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新

作品数:110 被引量:1,13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1篇色谱
  • 30篇相色谱
  • 18篇液相色谱
  • 18篇色谱法
  • 18篇高效液相
  • 18篇高效液相色谱
  • 14篇液相色谱法
  • 14篇高效液相色谱...
  • 12篇气相色谱
  • 11篇挥发性
  • 10篇药材
  • 10篇挥发性成分
  • 10篇挥发油
  • 9篇学成
  • 9篇化学成分
  • 8篇生物碱
  • 8篇中药
  • 6篇黄酮
  • 5篇质谱
  • 5篇质谱联用

机构

  • 85篇中国中医科学...
  • 25篇中国中医研究...
  • 14篇中药质量控制...
  • 5篇北京农学院
  • 5篇湖南中医药大...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华润三九医药...
  • 4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天津药品检验...
  • 1篇北京市药品检...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10篇杨立新
  • 28篇冯伟红
  • 27篇李春
  • 26篇王智民
  • 18篇崔淑莲
  • 18篇刘岱
  • 15篇张永欣
  • 14篇王宏洁
  • 12篇刘晓谦
  • 11篇胡世林
  • 10篇张东
  • 10篇杨岚
  • 8篇赵海誉
  • 8篇边宝林
  • 8篇司南
  • 8篇程明
  • 7篇冯学锋
  • 7篇格小光
  • 6篇陈琳
  • 6篇王瑞海

传媒

  • 38篇中国实验方剂...
  • 38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草药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材
  • 1篇人参研究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Journa...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三七微粉粒径大小为指标,利用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粉碎不同时间所得到三七微粉的粒径并采用HPLC-ELSD对三七超微粉碎前后,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超微粉碎2 h的药材粉末粒径均一,达到了细胞级粉碎,D50约为9.599μm,粒径分布为单峰,粉碎0.5,1,1.5 h的粒径分布均为双峰;超微粉碎0.5,1,1.5,2 h所得三七微粉中3种皂苷类成分总量分别为7.7%,7.5%,7.5%,8.3%,普通粉碎所得三七药粉中的3种皂苷总量约为5.0%,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超微粉碎与否对三七粉粒径均匀度及其主要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与普通粉碎药粉相比,超微粉碎2 h药粉粒径较为均一,3种皂苷含量明显增加,为临床减少三七用药剂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但其皂苷总量与粉碎时间不成正比关系,可以结合粒径大小需求选择不同的粉碎时间。
王艳萍刘宇灵杨立新徐亚赵立张晓丽李慧
关键词:皂苷超微粉碎粒径
安国栽培丹参的质量初步评价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评价安国不同村栽培丹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ⅡA 含量;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和汞;用AA40 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铅、镉;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镍和钴,检测限分别为1 .5 ,1 .0μg·L- 1 。结果:6 个样品中丹参酮ⅡA 含量平均值为0 .135 % ,低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有害元素砷、汞、铅、镉、镍、钴等的平均值依次为0 .341 ×10 - 6 ,0 .013 ×10 - 6 ,1 .838 ×10 - 6 ,0 .026 ×10 - 6 ,1 .287 ×10 - 6 ,0 .668 ×10 - 6μg·g - 1 ;土壤中6 种元素的比值即富集系数≤0 .5 。
胡世林刘岱崔淑莲杨立新何希荣刘永红
关键词:丹参道地药材中药
绵马贯众贮存时间与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绵马贯众在2年贮存期中东北贯众素的含量;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总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含量。结果提示以绵马贯众鲜品为对照,贮存1年和2年的贯众药材东北贯众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2%和27%,总间苯三酚衍生物含量分别降低了2%和8%。
张思巨艾铁民杨立新
关键词:绵马贯众
HPLC测定不同种蟾皮药材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不同种蟾皮不同部位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种蟾皮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样品中蟾蜍噻咛峰通过与对照品进行HPLC-DAD 3D及HPLC-MS-MS比对分析进行了确定。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为50倍量50%甲醇超声60 min。样品分析选用了WondsilT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6∶9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6 nm。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7)、精密度(RSD,0.59%)、稳定性(RSD,0.72%)和重复性(RSD,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2.03%,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经测定,中华大蟾蜍与黑框蟾蜍不同部位均含有蟾蜍噻咛成分,含量为0.07%~0.17%。结论:蟾蜍噻咛在不同种蟾皮药材中的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不大。
王宏洁赵海誉司南边宝林杨立新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高效液相色谱法
养殖五灵脂和野生五灵脂等鞣质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测定鞣质含量,对野生五灵脂及不同食料人工养殖鼯鼠所产五灵脂的品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五灵脂及不同来源五灵脂中总鞣质含量,并考察野生五灵脂及鼯鼠以侧柏叶为和在侧柏叶基础上添加黄栌和青肤苦腊树叶子等多种食料的五灵脂中总鞣质含量差异。结果:鼯鼠在侧柏叶基础上添加黄栌、青肤杨、苦腊树叶子等多种食料其总鞣质含量最高,以侧柏叶为主食料样的五灵脂总鞣质含量稍低,野生品含量最低。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野生五灵脂、人工五灵脂品质评价的以及鼯鼠规范化养殖鼯鼠研究饲料配方提供技术方法。
程明杨连菊冯学锋孟召全杨立新格小光胡世林
关键词:总鞣质分光光度法
延胡索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RP-HPLC同步测定延胡索中11种生物碱成分的方法,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Kromasil Eternit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 mol·L-1乙酸铵溶液(每1 L溶液中加冰乙酸0.5m L)(B)梯度洗脱(0~50 min,20%~55%A;50~55 min,55%~65%A;55~60 min,65%A),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11种待测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精密度试验RSD 0.1%~2.0%,稳定性试验RSD 0.2%~2.1%,重复性试验RSD 1.7%~4.1%,平均加样回收率98.2%~100.8%(RSD 1.6%~3.5%),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结论:建立的RP-HPLC灵敏、简便、可靠,可用于延胡索药材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同步测定。
杨敏李春冯伟红张永欣林丽美陈安家杨立新
关键词:延胡索生物碱原阿片碱脱氢紫堇碱
甘青乌头总黄酮提取精制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优选甘青乌头总黄酮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选甘青乌头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总黄酮吸附量(mg/g)和解析率(%)为检测指标,考察D101、AB-8、X-5和XAD-16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甘青乌头总黄酮的富集能力,优选树脂类型,并确定上样液浓度、上样流速、上样量、洗脱溶媒和洗脱流速等工艺参数。结果:甘青乌头总黄酮最佳提取精制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 h;优选XAD-16树脂精制甘青乌头总黄酮,最佳上样液浓度为8 mg/mL,上样量为112 mg/g干树脂,上样液pH值为5,上样流速为3 mL/min,最佳洗脱溶媒为70%乙醇,洗脱流速为5 mL/min;在最佳吸附解析条件下,甘青乌头总黄酮质量分数从4.39%提高到46.19%。结论:甘青乌头总黄酮提取精制工艺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李艳茸杨立新冯伟红李春王智民
关键词:总黄酮
野生及栽培青蒿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野生青蒿及栽培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野生青蒿挥发油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8.2%;栽培青蒿挥发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9.7%。结论: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张东杨岚杨立新阎寒吉力
关键词:青蒿水蒸气蒸馏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油
基于近红外光谱及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天南星中水分及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天南星中水分及总黄酮的近红外含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利用TQ Analyst 9.0软件进行光谱预处理,并结合Matlab平台下的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波段的优选。以校正集相关系数(R_c^2)、校正集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C)、验证集相关系数(R_p^2)、验证集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指标评价模型的优劣。结果水分较为理想的建模波段范围为4613.6~4968.4 cm^(-1)、8871.2~9226 cm^(-1)、10 299.4~10 645.2 cm^(-1);总黄酮建模波段范围为4376.3~4849.6 cm^(-1)、5796.2~6269.5 cm^(-1)、8182.6~8635.9 cm^(-1)。建模后水分的含量预测模型R_c^2=0.956 2,RMSEC=0.332,R_p^2=0.905 2,RMSEP=0.554;总黄酮含量预测模型为R_c^2=0.937 7,RMSEC=0.021,R_p^2=0.898 8,RMSEP=0.027。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为水分及总黄酮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借鉴。
王维皓张永欣冯伟红杨立新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天南星水分总黄酮
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测定常山碱的绝对含量被引量:2
2018年
建立测定常山碱绝对含量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Bruker Ascend 600 MHz超导核磁共振仪,在298 K下,以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苯二酚为内标,在频率600 MHz,谱宽7 211 Hz,脉冲宽度(P1)9.70μs,zg30脉冲序列,扫描次数(NS)32次,弛豫时间(Dl)2 s的条件下采集常山碱样品的氢谱。以化学位移在δ7.71的常山碱双峰和化学位移在δ6.55的对苯二酚的单峰作为定量峰,将样品与内标选定峰的峰面积比对其质量比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0.083 3X+0.008 6,r为0.999 6。常山碱的线性范围为2.17-17.07 g·L^-1,精密度试验RSD为0.78%(n=6),重复性试验RSD为1.2%(n=6),测得3批常山碱样品量分别为94.91%,95.09%和95.5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常山碱的含量为96.44%,二者的相对误差为1.27%。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可用于常山碱绝对含量的测定。
张继远张继远刘晓谦刘晓谦杨立新杨立新郭志廷冯伟红王智民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