组装工程化组织移植物的新思想,并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利用可降解大孔微载体与组织种子细胞共培养,形成大量微组织,然后将微组织置于灌注反应器内培养,使微组织聚集形成功能化大型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大型组织在细胞密度、细胞分布以及基质分泌等各方面优于传统方法。模拟分析也说明采用新的方法能够比传统方法获得更好的物质传递效果以及流体力学环境,能够满足组织细胞对氧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需求。
江华汤强周燕谭文松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氧传递
利用大孔微载体体外构建工程化组织
当前体外组织构建技术在构建厚度大于2mm、细胞含量高、细胞和基质均布性好的工程化组织方面仍具挑战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载体的新型体外组织构建方法即组织微构.重塑技术,选择人成纤维细胞(hf)作为模式种子细胞,大孔cy...
汤强
关键词:体外构建人成纤维细胞种子细胞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利用大孔微载体体外制备工程化组织被引量:3
2008年
组织工程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微载体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才日趋升温。利用大孔微载体Cytopore体外构建工程化微构组织,并基于其聚团特性,进行灌注再装配大组织的尝试。结果20 d内微构组织达最高细胞密度16.4×10~7cells/cm^3;32 d后,所形成的微构组织整体均质性好、活性高、基质生成丰富;培养后期微构组织发生明显聚团,经灌注再装配得到细胞和基质分布均匀的厘米级(12mm×6mm)大组织。说明利用大孔微载体构建工程化组织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潜力的体外组织构建方案,有望构建尺寸≥5 mm、细胞和基质分布均匀的大组织。为体外组织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汤强周燕陈飞谭文松
基于微构重塑技术体外构建工程化组织
目的:在工程化组织体外构建过程中由于受到传质限制,使构建组织的尺寸仅在毫米级水平,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本研究突破传统组织构建的思路,提出了'微构重塑技术'的新思想,以在体外构建厘米级的细胞活性好、胞外基质分布均匀的工...
周燕汤强梅洋罗厚勇陈霡沁王秀叶朝阳谭文松
关键词:微载体生物反应器
皮肤成纤维细胞制备微构组织的聚团过程及数值模拟
2009年
微构组织的聚团尺寸影响其内部的细胞活性及体外构建大型工程化组织。采用转瓶系统,考察了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HF)接种密度、微载体浓度和添加抗坏血酸磷酸酯盐(L-ascorbic acid 2-phosphate,简称Vc)对微构组织形成及聚团尺寸的影响,并建立了微构组织聚团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构组织的聚团过程可分为迟滞期、突跃期和稳定期,随着细胞接种密度、微载体浓度提高以及Vc的添加,微构组织的平均聚团尺寸增大,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操作条件下微构组织形成的过程和聚团尺寸,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为进一步调控微构组织聚团和大型工程化组织制备奠定基础。
梅洋汤强周燕谭文松
关键词:数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