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润海

作品数:81 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8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7篇地震
  • 11篇前兆
  • 11篇波速
  • 8篇地震前
  • 8篇震波
  • 8篇震前
  • 8篇震源
  • 8篇波速变化
  • 7篇地震波
  • 7篇地震前兆
  • 6篇噪声
  • 6篇强震
  • 6篇微破裂
  • 6篇勘探
  • 6篇背景噪声
  • 5篇信号
  • 5篇气枪震源
  • 5篇昆明盆地
  • 4篇地震勘探
  • 4篇压缩感知

机构

  • 75篇云南省地震局
  • 20篇云南大学
  • 12篇中国地震局
  • 9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云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云南省地质科...
  • 1篇云南省地矿局
  • 1篇技术公司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81篇杨润海
  • 39篇许昭永
  • 37篇王彬
  • 35篇赵晋明
  • 15篇胡毅力
  • 12篇熊秉衡
  • 12篇王正荣
  • 11篇郑定昌
  • 10篇庞卫东
  • 10篇华培忠
  • 9篇王赟赟
  • 8篇李正光
  • 8篇梅世蓉
  • 7篇张建国
  • 7篇张永安
  • 6篇陈顺云
  • 5篇胡家富
  • 5篇吴小平
  • 5篇许峻
  • 5篇段永康

传媒

  • 36篇地震研究
  • 10篇地震学报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地质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激光杂志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1998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龙头山镇场地高密度电法勘探被引量:6
2016年
鲁甸M_S6.5地震造成大量房屋损毁及人员伤亡,其中龙头山镇房屋损毁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多。地震后,骡马口场地被选为恢复重建的主要场所。应用高密度电法分别对鲁甸震区龙头山场地、骡马口场地进行了勘探作业,初步认为勘探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构造展布以北东、北西向为主。龙头山场地地层较为破碎,场地内存在一洪积扇,是造成其上建筑物破坏严重的重要因素;骡马口场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是地震恢复重建的有利场所,场地内存在断裂活动的迹象,建筑选址时应注意避让。同时,认为高密度电法具有高效快捷,资料分析处理相对简单,便于震后断裂构造快速判断和场地快速评估。
庞卫东杨润海陈俊磊李正光卢吉高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Hilbert-Huang变换中的一种端点处理方法被引量:9
2007年
在HHT方法中,边界处理问题是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起数据端部的“飞翼”,进而“污染”整个数据,使分解的固有模态函数失效。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在数据两端加子波和在数据两端各添加两个极值点。对仿真信号的处理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而后一种方法效果更好。利用后一种方法,对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一条强余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加深了对强地震动特性的了解。
杜爱明王彬杨润海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三次样条丽江地震
分形方法在揭示基底控岩控矿条件方面的应用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利用R/S分析方法,研究了滇中老街子金矿区土壤金地球化学分形,得出:土壤金地球化学的空间分形结构是存在的;其分维异常图清晰地揭示了一般地球化学方法所难干揭示的基底构造,从而顺利解释了该矿区一系列“东西向现象”,分形方法的实用性得以证明。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分形是揭示作为混沌体系的地球化学场深层次规律的有效手段。
杨润海沈秋伟杨培安
关键词:基底控岩控矿条件混沌分形
昆明盆地中深层地震剖面地震资料解释被引量:1
2008年
讨论了昆明盆地中深层地震剖面的反射层标定、地震剖面的追踪对比、速度分析等资料解释工作,结果发现以前被多数人忽视的盘龙江断裂是控制昆明盆地形成、发展的一条重要断裂,昆明盆地不是典型的地嵌地垒型结构,而是西断东超的结构。
杨润海张建国解丽郭若瑾赵晋明郑定昌
关键词:昆明盆地地震勘探
昆明盆地中深层地震剖面特殊处理与断层解释
2008年
论述了昆明盆地中深层地震勘探剖面的特殊处理方法,主要采用针对断层及沉积地层较为敏感有效的波阻抗反演、层速度反演、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以及二维相干等几种处理手段以及基于此的断层分析,给出了昆明盆地内主要断裂的参数。
杨润海张建国解丽郑定昌郭若瑾赵晋明虎雄林卢吉高李正光
关键词:昆明盆地基底断裂地震反演
组合岩样破裂孕育过程中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花岗岩和砂岩拼合样品,进行双轴加压单面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力学性质差异很大的两种岩石的拼合岩样,破裂孕育过程中岩样上的应变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很高,有的地方很低。在大破裂发生前,应变在一些点沿原趋势加速上升或下降,在一些点则与原趋势相反,转而下降或上升,还有的点则基本平稳不变。应变场变化的共同特征是:①先出现高应变中心,接着这个中心沿未来剪切缝从砂岩边缘向拼合岩样中部转移,而原先的高应变中心却逐步变成低应变区——应变空区。②主破裂不是发生在高应变中心,而是在应变空区或高应变中心转变而成的低应变中心处,直至主破裂发生。③微破裂和宏观破裂都由砂岩向花岗岩方向发展。
杨润海许昭永胡毅力王彬赵晋明
关键词:应变场微破裂
昆明活断层探测工作区中小地震重定位研究
2008年
运用双差精确定位法对1999~2003年间发生在昆明活断层探测工程工作区的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分析精确定位结果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汤郎—易门断裂、小江断裂的西支和玉川断裂的地震活动性相对于其它断裂而言较强,并且地震易发生在断裂交汇处或断裂交汇处的断层活动性较强。
虎雄林李正光卢吉高杨润海谢英情
关键词:昆明盆地双差定位中小地震
云南地区波速变化与强震孕育
收集了云南区域测震台网46个固定台站2007年11月至2009年9月共23个月的连续地震噪声记录。利用背景格林函数反演成像,得到波速变化率图像,对云南强震预测有一定意义。
杨润海王彬郑定昌秦家政吴国华庞卫东
关键词:地震波数据处理强震预测
云南地区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体波信号来源初探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云南地区4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10年垂直分量数据,计算了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并得到了5~40 s周期的瑞利面波信号。研究发现在5~10 s周期范围内,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很强的前驱信号,该信号能量优势频段为0.1~0.2 Hz,其到时接近噪声互相关函数零点,视速度约为30 km/s。该信号到时随季节存在正负交替变化,进一步的质点分析表明该信号为出射角较小的P波信号。参考已有的研究,认为远场地脉动噪声源中的P波信号穿过地球深部到达云南地区,形成了噪声互相关函数中视速度较高的体波信号,并且相关的噪声源位置在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空间变化。
王伟涛杨润海郑定昌倪四道王宝善
关键词:背景噪声噪声源
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震源系统、观测系统和观测结果被引量:27
2016年
概括总结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及所处区域地球物理观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观测系统的构成以及气枪震源在水库、井中激发的特性和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发射台建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观测实验研究结果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结合项目的目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应开展的研究工作。
王彬李孝宾刘自凤杨军杨润海王宝善杨微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