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秋伟

作品数:83 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理学
  • 26篇机械工程
  • 13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2篇损伤识别
  • 15篇模态
  • 13篇柔度
  • 11篇结构损伤识别
  • 10篇数据采集
  • 9篇振动
  • 9篇灵敏度
  • 9篇敏度
  • 8篇模态参数
  • 8篇固有频率
  • 7篇动态数据
  • 7篇动态数据采集
  • 7篇多尺度
  • 6篇屋架
  • 6篇可拆卸
  • 6篇钢屋架
  • 5篇损伤识别方法
  • 5篇向量
  • 5篇残余力向量
  • 4篇导轨

机构

  • 75篇绍兴文理学院
  • 14篇中山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5篇宁波工程学院
  • 4篇华汇工程设计...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贵阳勘测设计...

作者

  • 82篇杨秋伟
  • 17篇王伟
  • 17篇李娜
  • 15篇杨丽君
  • 14篇孙斌祥
  • 13篇刘济科
  • 8篇李翠红
  • 7篇张芳
  • 7篇杜时贵
  • 7篇吕原君
  • 7篇黄曼
  • 7篇罗战友
  • 7篇姜屏
  • 7篇梁超锋
  • 7篇雍睿
  • 7篇范辉
  • 6篇赵卫
  • 5篇卢锡雷
  • 3篇刘铁军
  • 3篇邹笃建

传媒

  • 11篇机械强度
  • 10篇振动与冲击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门窗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企业技术开发
  • 1篇混凝土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大学教育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静力残余力向量的结构损伤评估方法被引量:3
2021年
残余力向量法是一类常用的损伤识别方法,现有的残余力向量法都是基于动力测试的模态参数,和动力测试数据相比,静力测试数据往往精度更高,且无需模态分析等复杂操作。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静力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损伤评估。所提方法利用静力测试位移数据,并结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刚度矩阵,定义了静力残余力向量,根据该向量中不为零的元素来判断损伤自由度,再根据自由度和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发生损伤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一种求解损伤参数的代数解法。另外,针对实践中角位移难以测量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静力缩聚残余力向量法,拓宽了所提方法的应用范围。以桁架结构和梁结构模型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数值算例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合理有效。
杨秋伟周聪李翠红李翠红
关键词:损伤识别残余力向量代数解
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模型缩聚问题被引量:11
2006年
将逐级近似模型缩聚法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问题中。以一个平面桁架结构为算例,比较了残余力向量法在各级缩聚模型下的损伤识别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对哪种缩聚方法,并非缩聚模型的级数越高损伤识别效果越好,采用逐级近似的GUYAN法时第二级缩聚模型识别精度最高,采用改进GUYAN递推缩聚法时第一级缩聚模型识别精度最好。分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在模型缩聚逐级近似过程中存在的对结构损伤识别有利和不利的2种趋势,给出了良好的模型缩聚方法应该满足的2个条件。
刘济科杨秋伟邹铁方
关键词:损伤识别残余力向量法
基于最小秩柔度的梁结构无模型损伤定位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提出一种不需要有限元建模的梁结构损伤定位方法。基于最小秩理论,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静力响应方程,推导了柔度改变量的静力最小秩解计算公式,并据此来定位结构的损伤位置,分析了所提方法相比传统的动柔度损伤定位方法的优势。研究表明,本文所提的柔度扰动量的静力最小秩解,是一种理论上的精确解,避免了动柔度方法中忽略高阶模态所致的不利因素,可以获得比动柔度方法精度更高的损伤定位结果。而且,所提方法不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只需要测量损伤前后结构在施加的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部分位移参数即可进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实用方法。以两个梁结构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周卫东杨秋伟赵卫
关键词:柔度最小秩梁结构
水平透壁通风管增强封闭碎石路堤降温的累积效应
2013年
针对青藏高原高温冻土区采用的透壁通风管碎石公路路堤,进行了水平埋设透壁通风管封闭表面碎石路堤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研究了负温通风透壁通风管增强其降温效果的累积效应。分析表明,除冷空气通过管壁小孔与通风管周围碎石区域孔隙空气循环产生的强迫对流降温作用外,负温通风透壁通风管封闭碎石试样还在上部碎石区域产生孔隙空气循环的自然对流降温效果。随着气温波动循环数的增加,碎石试样底部温度快速趋向负温,且其负温值不断降低。这种降温效果的累积效应能确保路堤及下土体冻结而有利于高温冻土区公路路堤的热稳定性。
孙斌祥杨丽君王伟杨秋伟徐敩祖
关键词:青藏公路透壁通风管
一种基于虚拟派生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派生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由有限元软件建立待测结构(又称为源结构)未损伤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其次,由模态测试系统测量获得源结构振动的前几阶模态数据;然后,以源结构为基础构造一系列...
杨秋伟杨丽君李翠红
文献传递
结构损伤的一种两阶段诊断方法被引量:10
2008年
提出一种结构损伤诊断的两阶段方法。利用不完整的模态测量数据,首先采用最佳逼近特征向量法,预先评估可能的损伤区域,然后使用频率灵敏度法求解损伤程度。以平面桁架结构为例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是可行的。
杨秋伟
关键词:结构损伤识别最佳逼近灵敏度
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柔度灵敏度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提出一种改进的柔度灵敏度方法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通过在迭代算法中引入一个"加速"公式来迅速获得足够精确的识别结果,避免了多次迭代,可以大大减少计算花费。用两个数值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把结果和原柔度灵敏度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算法一般只需经过一次计算即可获得很高精度的识别结果,而采用原方法必须经过多次迭代才能获得相同精度的识别结果。改进的方法比原方法大大减少了迭代次数,显著减少了计算花费,显示了改进方法的突出优越性。
杨秋伟孙斌祥
关键词:损伤识别
基于应变的玻璃幕墙结构胶损伤检测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提出了利用应变测量数据检测隐框玻璃幕墙结构胶损伤的方法,首先测量出幕墙玻璃板在外部激励下振动时各测点的动应变数据,然后综合比较各测点应变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构胶损伤的部位处必然对应着相对更大的应变数值,据此便可对结构胶是否损伤和损伤的位置作出准确判断。对一个1m×1m的玻璃板进行了结构胶损伤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林圣忠邵晓蓉王晨房文字王建栋杨秋伟
关键词:隐框玻璃幕墙结构胶
一种用于钢屋架损伤诊断的频率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屋架损伤诊断的频率检测器,包括一可对称固定夹持钢屋架节点并可拆卸的附加质量块,以及可测量附加质量后钢屋架振动的低阶固有频率的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本技术方案具有操作方便,附加质量块能重复使用,设备简...
杨秋伟孙斌祥杨丽君
文献传递
结构损伤诊断的改进灵敏度方法被引量:12
2012年
提出一种改进的灵敏度方法用于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中.通过在迭代算法中引入一个"加速"公式来迅速获得足够精确的识别结果,避免了多次迭代,可以大大减少计算花费.用文献[8]和文献[10]中的两个数值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把结果和原文中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一般只需经过一次计算即可获得精度更高的识别结果,避免了多次迭代,显著减少了计算花费,显示了改进方法突出的优越性.
杨秋伟刘济科
关键词:灵敏度振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