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作品数:18 被引量:117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巩膜后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26例 被引量:3 2003年 潘敏敏 梁勇 王风云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眼外伤 Pentacam前房分析仪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前房形态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应用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前房形态参数变化,寻找以该检测方法评价前房形态变化的敏感指标.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47例(47眼),其中急性PACG患者21例,慢性PACG患者26例,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行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检查,观察前房形态变化并分析术前、术后前房形态参数,即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及前房夹角的变化;同时比较急性PACG与慢性PACG以及用药与未用药组激光后前房形态参数变化.激光前、后眼前段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激光后两组前房形态参数变化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ACG患者激光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84±0.31)mm,前房容积为(65.04±20.68)mm3,前房夹角为(25.44±6.38)°;激光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为(1.89±0.28)mm,前房容积为(92.19±21.07)mm3,前房夹角为(23.86±5.96)°;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较术前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03;t=-17.02,P=0.000),前房夹角无明显改变(t=1.91,P=0.060).激光后,急性PACG患者前房容积增加值为(29.76±10.84)mm3,慢性PACG患者为(23.31±10.0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0).随访1年以上,未用药眼压保持稳定者激光后前房容积增加值为(31.93±11.99)mm,经用药而使眼压保持稳定者为(18.71±7.0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05).结论 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可改善PACG患者的浅前房状态,前房容积与中央前房深度是应用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衡量前房形态变化的较敏感的参数.急性PACG患者激光后前房容积增加值较慢性PACG患者大,未用药眼压保持稳定的患者激光后前房容积增加值较经用药患者大. 梁勇 鲍永珍 任泽钦 李立新 胡亦文 黎晓新关键词:原发性 不同临床类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虹膜厚度比较分析研究 目的:比较和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虹膜厚度差异,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临床类型的潜在解剖学基础。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未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 吴慧娟 张瑜 游舒棋 梁勇 侯宪如 任泽钦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Pentacam前房分析仪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前房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 Pentacam 三维前房分析仪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前房形态变化。方法: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47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前及术后两周分别行 Pantacam 三维前... 梁勇 鲍永珍 任泽钦 李立新文献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结构差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青光眼性损伤较轻眼的眼前节结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单眼急性发作的AACG患者的对侧眼(41只眼,F-AACG组)和不对称CACG患者损伤较轻眼(46只眼,F-CACG组)的临床资料。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上测量晶状体拱高(LV)、前房深度、虹膜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分析两组眼前节结构特征和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F-AACG组患者年龄为(65±10)岁,F-CACG组患者年龄为(67±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ACG组的前房深度为(1.79±0.25)mm,距巩膜突750μm处的虹膜厚度为(0.39±0.07)mm,距巩膜突500μm处房角开放距离为(0.12±0.06)mm,距巩膜突500、750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为10.91°±5.23°、9.33°±5.02°,均低于F-CACG组[(1.99±0.34)mm、(0.43±0.05)mm、(0.15±0.07)mm、13.93°±6.33°、13.9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AACG组的LV为(0.99±0.44)mm,高于F-CACG组[(0.72±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距巩膜突750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每减少1°(比值比为0.872,95%置信区间:0.794~0.958,P<0.01),LV每增加1 mm(比值比为14.138,95%置信区间:2.348~85.130,P<0.01),AACG的发生显著增加。结论与CACG损伤较轻眼相比,A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周边虹膜厚度较薄,房角较窄,前房深度较浅,LV较大。LV和距巩膜突750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可能是AACG区别于CACG的重要结构参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72-678) 梁之桥 游舒棋 张瑜 杨康怡 任泽钦 侯宪如 梁勇 吴慧娟关键词:眼前半段 特发性黄斑裂孔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黄斑裂孔手术联合或不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合并早期白内障的疗效,探讨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合并早期白内障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患者一期手术仅行单纯黄斑裂孔手术(单纯黄斑孔手术组),49例患者一期行黄斑孔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组)。记录单纯黄斑孔手术组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情况以及住院治疗的总费用。结果单纯黄斑孔手术组41例患者中,38例(92.7%)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白内障核混浊明显加重,其中18例(43.9%)患者行二期白内障手术。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无明显差异。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黄斑孔手术组已行二期白内障手术患者两次住院治疗的总费用高于联合手术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采用联合白内障手术与否均可得到相似的视力预后,但联合手术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少手术成本。 梁勇 黎晓新 姜燕荣 赵明威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手术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黎晓新 赵明威 樊景禹 梁勇 梁建宏 黄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以视网膜前、后形成细胞结构的膜为特点,膜的收缩造成视网膜固定皱襞的形成,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失败,研究参与反应的细胞和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分析...关键词: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理 视网膜脱离手术 视网膜前膜 细胞结构 玻璃体灌注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灌注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特点、手术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对52例52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行玻璃体灌注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记录术中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和视力预后。结果2只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灌注偏离综合症”,39只眼可见角膜后壁细小灰白色乳化硅油集聚并排出眼外。所有病例未出现巩膜塌陷、晶状体掉入玻璃体腔等术中并发症,11只眼术中发现后囊混浊机化,其中9只眼行后囊连续环行撕囊术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撕除全部后囊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52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曾行硅油填充、虹膜后粘连、小瞳孔、多次手术后低眼压、怀疑晶状体损伤的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应行玻璃体腔液体灌注以利手术操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鲍永珍 曹晓光 梁勇 黎晓新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虹膜后粘连 术后低眼压 晶状体损伤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探讨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缝线悬吊方法对眼外伤致无虹膜和先天性无虹膜患者 2 3例 (2 3只眼 )行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记录术后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畏光症状明显减轻 ,术后裸眼视力提高 ,视力≥ 0 1者 16只眼 (70 %)。术中玻璃体出血 2只眼 ;术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斑沉着 13只眼 ,角膜失代偿 5只眼 ,高眼压 3只眼 ,黄斑裂孔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各 1只眼。结论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改善无虹膜和晶状体患者的视觉不适和高度远视屈光状态 ;但此类患者病情复杂 ,应把握手术适应证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鲍永珍 梁勇 牛改玲 黎晓新关键词:眼外伤 视力 并发症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Cirrus HD OCT观察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的分布规律,探讨mGCIPL随着眼轴长度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患者170例(276眼),采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CirrusHD OCT测量mGCIPL厚度,得到平均,6个扇形区域(颞上、上方、鼻上、颞下、下方、鼻下),最小mGCIPL厚度共8个参数。研究mGCIPL厚度的分布规律,采用Spearman进行mGCIPL厚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应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mGCIPL厚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该276只眼的6个扇形区域中鼻上mGCIPL厚度最大,为83.5(78.0,89.0)μm,下方mGCIPL厚度最小,为79.0(73.0,84.0)μm,分布规律为鼻上>上方>颞上≈颞下≈鼻下>下方。8个参数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04^-0.395,P<0.001)。8个参数除了受眼轴长度(β=-3.201,P<0.001)影响外,还受年龄(β=-0.185,P<0.001)影响。结论:mGCIPL厚度分布规律为鼻上>上方>颞上≈颞下≈鼻下>下方。mGCIP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因此在应用mGCIPL厚度进行青光眼诊断时应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尤其在高度近视人群更应排除其干扰。 游舒棋 梁勇 鲍永珍 何燕玲 孙晶晶 英鑫 王妍妍 赵明威关键词:眼轴长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