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冬妮

作品数:66 被引量:884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长江口
  • 18篇沉积物
  • 13篇长江口滨岸
  • 11篇多环芳烃
  • 11篇PAHS
  • 8篇颗粒物
  • 8篇长江口潮滩
  • 7篇水体
  • 6篇营养盐
  • 6篇同位素
  • 6篇污染
  • 6篇潮滩沉积物
  • 5篇悬浮颗粒物
  • 5篇
  • 5篇
  • 4篇地表灰尘
  • 4篇多介质
  • 4篇生态风险
  • 4篇水界面
  • 4篇迁移

机构

  • 6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安徽省水利厅

作者

  • 66篇欧冬妮
  • 45篇侯立军
  • 41篇许世远
  • 22篇刘敏
  • 20篇刘巧梅
  • 18篇刘敏
  • 17篇程书波
  • 12篇杨毅
  • 12篇刘敏
  • 10篇余婕
  • 9篇高磊
  • 8篇王丽丽
  • 7篇常静
  • 7篇刘敏
  • 6篇蒋海燕
  • 5篇张斌亮
  • 5篇刘华林
  • 4篇汪青
  • 4篇陆敏
  • 3篇付金沐

传媒

  • 7篇环境科学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地理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7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土壤环境的区域差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城市土壤环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文章就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土壤环境差异做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城市土壤环境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城市土壤研究的一个新任务。
刘玉燕刘浩峰刘敏常静欧冬妮黄明薇
关键词:影响因素
河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与风险评价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收集长江口滨岸13个典型采样点上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分析了悬浮颗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探讨了PAHs的来源,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显示,EPA14种优控PAHs的总量在600~12 308 ng/g之间,平均值为5 373 ng/g,其组成主要以3环和4环PAH为主。受附近陆源输入的影响,顾路采样点的PAHs含量最高,此外,临近城市排污、滨岸工业开发区及河道排污口的采样点PAHs含量也较高,如石洞口、金山、白茆、浏河口等。结合PAHs不同环数的相对丰度与同分异构体荧蒽/芘、芘/苯并[a]蒽比值,初步推断出人类油污染及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悬浮颗粒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此外,参照有关环境质量标准,发现悬浮颗粒物中萘、菲、芴、葸/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等化合物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影响效应。
欧冬妮刘敏程书波许世远侯立军高磊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多环芳烃悬浮颗粒物长江口
上海滨岸沉积物、上覆水中N含量及时空变化被引量:22
2002年
综合分析了上海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中营养盐N的含量 ,结果显示 ,表层沉积物中NH+ 4 N的含量在 8月、2月及 11月均很高 ,占 5 0 %~ 98% ,在 11月份NH+ 4 N和NO-3 N含量均显著增加 ;在空间分布上 ,长江口南岸无机氮含量普遍高于杭州湾北岸 ,其中NH+ 4 N含量峰值出现在SDK和BLG ,NO-3 N的沿程分布与NH+ 4 N较为一致 ,二者均受到排污及长江入海径流输入的影响。上覆水中在 2月和 8月NO-3 N含量普遍高于NO-2 N和NH+ 4 N ,而在 11月NH+ 4 N的含量则明显增加 ,并超过了NO-3 N ;无机氮沿程分布呈现较大地区差异的特点 ,而且NO-3 N含量普遍高于NH+ 4 N(SDK、WSK、LC除外 ) ,这受污水排放和所在沉积环境等多因素控制。在对比分析从2 0世纪 80年代至 2 0 0 0年近 2 0年间上海滨岸带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 ,发现上海滨岸水体及沉积物总体质量在不断下降。其中滨岸水体若以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进行评价 ,发现各采样点无机氮含量均超过四类海水的标准 ,而且最大超标幅度达到了 9.5 4倍 。
张斌亮刘敏侯立军刘巧梅欧冬妮刘云翔
关键词:无机氮表层沉积物上覆水海岸氮含量
排污活动对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元素N累积运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1
2007年
选择长江口滨岸潮滩作为典型研究区,研究了排污活动对潮滩营养盐N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排污口滨岸潮滩上覆水、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NH4+-N、TIN等都有显著累积效应,而NOx--N在长江口滨岸潮滩上覆水、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并未出现累积高峰值,表明外源输入不是潮滩环境中NOx--N主要来源。分析结果还显示,排污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间N分子扩散通量明显大于非排污口。
付金沐刘敏侯立军欧冬妮刘巧梅
关键词:营养盐排污活动长江口滨岸潮滩
长江口滨岸POPs多介质累积、迁移及生态风险
通过分析河口滨岸潮滩各介质中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研究其在表层沉积物中的污染水平、形态组成与来源,以及动植物体中PCBs和OCPs富集的季节性差异;并对PCBs和OCPs在多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及其生...
刘敏杨毅刘华林许世远欧冬妮程书波高磊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多介质迁移长江口生态风险评价
文献传递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被引量:27
2009年
结合基于遥感数据获得的土地利用结果与SCS模型,在GIS环境下模拟了上海浦东新区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地表径流深度趋于增大;同时,在浦东新区城市化的不同时期,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地表平均径流深度变化也不相同。
权瑞松刘敏侯立军陆敏张丽佳欧冬妮许世远俞立中
关键词:SCS模型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33
2010年
本文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土地覆被的类型,动态变化过程和环境效应等方面,发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建城区面积在13年间净增了1500km2。其中,上海、苏锡常地区、杭州等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大,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长江三角洲耕地流失严重,平均年耕地递减率达0.55%,约为同期全国平均值的2倍。近6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递减率变化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由缓慢减少→迅速减少→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城镇扩展、交通道路建设以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系缩减迅速,主要表现在湖泊的湮废与河流的填塞两方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同水网体系消失紧密相关,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河流、湖泊水质、城市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城市气候。
刘敏许世远侯立军欧冬妮
关键词:环境效应长江三角洲
城市灰尘PAHs累积与迁移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累积与迁移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粒度只是影响城市灰尘吸附PAHs的一个次要因子,与PAHs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城市灰尘TOC与PAHs含量显著正相关(冬季r=0.62,p<0.000 1;夏季r=0.55,p=0.002),说明对于城市地表灰尘而言,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其吸收PAHs的能力就越强,这种结果与理论上PAHs的憎水亲脂性相一致.风向能够直接影响PAHs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势,污染源下风向的地区更容易累积较多的PAHs,且距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程度越重,相反,污染源上风向的地区则不利于PAHs的累积,污染程度较轻.夏季最高值出现在西北城区,含量为27 766 ng.g-1,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南部和东部城区,含量分别为30 741 ng.g-1和32 573 ng.g-1.大城市中心区存在PAHs污染的'空心效应'.温度是影响城市灰尘PAHs累积与迁移的重要气象参数.
程书波刘敏欧冬妮高磊王丽丽许世远
关键词:多环芳烃迁移影响因素
长江口滨岸POPs多介质累积、迁移及生态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河口滨岸潮滩各介质中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研究其在表层沉积物中的污染水平、形态组成与来源,以及动植物体中PCBs和OCPs富集的季节性差异;并对PCBs和OCPs在多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及...
刘敏杨毅刘华林许世远欧冬妮程书波高磊
关键词: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多介质长江口生态风险
文献传递
长江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被引量:121
2002年
实验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对上覆水体中磷酸盐(PO4-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0~10小时(h)内,尔后基本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但在0~0.5 h内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速率最大,达到10.40~56.40 mg/kg h,且其吸附速率受细颗粒物含量影响明显.沉积物对PO4-P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据Langmuir方程计算,PO4-P的吸附容量达26.32~204.08 mg/kg,且吸附容量与Fe3+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O4-P的吸附效率达21.55~248.30 L/kg,且吸附效率主要取决于TOC含量.此外,环境因子(温度、pH和盐度等)对沉积物吸磷作用影响显著.
刘敏侯立军许世远欧冬妮张斌亮刘巧梅杨毅
关键词:硝酸盐吸附速率表层沉积物盐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