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清末司法变革对州县行政的影响--以巴县为例
- 作为清末新政的具体内容之一,清政府在州县设置审判厅、检察厅等司法行政机构,力图实现司法和行政的分立。本研究以清代巴县档案为主要分析史料,实态、过程地展现了清末重庆两级审判、检察机构的建立及州县行政体制因此而发生的变革。在...
- 梁勇
- 关键词:司法行政书吏巴县档案
- 清代重庆公估局与地方商贸秩序被引量:2
- 2020年
- 清中后期,重庆民间白银的使用量增加。假银泛滥、银两成色不统一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有碍商家的经营且易导致商家和民众的利益受损。主导重庆商贸秩序的八省客长推动成立白银公估局,并对公估局的运作流程、职责进行了规范。公估局的成立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商贸秩序,体现了局绅主导的公局在地方公共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 梁勇
- 晚清州县委员与官僚行政——以巴县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有清一代,地方督抚大员因特定事务临时差遣的办事人员称为委员,“事竣则裁”。咸同以后,州县各类型公局机构大量兴起,委员出现了“任期化”的趋势。通过对清代《巴县档案》《南部档案》等州县档案资料的梳理,详细考察州县委员的职位、薪水及委员的承充、卸任过程,并对州县行政事务中委员的职责、委员与州县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清政府通过差遣委员,为候补官员提供了就职的“岗位”,有助于州县新增行政事务的运行,更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皇权下县”。
- 梁勇
- 关键词:委员
- 晚清公局与州县行政变革——以巴县为例被引量:4
- 2020年
- 公局是嘉庆以后在州县大量设置,以办理不在传统州县行政体制内的政务、地方公务及洋务的机构。清代四川州县公局的兴起与地方办理军需、流差及财政经费短缺有密切关系。公局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地方税收加派留存或其他公局的转移支付。相较于衙门书差行政经费不足的境况,公局经费相对充足,甚至补贴衙门短缺的行政经费。晚清州县公局体系的形成,表明既有以知县为首的衙门行政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嘉庆以后州县行政事务不断增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也为后来州县新政改革打下一定基础,是传统中国州县行政体制改革的结果。
- 梁勇
- 关键词:行政变革巴县档案
- 近代四川桐油外销与市场整合被引量:5
- 2004年
- 近代四川的桐油贸易网络,具有强烈的外销倾向,可视为四川传统地方市场国际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运用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对近代四川桐油贸易网络的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由此探讨近代四川区域市场的整合趋势及其制约因素。
- 梁勇
- 关键词:桐油对外贸易
- 清末州县警政与地方秩序——以重庆为例
- 2021年
- 清末新政,推广新式警政为其重要一环。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埠,重庆的警政办理处于领先地位。警政办理的经费以地方筹集为主,警察的职责包括维护地方治安、移风易俗、引导民众改善卫生等方面。重庆警政的办理虽得到部分士绅的支持,但地方州县的保甲、团练对此却有所抵触。同时,警政办理过程中还面临财力和人才缺乏的困境,在地方的推行举步维艰。
- 梁勇
- 关键词:警政地方秩序清末
- 清至民初重庆乡村公产的形成及其国家化被引量:3
- 2020年
- 在清代以重庆为代表的四川乡村社会重建过程中,移民通过集资、捐献、缴纳厘金及罚没等方式形成了大量以会产、庙产、学产为名的各类乡村公产。清代重庆乡村公产形成方式、存在形式及管理模式具有强烈的移民色彩和突出的地域性特征。由于清代州县财政经费短缺现象始终存在且呈加剧态势,在"以公济公"的名义下,乡村公产被地方执政者改变用途,提拨他用。晚清新政,国家以筹办新学、警政及办理实业等名义不断提拨各类乡村公产。进入民国后,由于军阀混战和地方的公共建设,政府成立公产提拨机构,加速了乡村公产的国家化进程。乡村公产的国家化进程体现了州县财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某些特征。
- 梁勇
- 关键词:国家化巴县档案
- 清代四川三费局研究
- 有清一代,在既有的财政体制下,与命案相关的办案经费缺乏,征收"三费"成了四川州县解决之道。本文对清代四川三费局创办原因、兴办模式、经费来源、运作实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清代四川的三费局不仅仅局限于为衙门办案提供经费支...
- 梁勇
- 关键词:巴县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