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建福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储层
  • 3篇盆地
  • 3篇凹陷
  • 3篇沉积相
  • 2篇低渗
  • 2篇低渗储层
  • 2篇断块
  • 2篇油藏
  • 2篇油气
  • 2篇油田
  • 2篇三角洲
  • 2篇吐哈盆地
  • 2篇微相
  • 2篇高邮凹陷
  • 2篇沉积微相
  • 2篇成藏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8篇江苏油田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1篇毕建福
  • 3篇唐在秋
  • 3篇刘金华
  • 3篇葛政俊
  • 2篇杨少春
  • 2篇姚富来
  • 2篇卢黎霞
  • 2篇陈长征
  • 2篇熊光勤
  • 1篇喻永生
  • 1篇屈宏
  • 1篇朱煜
  • 1篇刘辛
  • 1篇于雯泉
  • 1篇施琰
  • 1篇周进峰
  • 1篇张云峰
  • 1篇张世奇
  • 1篇陈长征
  • 1篇刘丽

传媒

  • 2篇内江科技
  • 2篇小型油气藏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河南石油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研究区内11口探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分析,结合粒度特征、测井电性特征及地震属性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三间房组底部的红色泥岩段主要发育滨浅湖相;从三间房组S4砂层组到七克台组的中下部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在三间房组S1—S4砂层组和七克台组Q1—Q2砂层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工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平原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河漫滩、心滩和河漫沼泽4种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分为水下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3种微相。
毕建福刘金华杨艳葛政俊姚富来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统吐哈盆地
江苏油田庄2断块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成熟期,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剩余油分布模式和剩余油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研究,总结了平面、层内和层间三个方面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模式包括边缘沉积相带、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和注采井网不完善四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层内模式包括滨浅湖砂坝复合韵律、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河口坝反韵律三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层间的物性差异也导致了剩余油分布差异较大。
陈长征毕建福卢黎霞
关键词:剩余油沉积微相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红台地区油气来源、分布特征、运移通道、油气藏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台2与红台6的油气藏对比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及岩性透镜体油气藏。红台6油气藏发育的鼻状构造脊线为低势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的指向与汇聚地点。通过对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和条件的研究,认为鼻状构造油气富集的条件除构造因素外,还受生油条件、沉积相带等因素的影响。
刘金华杨少春葛政俊姚富来毕建福
关键词: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油气藏类型吐哈盆地
海安南地区泰一段储层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海安南地区白垩系泰一段为三角洲沉积,且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类型形式存在,原始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并受沉积物分选影响,物性优劣顺序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成岩作用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交代作用不太明显,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大量的粒间溶孔,现今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碳酸盐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唐在秋林式微毕建福黄飞伍国勇
关键词:储层物性沉积相成岩作用
海安凹陷南部地区泰州组一段储层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对海安凹陷南部地区泰州组一段(K2t1)储层的沉积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综合海安凹陷K2t1砂岩储层的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等方面的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目的层段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和水下天然堤,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是勘探的有利相带,绘制了沉积相平面图,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
唐在秋喻永生黄飞毕建福张云峰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海安凹陷
改善沙埝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与对策被引量:1
2007年
沙埝油田构造破碎、储层物性差、油藏类型多且含油带窄、产能低,注水开发暴露出许多矛盾。围绕沙埝窄条状中低渗油藏开展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与对策研究。研究表明,有针对性地钻调整井、细分层注水、压裂,充分挖潜动用差层的潜力,可明显改善窄条状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延长稳产期。
刘辛陈军唐在秋毕建福屈宏
关键词:沙埝油田注水开发复杂断块群
福建地区早白垩统烃源岩露头特征
2014年
通过对福建地区白垩系坂头组野外剖面的观测、丈量,取样分析其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证实在福建地区白垩系发育坂头组的烃源岩,其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为主,少量为腐殖型;有机质热演化大部分进入成熟期,部分由于受火山作用影响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福建地区坂头组烃源岩较发育,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
毕建福周进峰施琰陈长征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白垩统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热演化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利用川西盆地"安县"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对存在多个地层划分分区的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在具体分析了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的幕式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中可容空间变化的不统一性,并且进一步在总结Posamentier(1992)利用盆地中构造沉降速度的分带现象将前陆盆地二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带分为四带:消失带、减小带、增加带、产生带。进而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供给和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四个方面对影响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在前陆盆地中起到比断陷湖盆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刘金华杨少春张世奇毕建福葛政俊
关键词: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可容空间
陈堡油田K_2t_1~3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与利用被引量:13
2005年
陈堡油田C3断块K2t13厚油层内部有许多薄的泥质粉砂岩和砾岩隔层,根据对隔夹层的划分对比及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隔夹层将渗透层细分成多个流动单元使渗透层在纵向上连通性变差,造成了地下油水分布的不均匀性,无形之中增大了开采难度,油田开发过程中应按夹层分布状况,考虑分层段开采,通过研究夹层分布范围认为:在C3块K2t1特定油藏条件下,夹层延伸范围最佳为150~250 m,夹层延伸范围太小不能有效控制边底水,当夹层的渗透率小于'正常'储层的1/100,即Kh/Kv>100时,夹层的作用接近于非渗透夹层,研究还表明该底水油藏不宜采用压裂措施.
熊光勤徐建政毕建福刘丽
关键词:隔夹层砂岩油藏砂层组厚油层沉积微相
高邮凹陷阜宁组三段储层成岩演化序列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薄片观察,黏土矿物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新统阜宁组三段(E1fn3)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高邮凹陷E1fn3储层具低渗、超低渗特征,成岩过程复杂。利用黏土矿物的两个转换带,可将该区E1fn3划分为中成岩A1期、中成岩A2期及中成岩B期。该套储层经历了弱酸-弱碱-弱酸-中性的成岩环境,发育了颗粒压实-长石溶蚀、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加大边交代-碳酸盐、长石溶蚀的成岩序列,最终成为有效储层。
卢黎霞陈长征于雯泉朱煜毕建福
关键词:储层成岩演化高邮凹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