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乐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斑块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易损斑块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超声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研究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 2篇分子生物学研...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超声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张运
  • 6篇殷乐
  • 5篇季晓平
  • 5篇陈文强
  • 4篇张梅
  • 4篇朱永锋
  • 2篇李贵双
  • 2篇苏海军
  • 2篇陈玉国
  • 2篇郜宪林
  • 2篇丁士芳
  • 2篇纪求尚
  • 1篇姚桂华
  • 1篇刘秀芳
  • 1篇杨瑞雪
  • 1篇王荣
  • 1篇李燕
  • 1篇张琳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早期预警指标的回归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前各项检测指标的回归分析,明确预测易损斑块破裂的最佳指标.方法 40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10周,于8周末分为p53基因组(20只)和LacZ基因组(20只),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分别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斑块破裂前血清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的变化,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联合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仪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破裂前的各项影像学指标及声学密度强度,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检测指标与易损斑块破裂的关系.结果两组实验兔在药物触发后有21只兔共34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p53基因组(存活19只)斑块破裂率89.5%(17/19),与LacZ基因组(存活18只)斑块破裂率22.2%(4/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触发前,斑块破裂组(n=21)hs-CRP水平、体表血管超声测值(腹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峰值速度)、AD值、IVUS测值明显高于斑块未破裂组(n=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US测值斑块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和血清学sVCAM-1的OR值分别为26.917、19.301和1.339(均P<0.05),校正的AD值AⅡ-c%的OR值为0.458(P<0.05).结论 IVUS测值E1、PA、血清学指标sVCAM-1以及AD值是预测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指标.
殷乐李燕季晓平张运陈文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近年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的非线性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易损斑块可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了与人类易损斑块特征相似的动物模型,阐明斑...
张运陈文强张梅季晓平朱永锋殷乐郜宪林丁士芳陈玉国李贵双纪求尚苏海军
文献传递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异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观察昼夜血压变异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鲁医院高血压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情况、24 h动态血压监测资料,了解昼夜血压变异对患者心脏、血管的影响及危害性。结果 200例患者血压监测分析,杓型血压84例,正常人均为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高血压患者中具有左室肥厚、ST段改变、颈动脉血管壁增厚(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升高是反映心脑血管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王荣杨瑞雪殷乐张琳刘秀芳张运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监测
不稳定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明确不稳定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影像学特点。方法  2 7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随机分成A组 (17只 )与B组 (10只 ) ,A组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 +高脂喂养 10周 ,B组仅给予高脂喂养 10周。于 8周末将A组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 p5 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于 10周末 ,两组实验兔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应用IVUS分别测量、比较斑块破裂前的腹主动脉同一血管段中多个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IVUS指标 ,明确不稳定斑块的IVUS影像学特点。结果 破裂与未破裂斑块的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A)、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未破裂斑块相比较 ,破裂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 (P <0 .0 0 1) ,EEMA、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明显大于前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0 1)。破裂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 ,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结论 IVUS应用于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上 ,能够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 ,本研究为临床早期发现不稳定斑块并预测斑块破裂奠定了实验基础。
陈文强张运张梅季晓平殷乐朱永锋
关键词:不稳定斑块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被引量:24
2004年
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并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将 6 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三组 :球囊损伤 +高脂 (1%胆固醇 )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 ,喂养 3个月后分别给予鲁塞尔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以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 +高脂组与高脂喂养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中球囊损伤 +高脂组所形成的粥样斑块为具有较大脂质核的软斑块 ;药物触发后球囊损伤 +高脂组存活的 18只中有 11只共 15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高脂喂养组中的 19只经药物触发后仅 5只共 7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普通饲料喂养组中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提示 ,在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基础上 ,应用药物触发后能够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陈文强张运季晓平张梅朱永锋殷乐姚桂华
关键词:内科学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球囊组胺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近年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的非线性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易损斑块可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了与人类易损斑块特征相似的动物模型,阐明斑...
张运陈文强张梅季晓平朱永锋殷乐郜宪林丁士芳陈玉国李贵双纪求尚苏海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影像学分子生物学超声波诊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