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艳

作品数:24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学术
  • 9篇学术评价
  • 8篇信息资源
  • 6篇人文
  • 5篇人文社科
  • 5篇社会
  • 5篇社科
  • 4篇政府
  • 4篇政府信息
  • 3篇人文社会
  • 3篇人文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
  • 3篇转载
  • 2篇电子政务
  • 2篇信息资源产业
  • 2篇政府信息资源
  • 2篇政务
  • 2篇同行评议
  • 2篇资源产业
  • 2篇大数据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智识企业...

作者

  • 24篇杨红艳
  • 2篇崔洪铭
  • 2篇赵国俊
  • 2篇冯惠玲
  • 2篇蒋玲
  • 1篇徐拥军
  • 1篇高自龙
  • 1篇钱蓉

传媒

  • 3篇情报资料工作
  • 2篇图书情报工作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情报理论与实...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电子政务
  • 1篇情报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情报杂志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档案学通讯
  • 1篇情报探索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199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政策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增值开发利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然而,在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至关重要。本论文以信息哲学、信息经济学、信息法学、信息管理、政(策)科学、公...
杨红艳
关键词:美国政府信息资源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政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的关键特征在于:第一,开发主体是社会力量.而非政府自身:第二,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而非政府自身的信息需求。作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增值开发利用使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体从政府部门扩展到社会力量,有利于带动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调整、民主发展和文明进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对于全体公众的“增值”。
杨红艳赵国俊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力量信息需求社会公众
“PM2.5”等事件背后的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问题探究
2015年
基于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理论框架,剖析"PM2.5"等类似事件所反应出的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弱化、国家"信息边疆"受到侵略的现状;分析造成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弱化原因,并探讨了增强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手段,提出增强意识、完善策略、加强立法等具体建议。
杨红艳崔洪铭
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提升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意义]信息资源产业内部各部门及其与其他产业间存在较高的渗透性,即共生性。促进其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量这一特性,但尚未发现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过程]引入共生理论,通过推理、归纳总结,以及定量公式的方式,对信息资源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共生关系、共生效益测度方法和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信息资源产业内部及其与其他产业间均存在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共生现象,政策干预有利于实现正向、高效的共生效益。第二,在共生过程中,与其他类型资源的串联循环利用不同,信息资源的循环利用往往是并联的。第三,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受到资源种类、数量、频次、信息资源占比等变量的影响;可通过调控这些变量提升共生效益。第四,提升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效益关键是构建共生关系促进平台和创新共生模式与技术。
冯惠玲杨红艳
关键词:共生理论信息资源产业
不同评价角色对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认识差异——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人文社会学术成果评价涉及不同的评价角色,掌握不同角色的认识差异对于完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评价者和评价研究者两类角色认为的评价问题严重程度,显著高于评审者和评价组织者两类角色所认为的严重程度;但不同评价角色对评价管控措施必要程度的认识则普遍无显著差异。
杨红艳
关键词: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方差分析
论国家元首制度
杨红艳
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兼对比文摘转载指标和引文计量指标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探讨了常用期刊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评价机制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指标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性,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度有差异。篇均得分指标、被引半衰期、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基金论文比5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度显著弱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度;统计规则相似的影响因子、文摘转载和网络下载三类指标之间呈强正相关;总体上文摘转载指标与引文计量指标之间存在中度或较强的正相关。
杨红艳
关键词:学术评价引文计量
从诉讼案例管窥美国政府信息增值利用中的隐私权保护被引量:7
2010年
文章全面调查了Lexis Nexis数据库中涉及美国政府信息增值利用和隐私权保护的诉讼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美国政府信息增值利用中出现的隐私权问题及矛盾焦点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法规条款。根据案例的判决过程和结果,评述了法规对于解决美国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利用中的隐私权问题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杨红艳赵国俊
关键词:政府信息隐私权保护信息法规
自然评价: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学术成果评价模式重构被引量:1
2023年
学术成果评价作为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等活动的基础,是学术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评价模式存在“同行评议黑箱”“引文动机模糊”“评价数据间接且片面”等弊端,阻碍了学术创新,也与当下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相悖。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据、算法、算力上的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判别式模型和生成式模型在机器翻译、文本分类、文本摘要、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等领域日益成熟的应用,为传统学术成果评价模式的革新带来契机,为实现更加科学、多元与智能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了充分可能。基于对现有学术成果评价模式不足与人工智能应用契合度的分析,文章提出学术成果评价新模式--自然评价。自然评价模式是人工智能与学术成果评价的深度融合,既是对以往同行评议、文献计量、网络计量、替代计量等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也是一种突破与革新。具体而言,自然评价是基于学术共同体在各种学术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全量化的学术痕迹大数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成果知识内容和学术共同体学术痕迹数据的语义理解与自动分析中,从而动态形成评价判断,并服务于知识创新与学术进步的一种评价模式。因其评价过程以自然形成为主、人为干预很少,故而命名为“自然评价”。文章从学理层面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下自然评价的技术逻辑、价值遵循与未来展望。就技术逻辑而言,自然评价以各类学术活动中的自然产生的痕迹数据为基础,通过算法支撑智能抽取数据中的语义并生成评价判断,通过算力赋能提升评价的精准度和效率。就价值遵循而言,自然评价秉持质量为先、公正为基、全面为要的价值原则,力求突围“数字规训”陷阱,破除“人情�
杨红艳杨红艳徐拥军
关键词:学术成果评价
咨询产品特性及定价策略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咨询产品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品,具有其特性。文章分析了咨询产品的特性,并提出咨询产品提供主体应实行的4种定价策略,为我国咨询主体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提供参考。
杨红艳
关键词:知识产品信息产品特性分析咨询业价格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