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陈鑫

作品数:82 被引量:352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吸虫
  • 25篇虫病
  • 19篇并殖吸虫
  • 18篇寄生虫
  • 14篇吸虫病
  • 14篇管圆线虫
  • 14篇广州管圆线虫
  • 11篇感染率
  • 10篇寄生
  • 9篇宿主
  • 8篇疫源
  • 8篇疫源地
  • 7篇中间宿主
  • 7篇流行病
  • 7篇肺吸虫
  • 6篇幼虫
  • 6篇源性
  • 6篇流行病学
  • 6篇囊蚴
  • 5篇寄生虫病

机构

  • 79篇福建省疾病预...
  • 4篇南昌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福建省产品质...
  • 2篇福建省卫生防...
  • 2篇龙岩市疾病预...
  • 2篇漳州市疾病预...
  • 2篇厦门市第一医...
  • 2篇福建省南平市...
  • 1篇福建省药品检...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州市疾病预...

作者

  • 82篇林陈鑫
  • 32篇程由注
  • 29篇李莉莎
  • 29篇江典伟
  • 26篇谢汉国
  • 22篇李燕榕
  • 22篇李友松
  • 20篇陈宝建
  • 18篇张榕燕
  • 18篇方彦炎
  • 16篇林金祥
  • 15篇蔡武卫
  • 10篇郑丹
  • 8篇许龙善
  • 6篇谢贤良
  • 6篇郑国斌
  • 6篇林开铅
  • 5篇张世阳
  • 4篇张芝平
  • 4篇陈宝健

传媒

  • 2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3篇中国寄生虫学...
  • 10篇中国人兽共患...
  • 7篇热带病与寄生...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引起肺部感染的福建省首例斯氏并殖吸虫病及其疫源地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根据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为线索,调查永泰县赤水村,发现当地为斯氏并殖吸虫流行区。[方法]收集当地坑沟的螺、溪蟹进行尾蚴和囊蚴检查。用ELISA法检测当地居民血清斯氏并殖吸虫Ig G抗体。[结果]人群Ig G抗体阳性率为6.8%(9/133),其中>20岁占1.3%,<20岁为13.8%(2=8.45,P<0.01)。采集斯氏并殖吸虫螺、蟹各2种宿主,其中拟小豆螺阳性率5.8‰(4/690),拟钉螺阳性率0.9‰(2/2 330),南海溪蟹(新种待定)阳性率19.3%(11/57),福建华溪蟹16.7%(7/42)。[结论]永泰为斯氏并殖吸虫病新发现的重疫区,病例突出症状为肺部受侵犯,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和胸痛等,为福建省首次报告。
林陈鑫程由注江智信李莉莎叶道光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肺部感染疫源地疾病控制
2019-2021年福建省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2023年
为了解福建省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于2019—2021年在福建省沿海的闽东、闽中、闽南等3个渔场分别随机选取2个沿海城市为调查点,选择港口、码头、海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随机采购不同种类的海鱼样品。海鱼解剖后,取腹腔内容物,于体视显微镜下挑取幼虫并鉴定,计算不同鱼种和不同渔场的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共采集海鱼32种515尾,其中20种183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鱼种感染率为62.5%(20/32),海鱼总感染率为35.5%(183/515)。其中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鳓鱼(5/5)、鮸鱼(5/5)、鳀鱼(5/5)、带鱼74.7%(65/87)、马鲛鱼66.7%(32/48)、斑鱾(4/6)、黄姑鱼(3/7)、白姑鱼36.4%(8/22)、包公鱼37.5%(9/24)、海鲫鱼34.7%(33/95)。不同鱼种的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70,P<0.05)。闽东、闽中、闽南3个渔场的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分别为43.1%(72/167)、28.3%(66/233)、39.1%(45/115)(χ2=10.12,P<0.05)。共检获异尖线虫幼虫2767条,平均感染度为15.1条/尾,其中感染度较高的有鳀鱼137.0条/尾,带鱼23.7条/尾,鳓鱼9.2条/尾、马鲛鱼7.4条/尾。三文鱼、鲭鱼等12种64尾未检出异尖线虫感染。提示福建省沿海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防控。
郑丹林陈鑫蔡武卫谢汉国
关键词:海洋鱼类幼虫
福建省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例疫源地之监测被引量:1
2006年
陈才铿林陈鑫李友松余广宣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病例
1例儿童感染肺吸虫误诊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1例儿童感染肺吸虫误诊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分析,加强临床医生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例两次住院先后在不同科室就诊,围绕呼吸道症状、嗜酸粒细胞增多和慢性鼻窦炎、肺部真菌感染等,给予相应治疗。后经我中心实验室诊断为肺吸虫感染,采用吡喹酮进行驱虫及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未见患儿诉有不适。结论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生活饮食习惯,结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影像学、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人群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阻止肺吸虫病的流行。
蔡武卫林陈鑫谢汉国郑丹
关键词:肺吸虫病肺部真菌感染吡喹酮
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在黄鳝体内分布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黄鳝体内颚口线虫Ⅲ期幼虫的分布情况,为食源性寄生虫病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省闽北任选5个县市采样,每各县市采集黄鳝≥20尾。按GB1013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在显微镜下收集虫体和形态观察。结果 5个县市共采集检查黄鳝计110尾,阳性14尾,总感染率12.7%(14/110)。在14尾阳性黄鳝中检获颚口线虫Ⅲ期幼虫45条。平均感染度3.2条(1~18条);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在黄鳝体内分布以肌肉最多(29条,64.4%),其次为内脏(16条,35.6%)。肌肉平均感染率12.7%(14/110),肌肉感染度平均2.1条;内脏平均感染率2.7%(3/110),内脏感染度平均5.3条。结论福建省闽北地区黄鳝携带有颚口线虫Ⅲ期幼虫,个别县市黄鳝感染率高达50.0%,肌肉感染率大于内脏。加强水产品寄生虫监测,对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传播流行有重要意义。
蔡武卫林陈鑫谢汉国江典伟
关键词:感染率黄鳝食源性寄生虫病
陶氏颚口线虫病原形态学实验观察
2018年
目的了解陶氏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生活史及各期虫体发育情况。方法收集野猪胃内检获的陶氏颚口线虫成虫,生理盐水中常温下挤破虫体获得虫卵,在人工条件下发育培养为Ⅰ期幼虫并感染剑水蚤,观察发育特征并记录发育条件(置去氯水,20~28℃,湿度50%~70%)获得Ⅱ期幼虫,在受感染鳝鱼体内压片镜检,观察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通过实验收集的陶氏颚口线虫虫卵、Ⅰ期幼虫、Ⅱ期幼虫及鳝鱼体内晚Ⅲ期幼虫及成虫,幼虫特征为幼虫经由颚口线虫虫卵帽状凸起处逸出,头球在Ⅰ期幼虫时仅头端有一尖棘,在Ⅱ期幼虫基本形成头球形状,Ⅲ期幼虫已近似成虫,头球较明显,头球宽度较体宽窄,头球上有4列小棘,尾端钝圆;成虫虫体较粗大,呈圆柱形,色微红,两端呈腹面弯曲状,体棘明显,呈倒钩状,每个倒钩状的棘形状基本相同。结论陶氏颚口线虫虫卵在温度较低时可缓慢发育或停止发育;生食或半生食感染颚口线虫幼虫的鳝鱼可感染颚口线虫病,人体不是颚口线虫适宜宿主,但颚口线虫幼虫在人体中的移行可破坏组织和器官,应引起广泛重视。
江典伟林陈鑫谢汉国
关键词:剑水蚤鳝鱼
福建北部政和县斯氏并殖吸虫病新疫区调查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了解福建北部政和县病例所在地肺吸虫流行情况。方法对病例所在乡村进行人群感染情况以及传播宿主调查。结果政和县西表村人群皮试阳性率7.53%(28/372),其中5~岁与21~岁年龄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76%(12/123)和6.43%(16/249);男、女性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50%(17/179)和5.70%(11/193),年龄组及男女性别皮试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皮试阳性者的ELSAS阳性检出率为35.71%(10/28),其中5~岁与21~岁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8/12)和12.50%(2/16),两年龄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具显著性差异。小桥拟钉螺与建欧拟小豆螺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1.02%和0.08%。福建华溪蟹和福建博特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0.6%和33.3%。结论政和县存在高度感染的斯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青少年为本病的防治重点。
魏焕旺程由注曾永平江典伟林陈鑫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
2003~2008年福建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3~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福建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对全省1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003~2008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同时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钉螺面积由2003年的6.94 hm2增至2004年的50.67 hm2,2005~2006年经大力开展灭螺,增长态势得到遏制,至2008年,已压缩至5.77 hm2。开展血清学监测18 000人,其中流动人口5 412人,阳性110人,经粪检查出虫卵、毛蚴者8例,均为输入病例;共检查本省原疫区医院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7 885份,其中检出血吸虫虫卵者8例,经追查均为历史病人;有螺区共粪检耕牛2 709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结论本省残存钉螺面积依然存在,加上外来传染源不断输入,血吸虫病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危险。
李莉莎张榕燕程由注林陈鑫陈宝建李燕榕方彦炎林开铅江典伟林金祥
关键词:血吸虫病残存钉螺
肺检法和组织匀浆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直接组织匀浆法和肺检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寻找简便快捷适合不同场境的检测方法。方法在前辈报道已确认的疫区的水塘、沟渠、河流边等环境,捕捞收集福寿螺。每只螺逐只称重后,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先用肺检法镜检每只螺肺囊内是否有结节进行初筛,把结节用解剖针挑出单独压片用显微镜查找虫体,并在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然后再把肺囊和螺肉一起用组织匀浆法复检。结果共检测330只福寿螺,组织匀浆法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63只,检出率为19.1%(63/330),肺检法查见结节的福寿螺52只,检出率为15.8%(52/330),其中肺检法查见结节并查到幼虫的福寿螺36只,其匀浆法也全部阳性,符合率100%(36/36);肺检法查见结节但未查到幼虫的福寿螺16只,其中有6只匀浆法阳性,10只匀浆法阴性,错检率19.2%(10/52);肺检法未查见结节福寿螺278只,但用匀浆法检查有2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漏检率7.6%(21/278)。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见结节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26,P>0.05)。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到幼虫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03,P<0.01)。两种方法对不同体质量的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肺检法2种判定方法在检测大螺(≥25 g)时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7;χ^(2)=2.58,P=0.108),但在检测小螺(≤10 g)方面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2)。结论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组织匀浆法相比,在检测大螺方面方法简单所需仪器设备更少,其检测速度更快,适合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而直接组织匀浆法灵敏度高,能直观地显示虫态与活度,虫体活力强,检出率高,更适合用在食品安全风险
蔡武卫林陈鑫郑丹谢汉国
关键词:福寿螺结节
福建省2019年市售淡水产品食源性寄生虫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的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积累食品中寄生虫监测资料。方法根据监测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分别采集三明、南平和龙岩市各个区(县)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淡水产品,采用消化法和压片法,对不同种类的水产品进行寄生虫囊蚴或幼虫检测。结果 2019年调查检测市售淡水类水产品20多种,检测各种淡水产品110份共170条(尾),寄生虫总感染率18.2%(20/110),其中罗非鱼22.2%(2/9)、鲫鱼8.0%(2/25)、淡水瓜12.5%(1/8)、黄甲鱼6.7%(1/15)、黄鳝19.0%(8/42)、泥鳅66.7%(8/12),其它淡水鱼未检出寄生虫;3个设区市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率比较,三明市为24.4%(10/41)、龙岩市为20%(6/30)、南平市为10.3%(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淡水类水产品受到食源性寄生虫不同程度污染,生食或半生食有较大感染风险,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宣传,采取有效防控策略,以保障淡水产品安全。
蔡武卫林陈鑫江典伟谢汉国
关键词:水产品检测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污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