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怡

作品数:75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乳头
  • 37篇瘤病毒
  • 23篇乳头瘤
  • 23篇乳头瘤病毒
  • 22篇基因
  • 18篇人乳
  • 16篇细胞
  • 15篇人乳头瘤
  • 15篇人乳头瘤病毒
  • 15篇乳头状
  • 15篇乳头状瘤
  • 15篇乳头状瘤病
  • 15篇乳头状瘤病毒
  • 13篇病毒
  • 12篇疫苗
  • 12篇免疫
  • 9篇克隆
  • 8篇蛋白
  • 8篇生物学
  • 8篇肿瘤

机构

  • 59篇山东大学
  • 16篇山东医科大学
  • 5篇山东大学第二...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济南市第五人...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曼尼托巴大学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山东省卫生学...

作者

  • 75篇栾怡
  • 64篇于修平
  • 62篇赵蔚明
  • 61篇周亚滨
  • 51篇齐眉
  • 43篇贾继辉
  • 35篇卞继峰
  • 14篇王红
  • 12篇董杰德
  • 11篇宋长芹
  • 10篇程轶喆
  • 7篇张茂修
  • 7篇杨海宁
  • 6篇唐伟
  • 5篇耿昭
  • 5篇于瑾
  • 5篇于晗
  • 5篇郑燕
  • 4篇陈华波
  • 4篇孙新六

传媒

  • 15篇山东医科大学...
  • 1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2篇山东大学学报...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国外医学(微...
  • 3篇山东免疫学会...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第6次全国微...

年份

  • 1篇2008
  • 11篇2006
  • 5篇2005
  • 11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 10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V_(16)L1-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16型L1 E7重组腺病毒 (rAd5HPV16 L1 E7virus)及其重组质粒 (rAd5HPV16 L1 E7plasmid)经不同途径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93细胞扩增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 ,同时制备rAd5HPV16 L1 E7重组质粒 ,分别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滴鼻和灌胃途径免疫小鼠 ,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采用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肌注组产生抗体量最多 ,并且出现最早。结论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均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免疫途径不同 ,抗体峰值的出现时间亦不同 ,测定抗体的最佳时间亦不同。
宋长芹孙洪涛于修平栾怡卞继峰赵蔚明贾继辉周亚滨于瑾齐眉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小鼠近交BALBC抗独特型抗体
病毒HPV16L1-E7C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细胞免疫性的初步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有资料显示,在93%的宫颈癌患者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 DNA,其中HPV16阳性占50%。传统的治疗方法对HPV相关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齐眉卞继峰赵蔚明于修平贾继辉周亚滨栾怡
文献传递
小鼠对HPV_(16)L1-E7重组腺病毒和重组质粒的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03年
对比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16型L1 E7重组腺病毒 (rAd5HPV16L1 E7)和重组质粒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所产生的免疫效应。将rAd5HPV16L1 E7病毒在 2 93细胞中扩增 ,并制备rAd5HPV16L1 E7重组质粒 ,分别以肌肉注射、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采用ELISA法测其血清IgG抗体水平 ;制备脾细胞悬液 ,加入到 96孔无菌培养板中 ,分别加入rAd5HPV16L1 E7特异性蛋白和 10 %FCSRPMI16 4 0 ,加入3 H TdR 1μCi/孔 ,做T 细胞增殖实验 ;取经过培养 5 6h的培养液进行IFN γ的测定。不同疫苗和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 (P <0 0 5 ) ,IFN γ和T 细胞增殖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各实验组中病毒特异性蛋白刺激组均高于非刺激组 (P <0 0 5 )。提示 :rAd5HPV16L1 E7重组质粒和rAd5HPV16L1 E7重组活病毒一样既能刺激T 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又能刺激B 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说明其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
宋长芹于修平栾怡卞继峰赵蔚明贾继辉王津秋阎淑芳
关键词:质粒人乳头瘤病毒免疫应答
GM-CSF增强HPV16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GM CSF增强HPV16E6cDNA疫苗免疫效应的作用。方法 :①将C5 7BL 6小鼠 18只分为 1、2、33个组。DNA免疫前 ,每只小鼠胫骨前肌注射 0 .2 5 %的布比卡因 10 0 μl,2 4h后 ,1组注射pcDNA3.1为对照组 ;2组注射pcDNA3.1E6c ;3组注射pcDNA3.1E6c +GM CSF ,2周后加强免疫 1次 ;②加强免疫 2周后 ,取小鼠脾脏及血清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 :①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3 H TdR掺入率 :1组为6 736 ,2组为 15 732 ,3组为 2 6 95 9,2组比 1组提高了 133.5 % ,3组比 1组提高了 2 78.7%、比 2组提高了71.4 % ,经t检验表明 ,3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E6CTL表位合成肽特异性刺激后IFN γ的产量 :1组无IFN γ产生 ,2组为 6 2 4 .8,3组为 832 .9,3组比 2组提高了 33.3% ,经t检验表明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③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1组为 0 .0 4 2 33,2组为 0 .4 5 75 ,3组为 0 .812 5 ,2组是1组的 9.8倍 ,3组是 1组的 18.2倍 ,3组比 2组提高了 77.6 %。经t检验表明 ,3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GM CSF可有效的提高HPV16E6cDNA疫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
周亚滨赵蔚明马天加齐眉贾继辉栾怡于修平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NA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58型E6蛋白对p53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研究HPV5 8E6蛋白与p5 3蛋白的作用关系 ,以初步探讨其致癌机理。方法 先通过GST沉降试验和体外降解试验 ,体外研究HPV5 8E6结合降解p5 3蛋白的作用 ,进而将表达质粒导入SAOS 2细胞 ,在细胞内研究HPV5 8E6对p5 3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 HPV5 8E6能够有效结合p5 3蛋白并进一步诱导其降解 ,而且在细胞内 ,HPV5 8E6具有抑制p5 3蛋白的诱导凋亡的功能。结论 p5 3蛋白的降解影响其细胞周期调控和诱导凋亡的功能 ,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引发子宫颈癌等肿瘤。
杨海宁于修平卞继峰赵蔚明贾继辉周亚滨栾怡齐眉于谨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P53癌基因蛋白抑癌基因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6b型重组减毒沙门菌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构建HPV6b L1E7嵌合基因重组减毒沙门菌,为进一步粘膜免疫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扩增获得HPV6b 的 L1E7 嵌合基因片段,TA 克隆后,再将L1-E7 基因克隆入pTETnir15 沙门菌表达质粒。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鼠伤寒减毒沙门菌S.BRD509(△aroA,△aroC)中,厌氧诱导其表达,蛋白样品做SDS-PAGE 凝胶电泳 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用BamHI和SalI双酶切重组表达质粒pTETnir156bL1E7可释放2389bp和1554bp两片段,结果与预计相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沙门菌在约56KD处有明显特异蛋白条带,而对照菌则无。结论:该重组沙门菌能特异地表达HPV6b L1-E7 融合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6b L1-E7重组减毒沙门菌构建成功。
孙新六赵蔚明于修平卞继峰周亚滨贾继辉栾怡齐眉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减毒沙门菌电转化法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HPV 16 E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2002年
目的:构建抗HPV16E7的噬菌体抗体库。方法:由感染者抗凝血中分离外周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人IgG Fab基因特异引物,从合成的cDNA中分别扩增出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回收纯化PCR产物。用SpeI+XhoI酶切重链可变区基因,XbaI+SacI酶切轻链可变区基因,先后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结果:PCR产物经电泳证实分子量大小正确,酶切电泳证实质粒构建正确。结论:成功构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克隆,建立抗HPV16E7噬菌体抗体库。
刘颖于修平赵蔚明卞继峰杨海宁贾继辉董杰德周亚滨栾怡齐眉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乳头状瘤病毒单克隆抗体
利用重组HPV16L1抗原检测宫颈癌抗L1或VLP抗体的对比被引量:4
2002年
为了评价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HPV16L1蛋白和重组腺病毒表达的HPV16L1 VLP两种抗原在检测宫颈癌抗 16L1或VLP抗体及在宫颈癌血清学诊断意义上的差别 ,应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的DNA中扩增出全长15 35bp的HPV16L1基因片段 ,克隆至 pUC18 T载体中 ,进行DNA测序鉴定。然后 ,将HPV16L1基因克隆至pGEX 2T表达载体中 ,并诱导表达HPV16L1融合蛋白 ,分子量为 83kD ,能被HPV16L1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经GST柱层析法纯化后 ,与重组腺病毒表达的HPV16L1 VLP分别经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 12份宫颈癌患者和 35份献血员血清。 12例宫颈癌血清标本中 ,抗HPV16L1蛋白的抗体阳性率为 7例 (占 5 8.3% ) ;抗HPV16L1 VLP的抗体阳性率为 8例 (占 6 6 .7% )。经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HPV16L1检测为HPV16抗体IgG(+)的 7份患者血清 ,利用HPV16L1 VLP试剂盒检测均阳性 ;经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检测为HPV16抗体IgG( )的 5份患者血清 ,利用HPV16L1 VLP试剂盒检测有 1份阳性。两者对HPV16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本实验结果说明HPV16与宫颈癌高度相关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HPV16L1和HPV16L1 VLP重组抗原检测抗体的敏感性并不受影响。利用重组抗原HPV16L1对宫颈癌的抗体进行定性。
栾怡于修平宋长芹卞继峰赵蔚明贾继辉周亚滨齐眉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
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由螺杆状转变成球形休眠体的相关蛋白。方法 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螺杆状幽门螺杆菌及其球形休眠体全菌蛋白表达谱 ,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切 ,肽混合物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 TOF MS)进行质谱分析 ,将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输入互联网上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获得 9个与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相关蛋白 ,即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2 6× 10 3的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烯醇酶、黄素氧化还原蛋白、单链DNA结合蛋白、翻译起始因子 1、延长因子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和Mr 为 10× 10 3的热休克蛋白。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为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机制 ,筛选具有潜在价值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靶位和疫苗候选靶位具有参考价值。
贾继辉陈春燕于修平郭辉玉张茂修周亚滨赵蔚明栾怡齐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双向电泳技术比较蛋白质组学疫苗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4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一族独特的糖蛋白,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诱导IOPC(inducible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类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的蛋白质.
杨宁陈增海栾怡于修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组织工程学分子生物学机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