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EMs病人的异位内膜、20例EMs病人的在位内膜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IL-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30/35)、20.00%(4/20)和6.67%(1/15),FoxP-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86%(29/35)、30.00%(6/20)和46.67%(7/15)。异位内膜组织IL-17和FoxP-3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IL-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χ2=36.32、16.23,P<0.05),而在位内膜组织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和FoxP-3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
- 王福玲林伟冯春蝶袁芳张华玲崔竹梅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17
- 雌激素效应环指蛋白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效应环指蛋白(Efp)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生长试验检测17β-雌二醇(E2)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应用荧光定量RT-PCR、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2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Efp、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影响,并应用siRNA技术干扰Efp的表达以探讨Efp的作用。结果:E2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生长,E2(1×10-8mol/L)作用24 h,Ef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P值分别为0.005和0.038;VEG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85和2.10倍,P值分别为0.000 8和0.041。当Efp的表达被siRNA抑制后,E2诱导VEGF和对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也随之减弱。结论:E2通过Efp作用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VEGF的产生而调节细胞的生长,Efp可放大雌激素的效应。
- 戴红英陈爱平张晶晶林伟王波
- 关键词:E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宫颈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英文)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C1NI、CINII、CINⅢ和宫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1NⅡ,C1NII高于CI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5C(X^2=-4.329,P=0.037;xⅫ.327,P=0.038;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I及CINⅡ(X^2=29.501-7.414,P〈0.01)。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在对照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K(P〈0.05);C1NI组分别与CINⅡ、C1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3,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 孙怀美林伟王翔宇董艳王蓁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肿瘤端粒末端转移酶人乳头瘤病毒
- IL-17、IL-6和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的表达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其中2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IL-17、IL-6和TGF-β的表达,并与15例正常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L-17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85.7%,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20.0%和对照组的6.7%,均P<0.01,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IL-6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P<0.01),在位内膜的阳性率40.0%与二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TGF-β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97.1%,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20.0%和对照组的13.3%,均P<0.01,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三者在对照组均无强阳性表达。IL-17在异位内膜的表达与IL-6和TGF-β呈正相关(r=0.91、0.97,P<0.01)。结论:IL-17与IL-6和TGF-β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协同促进作用。
- 冯春蝶王福玲袁芳林伟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及Cath-D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 2014年
-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组织蛋白酶(Cath-D)的表达并探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6000二步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17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增生组)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uPA及Cath-D的表达,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1.内膜癌组中uPA和Cath-D的表达均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组中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PA和Cath-D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癌组中uPA与Cath-D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3,P<0.05)。结论:uPA和Cath-D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Cath-D可诱导产生活化的uPA,促进癌细胞的浸润转移,因此,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有助于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张伟王蓁林伟王翔宇江金潇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蛋白酶D
- Th17和Treg细胞在内异症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其他部位。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 冯春蝶王福玲袁芳赵允菲林伟
- 关键词:TREG细胞内异症外周血子宫内膜组织育龄期妇女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及uPAR的表达(英文)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uPA和uPA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的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及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uPA、uPAR及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uPA、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75%,66.7%)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40%,30%)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3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Ax2=22.078,P<0.001;uPARx2=19.510,P<0.05),而交界性卵巢肿瘤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PA、uPAR在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晚期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癌组(uPAx2=14.400,P<0.05;uPARx2=9.6,P=0.002);低分化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uPAx2=15.002,P<0.05;uPARx2=36.906,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uPAx2=13.333,P<0.05;uPARx2=15.31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癌症病理类型、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uPA与uPA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在uPA和uPAR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降解细胞外基质(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uPA及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支持这些因子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黄翠萍林伟王翔宇王蓁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