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昊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阴阳
  • 2篇政治
  • 2篇西周
  • 2篇两汉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内涵
  • 1篇地缘
  • 1篇独尊儒术
  • 1篇叙事
  • 1篇学术
  • 1篇血缘
  • 1篇冶金技术
  • 1篇杂剧
  • 1篇政治领域
  • 1篇人性
  • 1篇人缘
  • 1篇儒经
  • 1篇儒生
  • 1篇儒术
  • 1篇社会结构

机构

  • 9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共陕西省委...

作者

  • 12篇柯昊
  • 1篇张东茹
  • 1篇李宗红
  • 1篇彭曦
  • 1篇周民

传媒

  • 7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史林
  • 1篇宝鸡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伦理学视阈下的秦史探赜——读王兴尚教授的《秦国责任伦理研究》
2017年
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中国社会道德伦理学研究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伦理学史正是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解纽,对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伦理进行研究,形成独具理性的反思,成为伦理学研究的新趋向。王兴尚教授的《秦国责任伦理研究》受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08C003)以及宝鸡文理学院省级哲学重点学科赞助)正是在中国伦理学史研究不断深化的趋势下,所做的新探索。
柯昊
关键词:伦理学理论伦理研究视阈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兼论“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09年
秦皇汉武之间的儒学、儒生、儒籍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儒家学派更注重于器物层面上的发挥,表现出实用功利性的特征,发生了从儒学到儒术、儒士到儒生、儒籍到儒经、民学到官学的四大转变。这种转变自现实层面来说,仍然缺乏封建帝王实现治平的实践模式,只是发挥了教化和缘饰的作用。自儒学自身发展而言,偏离"道"而求延续的生存方式提升了其学说的地位,使儒学资源在两汉时期得到全面整合,并初步探索了与其他学派融合的途径。
柯昊
关键词:儒术儒生儒经官学
康海杂剧与关学的乡里教化
2013年
康海具有较高的关学品性,并一直践行关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对关学创建人张载所崇尚的圣人之性的自我修养和持续追求。他创作的杂剧是对关学思想的直接反映。《中山狼》是以关学人性论阐释为基础的人性戏剧,《王兰卿》则是基于关学仁德礼教思想而创作。康海的杂剧创作及其对秦腔的广泛推广是寓教于乐的变风行为,以一种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关学的传播和乡里教化。
柯昊
关键词:关学《中山狼》人性
先秦“君子”观念的流变被引量:3
2007年
"君子"在先秦时期有个动态演变过程:最初,"君子"并无明确的道德含义,只是对贵族男性的普遍称谓;其后,"君子"被早期儒家赋予道德内核,扩展为"君子之道",并逐渐内化为个体的情感结构和原发本性。"君子"道德践履方式的确立,及实用体系的全面建构标志着君子道德价值系统的定型。这一价值系统的形成,及之后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层面上,突破了中国历史上森严的等级制,限制了王权的无限膨胀,为平民话语权的伸张提供了一种途径;在文化层面上,则用伦理道德构建了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塑造了道德重于理性的文化形态。
柯昊
关键词:君子道德内涵先秦
两汉政治巫术基本内核解析
2012年
政治巫术是基于两汉政治史的特质而提出的概念,指巫术在国家政治中的运用,即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影响和改变政治事件的运行和政治局面的形成。政治巫术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政治巫术理论是对国家政治事件发生顺序的规律的解释,对政治运行规律的把握主要基于"同类相动"和"果必同因"的思维律。两汉政治巫术理论的原理是围绕"阴阳"、"五行"、"天命"这几个基核展开的,这些观念与国家政治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柯昊
关键词:基本内核阴阳
两汉巫风与关陇古史传说的神化被引量:2
2014年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巫风炽盛的时期,以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论为核心的巫术思想高度成熟。巫术思想对于民风、民俗和国家政治的运行都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并与先秦以来的重要思想文化流派相融合,上升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思想,逐渐奠定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风貌。关陇古史传说系统可分为伏羲女娲创世传说、炎黄始祖传说、周秦发源传说三个部分,是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三大勃兴时期部分真实历史的反映。两汉时期关陇古史传说的神化主要将巫术的前瞻性和控制性本质与中国传统意义的历史经验主义结合在一起,赋予关陇地区古史事件和人物更多的神秘色彩,使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传说转变为神话,其途径为:多层次、多维度民间信仰对古史传说的巫化解读;政治巫术理论系统影响下的政权合法性理论对古史传说的神圣化和神仙化诠释;集权政治倡导下的文化巫术化与文人谶纬化对早期古史的神秘化改写。
柯昊
关键词:两汉巫风神化
全球视野下的青铜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年
2011年11月8日至1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青铜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宝鸡市君悦大酒店召开。会议有来自英、美、日、俄、德、法、丹麦、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十余国家的大学考古学、人文学学者,和国内十多所大学和考古单位共70多位专家、教授。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中心议题“人类青铜冶金技术的起源传播学”等历史发现和涉及的理论问题,分别就地域性青铜文化发展、世界各地青铜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冶金起源、青铜器技术与生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会议引起了国内外相关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多家新闻媒体也予以重点报导。
彭曦柯昊
关键词: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冶金技术
简论西周时期“阴阳”、“五行”在国家政治领域的运用被引量:1
2011年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篇。《洪范》篇中的"五行"是被当做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提到的,可以说至迟在西周时期,五行观念已被运用于国家政治领域。阴阳观念在西周中末期与时令、自然灾害相联系,开始臧否王政,预测王朝命运,与后来的阴阳五行思想体系比较接近。阴阳、五行分别在物质生产、礼仪制度、灾异应对、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西周国家政治。
柯昊
关键词:西周阴阳政治
寒食节的礼仪解读被引量:2
2018年
梳理有关介之推和寒食节的历史文献,以礼为历史情境化观察维度,可知其中包含历史叙事和信仰叙事。介之推的历史叙事未曾记载与寒食节的相关性,信仰叙事却明确提出介之推为寒食节祭祀缘由。从长时段礼仪变迁来解读寒食节的产生和变化,以君臣礼仪、赏赐礼仪、封田礼仪、祭祀礼仪为核心解读介之推从历史叙事向信仰叙事的转化,可知介之推为寒食节祭祀对象,有其自洽的历史逻辑合理性。
柯昊
关键词:寒食节介之推礼仪历史叙事
巫史传统下的中国古代“农时”辨正
2014年
"农时"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学术研究中,"农时"来源于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包括天象、气象、物候、农事四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来考察"农时",发现"农时"除了以上层面的意义之外,还逐渐演生为"天时"和"天运",是天人合一思想缔结的枢纽,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思想意义。巫史传统下的"农时"包括:观类取象思维下的象"时";天人交感思维下的得"时";由农时到天运的循环历史哲学观。
柯昊
关键词:巫史传统农时天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