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勇

作品数:60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7篇第一性原理
  • 22篇合金
  • 13篇金属
  • 11篇复合材料
  • 11篇复合材
  • 8篇铝合金
  • 7篇界面能
  • 6篇纳米
  • 5篇第一性原理计...
  • 5篇第一性原理研...
  • 5篇石墨
  • 5篇石墨烯
  • 5篇合金化
  • 5篇AL
  • 5篇L1
  • 4篇增强相
  • 4篇真空
  • 4篇陶瓷
  • 4篇涂层
  • 4篇热稳定

机构

  • 60篇中南大学
  • 7篇江苏理工学院
  • 5篇烟台南山学院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东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池州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作者

  • 60篇江勇
  • 16篇易丹青
  • 8篇刘会群
  • 7篇孙顺平
  • 4篇李小平
  • 4篇臧冰
  • 4篇姚建刚
  • 4篇王斌
  • 4篇田云
  • 3篇傅上
  • 3篇张朝民
  • 3篇蓝国强
  • 2篇陶辉锦
  • 2篇胡湛
  • 2篇尹登峰
  • 2篇许晓嫦
  • 2篇王斌
  • 2篇雷卫宁
  • 2篇江亮
  • 2篇罗康

传媒

  • 14篇中国有色金属...
  • 9篇Transa...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陶瓷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矿冶工程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第十三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α相形貌对Ti−5Al−5Mo−5V−1Cr−1Fe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采用疲劳裂纹扩展测试、金相显微镜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研究不同α相形貌对Ti−5Al−5Mo−5V−1Cr−1Fe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敏感性及断裂特征的影响。通过热处理制备的显微组织包括细小和粗大的次生α相组织、魏氏组织和网篮组织。具有粗大次生α相的组织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包括良好的裂纹扩展抗性(Paris区为15~60 MPa·m1/2)、高的屈服强度(1113 MPa)和抗拉强度(1150 MPa),以及良好的伸长率(11.6%)。良好的裂纹扩展抗性归因于粗大次生α相引起的裂纹偏折、长二次裂纹和曲折的裂纹路径。
陈葵外潘素平刘会群刘会群
关键词:Α相疲劳裂纹扩展
L1_2-Al_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计算被引量:8
2013年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中Al空位浓度最小,Li空位浓度次之,Al反位和Li反位的缺陷浓度较大。Al反位和Li反位缺陷浓度在理想金属间化合物Al3Li化学计量比成分处基本相同,不过两种反位的缺陷浓度随着合金成分相对于化学计量比成分的偏离而变化显著,在富Al端Al反位缺陷浓度较大,在富Li端Li反位缺陷浓度较大。运用Arrhenius方程计算点缺陷的有效形成焓,结果显示Al反位和Li反位的有效形成焓较小且基本相同,Li空位次之,Al空位最大。
孙顺平李小平于赟卢雅琳臧冰易丹青江勇
关键词:第一原理计算形成焓
应变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界面Al/θ~′的能量响应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研究Al/θ′共格界面对应变时效参数的能量响应,综合讨论外加单向应变、时效温度以及Cu化学活度对界面形成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θ′相的界面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从298 K增加到498 K时,大尺寸的θ′相界面能(γAl/θ′)增大约2.3%,而小尺寸的富铜θ′相界面能(γAl/θ′(Cu-rich))增大约7.6%;在相同温度和应变下,小尺寸的富铜θ′相界面能总是比大尺寸θ′的相界面能低约10%。在室温下,当应变从0增加到2%时,富铜θ′相界面能最大降低约9.2%;不同的应变方式(压缩或拉伸、垂直或平行界面方向)对各类型θ′相界面能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由此影响到其在基体中的析出方式,这应该是应变时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罗康江勇易丹青傅上臧冰
关键词:AL界面能
钛中α/ω界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实验观测到的界面位向关系,针对钛中α/ω界面开展了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计算研究。根据α、ω两相不同的表面终端和界面原子配位类型,构建和计算了24种可能的α{1100}/ω{1100}界面原子模型。结果显示,有5种界面结构在能量上具有相近优势,在钛中可能同时出现,其平均界面能为0.100 J/m2(计入错配应变),或0.029 J/m2(不计入错配应变)。
朱律齐万维锋江勇刘会群刘会群
关键词:界面能第一性原理
钛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
第一原理方法已被广泛用来预测材料的性质,或解释材料性质的物理机制。然而,工程合金成分及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其力学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存在极大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第一原理方法,尝试研究钛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强韧性等力学性能。计算了...
胡青苗曹烁朱佳林于慧江勇杨锐
关键词:第一原理计算钛合金力学性质
纳米结构铁素体合金中氦捕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纳米结构铁素体合金(NFAs)对中子辐照引发的氦的选择性捕获能力。结果表明与铁基体中的空位相比,氦更容易被NFAs中Y_2Ti_2O_7的八面体间隙和Y_2TiO_5沿b轴方向的中空通道捕获;被氧化物捕获的氦相互间存在排斥作用,说明氦在NFAs中的分散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氧化物的析出分数和弥散度;通过计算界面相图推断,铁素体/Y_2Ti_2O_7界面应为富Y/Ti型,与实验观测到的Y_2Ti_2O_7析出相的非化学计量比特性吻合;氦对Fe/Y_2Ti_2O_7界面有较强的偏聚倾向,且可能对氧化物颗粒尺寸敏感。较大尺度的Y_2Ti_2O_7能够将氦捕获在界面和体内,而低纳米尺度的Y_2Ti_2O_7更倾向于将氦捕获在界面。
江勇杨力通金亚楠周张健吕铮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Cr、Ti掺杂Cu/石墨烯界面结合性能的第一性原理预测(英文)被引量:5
2019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过渡金属Cr、Ti掺杂的Cu/石墨烯界面结合性能进行第一性原理预测,构建并对比一系列不同Cu/石墨烯界面的三明治和表面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界面位相关系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不大。两种界面模型的计算结果均显示top-fcc配位模型是最稳定的界面结构,并具有较低的界面结合能。Cr掺杂倾向于偏析到界面上取代Cu,而Ti惨杂倾向于占据界面处的填隙位。虽然这两种元素的偏析趋势都较弱,其偏析可以显著提高界面的结合性能,从而强化界面。
刘洋王刚王怡人江勇江勇
关键词:石墨烯第一性原理
单轴拉应力下铝空位形成能和自扩散激活能的计算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和NEB(Nudged Elastic Band)过渡态搜索的方法计算应力作用下铝的自扩散激活能,并结合Flynn的原子迁移动力学理论,研究应力下铝自扩散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00]方向的应力增大铝的空位形成能,在6%的应变下铝的空位形成能增大了18%。应力对铝自扩散激活能的影响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特征:随着应力的增大,铝的自扩散激活能在[011]方向上减小,在[101]方向上增大。应力对铝自扩散各向异性的影响在不同计算方法下有相同的趋势,但影响程度不同。在相同应力下,[011]和[101]2个方向自扩散激活能的差异在Flynn模型的计算结果中最大,考虑原子弛豫的Flynn模型的计算结果次之,第一性原理过渡态搜索的计算结果最小。
臧冰易丹青刘欢江勇王斌
关键词:应力AL
氧化物/不锈钢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粉末层叠和整体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Y_2Ti_2O_7/316L不锈钢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经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该材料在金属和氧化物界面处实现了成分和微观组织的梯度过渡。对具有不同梯度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界面处的力学性能存在相应的梯度变化,即随各层金属相含量的逐渐增加,过渡区材料的致密度、抗弯强度不断提升,而硬度则不断下降。
贺涔江勇江勇
关键词:功能梯度材料不锈钢金属陶瓷
一种新型轻质Al-Sc-Zr-Y-O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轻质Al‑Sc‑Zr‑Y‑O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粉末冶金方式制备,主要在晶内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Y‑Zr‑O和Y‑Al‑O纳米氧化物相和Al<Sub>3</Sub>(Sc,Zr)复合相,其中,所...
江勇陆盛吴华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