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息洪

作品数:80 被引量:26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卫生局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8篇基因
  • 25篇多态
  • 25篇多态性
  • 20篇基因多态性
  • 16篇细胞
  • 10篇超微
  • 10篇超微结构
  • 9篇阿尔茨海默病
  • 9篇氨酸
  • 7篇电镜
  • 7篇同型半胱氨酸
  • 7篇肿瘤
  • 7篇半胱氨酸
  • 7篇ALZHEI...
  • 6篇死因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6篇黏膜
  • 6篇坏死
  • 6篇坏死因子
  • 5篇蛋白

机构

  • 54篇广州医学院
  • 20篇广州医学院第...
  • 11篇广州市白云区...
  • 10篇中山大学
  • 9篇广州市第一人...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广州市东山区...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惠爱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番禺区人民医...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作者

  • 80篇柳息洪
  • 23篇陈盛强
  • 14篇王延平
  • 14篇彭杰
  • 9篇吉晓滨
  • 9篇王磊
  • 7篇燕启江
  • 6篇臧林泉
  • 5篇余俐
  • 5篇谢军
  • 5篇彭杰青
  • 4篇邓维意
  • 4篇罗劲根
  • 4篇陈柏铭
  • 4篇刘学军
  • 4篇邬全会
  • 3篇廖伟娇
  • 3篇吉建新
  • 3篇贺奇才
  • 3篇郑德枢

传媒

  • 1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0篇解剖学研究
  • 8篇现代临床医学...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癌症
  • 1篇广州医药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15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0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HFR C677T和CBS 844 ins 68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844 ins 68 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l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AD病人及 143例正常人MTHFR C677T、CBS 844 ins 68基因多态性。结果 (1)AD病人MTHFR基因中,基因型C/T占5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7%(P<0.01,RR=0.355);C/C占39.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2.94%(P<0.01);T/T占4.25%,与对照组2.09%无明显差异(P>0.05)。AD病人中MTHFR基因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67.43%、相对危险率R为0.594,T的频率为32.57%,而对照组的C为80.42%,T为 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CBS 844 ins 68 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78.79、19.69、1.52,对照组分别为78.32、18.88、2.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突变与AD发生有一定关系,CBS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黄绍宽陈盛强王延平柳息洪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胱硫醚Β合成酶
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取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分泌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的基部均贴附在基底膜上。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黏膜下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弹性纤维带。结论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板层体存在,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弹性纤维带维持和形成咽鼓管咽口。
吉晓滨柳息洪王磊
关键词:咽鼓管咽口超微结构上皮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探讨
2003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中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A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48例AD患者及86例对照者的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基因进行分型,从而进行AD与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结果(1)AD病人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中,基因型C/T占5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7%(P<0.01,RR=0.355),C/C占39.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94%(P<0.01,RR=2.567),T/T占4.25%,与对照组2.09%有显著性差异(P>0.05,RR=1.086)。AD病人中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67.43%、相对危险率(RR)为0.594,T的频率为32.57%、RR为1.683与对照组的C为80.42%、T为19.5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病人中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基因型T/T(MTHFR*T/T)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AD存在正关联;而MTHER*C/T频率则明显低于正常人,与AD存在负关联。
刘学军黄韶宽陈盛强王延平柳息洪陈柏铭
关键词: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阿尔茨海默病PCR-RFLP
免疫磁珠体外提纯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为建立免疫磁珠体外提纯胚胎神经干细胞 (NSC)的方法 ,制备胚胎SD大鼠的大脑皮质组织悬液 ,采用磁珠分选法选择Nestin阳性细胞群 ,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 ,扫描电镜下行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细胞的Nestin表达阳性率。结果发现 ,分选后所得细胞纯度达 (87 8± 2 4 ) % ,细胞活力 (94 8± 2 3)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Nestin阳性表达率为 (88 3± 1 0 4 ) % ,符合NSC的特点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表面有数目不等的磁珠紧密结合。研究表明 ,磁性分选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神经干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
王彦惠刘振华廖可立姜晓丹徐如祥李留洋彭杰柳息洪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免疫磁珠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神经巢蛋白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杂交与电镜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 5 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 ,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挖空细胞核内均有HPV DNA存在 ,电镜下核内均含有多少不等染色质间颗粒 ,其中 3例含有病毒颗粒。核皱缩 ,染色质边集 ,深染 ,核仁消失。在HE切片上 ,挖空细胞单个、灶状或成片分布 ,核呈星形或毛虫样的形态特征。结论 :挖空细胞具有HPV感染引起表皮细胞凋亡形态特征 ,据此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彭杰柳息洪余俐彭杰青暴菊英邬金全
关键词:尖锐湿疣挖空细胞原位杂交电镜观察
经颅多普勒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的脑血流研究
目的:探讨健身球运动对脑梗塞恢复期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3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患侧和健侧上肢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2分钟的健身球运动。结果:对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
崔一山柳息洪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脑梗塞平均血流速度健身球运动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胱硫醚 - β合成酶 (CBS)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 PCR扩增 5 2例 2型糖尿病和 12 4例正常人的CBS 84 4ins6 8基因突变点 ,直接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CBS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CBS84 4ins 6 8突变可能不足以构成
黄爱玲杜子明柳息洪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甲硫氨酸合成酶多态性
原位凋亡(Apoptosis)细胞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被引量:13
1997年
凋亡是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我们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这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特别对于低水平凋亡检测更敏感。
夏学锋冉丕鑫何旦莎蔡冬青欧阳能太柳息洪钟南山
关键词:凋亡细胞地高辛癌基因
冠心病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βG252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βG252A(TNF-β)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63例冠心病患者及10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NF-β第一内含子含有1069位核苷酸A→G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Nco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结果63例冠心病患者和103例正常对照TNF-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中TNF水平,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冠心病病程中起重要作用,TNF-βG252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无关联。
钟欢妹黎耀晃江炳章李红民林成绍柳息洪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尖锐湿疣的原位杂交组化和免疫组化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寻找尖锐湿疣的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 48例尖锐湿疣 (CA)档案蜡块作连续切片 ,分别作HE、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和免疫组化HPV Ag(HPV衣壳抗原 )染色 ,在光镜下对比观察 ,统计分析。 结果  3 0例免疫组化阳性病例 ,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和重复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18例免疫组化阴性病例 ,原位杂交组化 13例 (72 .2 % )阳性 ,重复免疫组化染色 5例 (2 7.2 % )阳性 ;在连续切片上 ,显示原位杂交组化比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PV原位杂交组化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方法与免疫组化相似 。
余俐彭杰彭杰青暴菊英邬全会柳息洪
关键词:尖锐湿疣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人乳头瘤病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